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启蒙之旅

来源 :女友·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难为“艺术”设计一个定义,或试图去寻找“艺术”带给我们思想乃至性格、兴趣上的改变。有的艺术家几乎用一生的时间去告诉公众,艺术并没有那么神圣。同时,也没有任何艺术家愿意被贴上标签、划上派别,他们会惊诧于自我情感的表达方式被世俗化。然而,无论我们承认与否,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在历史的更迭中的确真真切切地影响了绝大多数的人。
  毕加索曾经说过,“艺术就是一个谎言。”即便如此,我们却在众多艺术家所勾勒的“谎言”中尝试理解他们试图传达的态度,感受着绘画、雕塑、舞蹈、话剧等艺术形式里的众生百态、奇思异想。而在别人的世界里发现新的自己,恐怕是艺术带给我们最大的裨益。当我们无法分辨眼前世界的时候,艺术往往能给予慰藉和力量,它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于任意的空间和环境之中。我们应当享受所有艺术家以他们的人生历练和天才的创造力积累的作品,去感知生活之美和发现更好的自己。
  启蒙我们的心与身
  毕加索
  (Pablo Picasso)
  大家都爱毕加索,不仅仅因其作品在艺术拍卖市场里是常年冠军,更因他保持了作品风格的多样性。无论是《拿烟斗的男孩》《梦》还是《格尔尼卡》,几乎不能笃定地用一种风格去概括毕加索的作品,但他却将空间与线条的元素运用到极致。毕加索就像个思维跳跃的疯子,脑袋里所构想的画面永远是超脱传统又表现现实的,绝对的自由主义使毕加索没有太多的条框束缚。
  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
  即便不谙西方美术史的人,也大都看到过那幅著名的《呐喊》。这幅看起来稍显扭曲甚至有些分裂的表现主义传世名作其实是蒙克内心情感的一次宣泄,基于自身体验而创作的,那种狂烈地想要嘶喊出来的冲动呼之欲出。蒙克的一生都经历着他口中“病魔、疯狂和死亡”的摧残,然而正是这些扭曲、不安的情绪表达,切实反映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保罗·高更
  (Paul Gauguin)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充满哲思的问题困扰了一代代的艺术创作者,高更也不例外。在高更身上藏着某种遁世主义,他主张远离文明社会,重返原始生活,才能救赎内心,这种观点一直延续到他之后在大溪地的创作与生活。他笔下的大溪地,近似于一个理想中的天堂。多年后,英国小说家威廉·毛姆以高更为人物原型,选择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创作了著名小说《月亮和六便士》。
  克劳德·莫奈 (Claude Monet)
  曾被塞尚惊呼“只有一双眼,但天啊,那是什么样的一双眼”的莫奈,对光线的敏锐触觉是同期众多画家不可比拟的。他乐于让自己沉浸在感受与观察大自然那些细微的、不轻易为人所察觉的变化与美感。莫奈在作品中将光与色对整体环境及氛围影响发挥到极致,也因此成为印象主义画派的先行者。而晚年创作的《睡莲》系列更将自然里灵动的一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萨尔瓦多·达利 (Salvador Dali)
  没有人会不认识达利那两撇怪异却标志性十足的胡子吧,用“艺术界的弗洛依德”来形容达利再合适不过。他脑子里的奇思怪想落笔到画布上,每一幅都是强烈超现实主义色彩的人类潜意识的反映。荒诞的表现手法是他的所长,而画作中所表现出的梦境、潜能、幻觉等主题构筑起了一个“达利式”的奇幻空间。《记忆的永恒》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达利选用怪异奇幻、色彩浓厚的笔墨在现实世界里营造了形而上的幻想天地。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他热衷自画像,热衷写信,热衷明亮几近疯狂的色彩,梵·高始终在寻找着新绘画方式,来完成内心世界里对于自我的审视。他的一生染上了浓厚的悲剧色彩,然而他却仍然奋力抗争,寻找希望。当初时运不济、被屡次否定的他,恐怕无法想象若干年后的今天,他的画作会频繁出现现代人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里。无论是《星空》还是永远盛开的《向日葵》,我们看到的都是他的叛逆、不羁背后张扬的力量。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杜尚,这位先生一生几乎都在逃避外界对于自己是艺术家的界定。故而,他选择了诸多常人看来毫无审美情趣的事物来进行创作,试图传达给大众一种艺术可以存在于任何事物上的理念。杜尚始终认为艺术并非高高在上,并尽力将艺术进行非艺术化的处理,然而这一有趣的行为本身已造就了另一种意义的艺术行为。
  雷尼·马格利特 (Rene Magritte)
  《戴圆顶礼帽的男人》藏了什么秘密?礼帽后的面孔究竟是怎样的?比利时国宝级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里总是藏着一个又一个带着魔幻色彩的谜题。从不追求夸张的绘画方式和浓墨重彩的他,画作里反而大多清雅,视觉感受都是舒缓静谧,空间的对立、环境的错位等表现手法让他的画多了几分神秘色彩,而神秘感又选择较为内敛的手法表现。
  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
