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情感、社交、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其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严峻挑战。本文探讨了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遭受挫折的原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战胜挫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探究
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其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新变化,不少学生会因不良情绪的困扰而不能自拔,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有时甚至会采取极端手段,造成恶劣后果。面对这些新情况,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少高校已将加强挫折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一、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以应对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日渐增多,并逐渐发展为困扰大学生生活的主要问题。挫折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学会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调节自己的行为,提高环境适应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学会用更好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要。
2.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符合素质教育新要求,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和较高的挫折承受力早已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挫折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人才之间的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优越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其体验和经历“挫折”的机会极少,也造就了他们很难具备坚韧不拔的抗挫折能力。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那些消极心理带来的种种弊端,教会大学生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何从容应对挫折,引导大学生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大学生遭受挫折原因分析
1.从社会影响来看,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们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使尚未涉世的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存竞争的日益激烈,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社会原有价值观与大学生渴望张扬个性之间产生的冲突,使大学生尚未成熟的心理出现失衡,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同时,再加上西方文化及各种外来思想的入侵,社会上各种追名逐利与大学生追求人格完善之间产生的冲突,使许多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也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和挫折感。
2.从学校教育来看,高校教育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对大学生挫折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轻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视理性判断,轻视非理性情感世界的教育。一些提倡进行挫折教育的高校,课程设置也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缺乏具体的针对性;讲授方法以传统的说教为主,缺乏时代性和实效性;讲授内容以教育理论为主,缺乏社会实践教育。学校教育资源的这种不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低下。
3.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内在需求与外部障碍之间的矛盾以及高期望与低现实之间的落差,都会使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熟期,其内在心理具有含蓄与隐蔽的特点,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迫切希望能与他人建立友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希望自己的行为举止得到大家的认可,然而现实中由于生活背景与思想观念的不同,在交往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障碍,导致部分学生将自己封闭起来产生了挫折心理。此外,不少学生由于对大学的期望值太高或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太高,学习中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相差甚远,容易产生失落感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
三、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途径分析
经过对大学生遭遇挫折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开展行之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通过思想政治课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断完善自我能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抵御挫折的能力。
2.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基础性环节,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榜样形象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3.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坚强意志,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对于遭受挫折的大学生来说,外部的教育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真正解决问题还得靠受挫者自身,所以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个人魅力,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总之,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积极、冷静地应对挫折,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早日走出挫折的阴影,学会从挫折失败中获得启示,这些对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教会学生如何从容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培养自强、自立、自信、自爱的现代人格与品质。
参考文献:
[1]高虹.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2:2.
[2]孙慧敏,田保状.关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思考[D].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6):170.
[3]姜良杰.关于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2012(2):136.
[4]张骞.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103.
[5]刘成波.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12):128.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探究
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其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新变化,不少学生会因不良情绪的困扰而不能自拔,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有时甚至会采取极端手段,造成恶劣后果。面对这些新情况,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少高校已将加强挫折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一、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以应对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日渐增多,并逐渐发展为困扰大学生生活的主要问题。挫折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学会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调节自己的行为,提高环境适应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学会用更好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要。
2.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符合素质教育新要求,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和较高的挫折承受力早已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挫折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人才之间的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优越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其体验和经历“挫折”的机会极少,也造就了他们很难具备坚韧不拔的抗挫折能力。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那些消极心理带来的种种弊端,教会大学生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何从容应对挫折,引导大学生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大学生遭受挫折原因分析
1.从社会影响来看,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们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使尚未涉世的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存竞争的日益激烈,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社会原有价值观与大学生渴望张扬个性之间产生的冲突,使大学生尚未成熟的心理出现失衡,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同时,再加上西方文化及各种外来思想的入侵,社会上各种追名逐利与大学生追求人格完善之间产生的冲突,使许多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也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和挫折感。
2.从学校教育来看,高校教育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对大学生挫折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轻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视理性判断,轻视非理性情感世界的教育。一些提倡进行挫折教育的高校,课程设置也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缺乏具体的针对性;讲授方法以传统的说教为主,缺乏时代性和实效性;讲授内容以教育理论为主,缺乏社会实践教育。学校教育资源的这种不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低下。
3.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内在需求与外部障碍之间的矛盾以及高期望与低现实之间的落差,都会使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熟期,其内在心理具有含蓄与隐蔽的特点,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迫切希望能与他人建立友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希望自己的行为举止得到大家的认可,然而现实中由于生活背景与思想观念的不同,在交往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障碍,导致部分学生将自己封闭起来产生了挫折心理。此外,不少学生由于对大学的期望值太高或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太高,学习中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相差甚远,容易产生失落感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
三、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途径分析
经过对大学生遭遇挫折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开展行之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通过思想政治课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断完善自我能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抵御挫折的能力。
2.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基础性环节,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榜样形象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3.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坚强意志,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对于遭受挫折的大学生来说,外部的教育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真正解决问题还得靠受挫者自身,所以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个人魅力,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总之,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积极、冷静地应对挫折,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早日走出挫折的阴影,学会从挫折失败中获得启示,这些对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教会学生如何从容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培养自强、自立、自信、自爱的现代人格与品质。
参考文献:
[1]高虹.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2:2.
[2]孙慧敏,田保状.关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思考[D].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6):170.
[3]姜良杰.关于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2012(2):136.
[4]张骞.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103.
[5]刘成波.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12):128.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