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民事责任承担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来源 :南海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ajun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民法典》出台前,商业银行对其分支机构的责任承担补充责任是实务中的普遍做法。随着《民法典》的实施,确定了法人分支机构民事责任承担的二元选择模式,但未明确选择权由谁行使,出于立法对相对人利益的保护,选择权应归属于相对人。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如继续原来的补充责任承担方式则明显违背《民法典》的规定,如适用《民法典》确立的二元选择模式则会增加商业银行总行的讼累,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或司法解释,明确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仅承担补充的民事责任。
其他文献
根据新时代教育的最新要求,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已逐渐推行开来。各高校结合学生现有的教育情况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安全教育工作。针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所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对其他从事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提供一定的参照,如理论存在不知之处还望各界批评指正。
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管理的重点,提升“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十分必需。文中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职业道德规范、科技知识、能力和心理状态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分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的影响因素,对分析“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并明确提出处理措施。制订出一套科学规范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的管理模式,培养出结构合理、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才会展示自身的闪光点。
高比例新能源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储能就是实现责任的基础。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开发迎来了持续的高速增长,随着行业的不断进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也逐步从部分的区域电网扩展至全国范围。可再生能源电量的迅速增加,对能源系统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梦是提升高校学生的精神动力,为中华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对高校而言,其有着立德树人的使命,高校思政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关键手段。文章首先论述了“学习筑梦”课程的意义,按照吉林省教育厅2020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学习筑梦’思政课的开发与建设研究”需求,对目前吉林省高校“学习筑梦”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有关的建设路径,希望能帮助有关人员提供借鉴。
随着经济建设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档案管理工作在各行业领域中的重要性更为显著,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其中建设工程领域中,通过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文档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归档等处理,使建设工程档案得以形成,同时针对档案管理的动态化特征,需要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管理。本文就建设工程档案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小说《日瓦戈医生》不仅是帕斯捷尔纳克本人的“真实传记”,它还呈现了作家同时代不同社会群体和生命个体的历史思考与历史抉择,包括俄国知识分子的基督教历史观、布尔什维克主义者的革命历史观、底层民众的和平诉求以及权势者的实用主义历史观念,这是作家对时代思想的观摩与总结。对书中不同社会阶层和阵营的历史观念进行分析,探究其思想本源及历史导向,在得以窥见战争年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寄托的同时,小说更要求正视在历史漩涡中挣扎的不同的生命个体,关注他们的生存诉求。帕氏独特的历史书写,也即另类的“个体叙事”,以深厚的人道主义
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为有效提升学生思政学习水平,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育办学目标,院校应当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具体路径,如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红色文化通入思政教育的载体与方式、整合多方面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力量、增强高职学生红色文化学习的自觉主体意识。通过多措并举的实施,保证红色文化融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文章就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具体工作途径进行分析探讨。
课题从参与方利益诉求的角度,考察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项目。文中以利益耦合为目标,通过服装棚拍项目案例来探索生产性实训项目的设计、执行方式,并以此为经验基点构建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的运营模式。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代表着人们已经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从而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不过却对出版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它改变了以往以纸质印刷品为主的媒介传播形式,无论是在创作、采集等工作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动,具体表现在不仅节省了传播经费,并且还省略了诸多传播环节。而在这一背景下,图书出版行业应如何与新媒体实现完美融合,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那么下面,就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下深入探讨。
有关《中庸》成书问题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中庸》作者与文本结构两个方面。《中庸》通过对“中庸”“性”“诚”诸概念的阐发,证明了全篇内容的完整性。首章点明天道与人道;第二章到第十九章引用孔子对“中庸”的看法,为下文抒说己意做铺垫;第二十章至最后一章揭明“诚”的内涵与作用,既是对首章的呼应与升华,也是对“中庸”部分的整合与延伸。《中庸》与孟子“尽心—知性—知天”是同一思路,属于思孟一系的作品,是子思所作的一篇完整论文。《中庸》的出现,既是儒家学术思想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儒学回应时代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