  在世界大都会纽约孕育出这样一位伟大的当代艺术家并不奇怪。上世纪50至80年代,各个领域的兴起与开放给了安迪足够开放的空间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在他所引领下的波普艺术充分彰显了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迅速膨胀的商业与消费主义至上的公众需求。
  张大千
  若论及中国国画的泰斗,张大千不能不列在其中。张大千常年一身长衫,一副儒雅相。绘画之外,学贯古今的他对中国诗词、篆刻、书法无一不精。擅长山水的张大千深受八大山人等人影响,对于工笔人物与荷花尤为喜好,一生画荷无数。他对于当代国画的影响可谓深远,其作品令众多临摹者尤为偏爱。
其他文献
作为北美乐坛的常青树,K.D.Lang算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女歌手,很早便公开女同性恋身份的她,一直以来都是尊崇自然、不受到任何传统社会规则所拘束的人,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演绎的音乐风格。舞台上的她,总是身着宽松的服装,光着脚,时而站立,时而端坐,这也成为了她的演唱风格特征之一。  出生于乡野小镇的K.D.Lang虽然是一位乡村民谣歌手,却有着多变的风格,Pop、Rock、Jazz和Blues等多种
期刊
炫亮双唇  融合浓郁色彩与闪亮珍珠母,兰蔻Gloss in love爱恋唇彩是每位女性的梦想。这款唇彩满足了女性的所有需求。创新翘唇刷、click开启机关、天然植物萃取精华共同塑造饱满翘唇。它是生活在快节奏中每位白领女性的必备单品。质地柔滑易上色、完美包覆双唇、水润不干燥,给娇唇长达六小时的持续滋润和极致舒适呵护。  蕙姿小姐香水见证一场浪漫爱情喜剧  Nina Ricci 丽娜蕙姿最具代表性的香
期刊
泰勒·斯威夫特每个时代的接缝处,都会出现一个女歌手——她用清甜的文字和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歌声,安抚了所有人的不安情绪。  2014年1月26日,洛杉矶的斯台普斯中心门口挤得像集市——第56届格莱美颁奖礼前的走红毯仪式,正在举行。最打眼的是各种黑西装,那分别是保镖、保安,人群多是望眼欲穿的粉丝。几乎每位明星的亮相,都会在这堆人里掀起一阵骚动。直到那一刻——斯威夫特身着Gucci银色长裙出现了。  她
期刊
成年后,渐渐穿深色衣物居多。搬来纽约后,仿佛堕入黑色海洋。多数纽约女子的衣橱里有超过两件以上的黑外套、黑大衣、小黑裙,更不必提黑鞋子和黑手袋。男士也多数穿深色,华尔街更是权力西服的天下。下雨天,多半也是人手一把黑色雨伞。  《纽约》杂志有个老牌栏目《21 Questions》,向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纽约名人提问。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人成为纽约客? ”让我印象最深的回答是:“纽约客将永远穿黑色
期刊
仿佛是信手刷染上去的咖色豹纹文胸,野性的图案配斯文的黑蕾丝,在酷辣中加点甜。Dolce & Gabbana
期刊
由七个大小不一的方格串就的耳饰,每个格子都由镶金边的“钛金小金字塔”组成。valentino
期刊
我叔叔说,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随便哪个女人的照片抛出来,全是白脸细腿蜂腰大胸。就算PS有功,走到街上看看,这样的女人也不少。很显然,他为他的早婚后悔,没想到女人们的进化一年比一年迅猛。别说男人,连我都发现,街上美女日益增多,哪天蓬头垢面上街,明显感到拉低了整个妇女界的层次,惭愧不已。  本来美女是一个独立化的分类,跟多金的单身汉就算坏也坏得气质不凡一样,普通女人乐意聊那一小撮美女的坏话,将所有关于
期刊
傅琳琅  (卡慕世家酒廊市场传讯总监)  style:卡慕在艺术领域里曾有哪方面的举动或合作?  傅琳琅:卡慕世家酒廊经常举办小型的艺术展览、音乐会等等。上月,和瑞典的艺术机构合作做了一场卡尔米勒斯小型雕塑展,完美地将法国酒文化和雕塑艺术结合。在卡慕产品中,常常能窥见着与艺术、设计结合的作品。比如将法国干邑、陶瓷文化及印象派、学院派画作结合的卡慕瓷书系列,你能见到法国画家布格罗和雷诺阿的《睡美人》
期刊
张倍倍兮兮  我在新公司任职分公司总经理,带领一支五人团队,完成销售目标。新公司是金融领域,参与过大型项目,目前在为上市做准备。国企与民企的巨大差异使我必须重新开始行业积累,虽然福利待遇不如以前,并且比以前辛苦,但让我觉得有希望。享受这种感觉。  是不是就是常说的痛并快乐着?过去你做得很好,但所在行业层面较低,接触的客户都是普通大众零散购买者,即使做上十年八年,基本不会积累起大量有价值的客户。现在
期刊
PROFILE  丁又乔 Jo Ding  2003——2007 中国北京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染织服装系本科 主修女装设计  2007——2011 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  服装设计系本科 主修女装设计  2011年成立的设计师品牌,针对25岁至40岁的女性,旨在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好,设计轻松化的适宜现代女性的轻中式女装。轻——年轻、轻松;服装款式年轻、轻松、时尚;服装面料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