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b、MDM2和p53在胰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Numb、MDM2和p53表达相关性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配对的PDAC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Numb、MDM2和p53蛋白表达情况,观察三者表达相关性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再以Western blot法检测16对配对新鲜PDA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三者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qRT)-PCR法检测Numb在不同分化的胰腺癌细胞株Capan-2、PANC-1及AsPC-1中的表达。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χ2检验、Kaplan-Meier、Cox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Numb在PDAC及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6,P=0.086);MDM2和p53在PDAC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3.294,P=0.002;t=3.152,P=0.002);Numb表达与肿瘤大小(χ2=5.206,P=0.023)、分化程度(χ2=7.802,P=0.005)及UICC分期(χ2=4.770,P=0.029)呈负相关;MDM2和p53表达分别与胰腺癌T及UICC分期呈正相关(χ2=5.182,P=0.023;χ2=6.448,P=0.01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umb与MDM2呈负相关(r=-0.283,P=0.023),但他们与p53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umb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保护因素(χ2=5.408,P=0.020),并且Numb阳性和MDM2阴性表达的胰腺癌患者预后更好(χ2=5.868,P=0.01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Numb在8例高分化PDAC中蛋白表达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t=1.092,P=0.020),而MDM2和p53在16例PDAC中呈明显高表达(t=3.263,P=0.005;t=3.607,P=0.003)。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胰腺癌细胞分化程度增高,Numb荧光强度、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强。

结论

Numb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主要充当一个抑癌基因的角色,Numb、MDM2和p53可能共同参与胰腺癌的发生进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按D3淋巴结清扫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实施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按前述原则实施的经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获取数目、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等资料;比较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体重指数、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点与3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共入组111例患者,其中男性50例,
目的探讨寰椎前路侧块螺钉的理想进钉点和进钉角度,为寰椎前路侧块螺钉的置钉技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征集健康成年人56名,其中女性28名、男性28名,平均年龄36.5岁(18~55岁),进行颈椎CT平扫。通过Mimics软件对志愿者的颈椎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然后依次分别测量寰椎侧块前部内侧(H1)、中间(H3)和外侧(H5)有效高度;寰椎侧块后部内侧(H2)、中间(H4)和外侧(H6)有效高度;通过
目的评价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2013年9月以前发表的关于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运用Review Manager 5
胰腺癌仍是医学的最顽固堡垒之一,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全球胰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逐年攀升,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据美国癌症协会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美胰腺癌预计新发病例数为46 420例,死亡病例数为39 590例,在恶性肿瘤病死率中位居第4位,5年生存率不足6%[1]。胰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并对临床医学构成巨大挑战。迄今为止,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有望治愈胰腺癌的
期刊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西方工业国家癌症死亡率中居第四位[1]。由于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加之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预后极差,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仅1%~4%。根治性切除虽为治愈此症提供了唯一可能,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亦仅有15%~25%。数十年来围绕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虽不断有热点问题出现,但总体上进展不大,患者远期生存仍无显著改善,胰腺癌的诊治问题仍极具
期刊
自20世纪40年代肠外营养技术诞生以来,解决了大量因消化道功能障碍而不能通过肠内途径获取必需营养素的患者的生存问题。近年来,随着营养支持理论和实践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预后。部分患者由于肠道功能长期甚至永久性丧失,使他们不得不长期依赖肠外营养,而医疗资源的紧张又使长期肠外营养不可能都在医院内实施,于是家庭肠外营养支持(home parenteral nutrit
期刊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tumor,pNET)是一种少见疾病,占全部胰腺肿瘤的2%~4%。pNET根据是否伴随相应的内分泌症状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类。虽然外科治疗仍是pNET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近年来随着对pNET发病机制的了解,生长抑素类似物、血管生成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靶向药物已用于其治疗,这为pNET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
期刊
目的探讨胰腺腺鳞癌的病例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收集2003年12月至2011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80例胰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1例,女性19例,年龄28~81岁,平均60岁。其中首发症状为腹胀不适46例(57.5%)、腰背部痛6例(7.5%)、腹部胀痛伴腰背痛4例(5.0%)、腹部胀痛伴黄疸15例(18.8%)、无痛性黄疸5例(6.3%)、体重明显减轻3例(3.8
患者 女性,48岁。因反复中上腹痛1年余来我院就诊。体检: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全腹平软,无压痛,无跳痛,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3次/min。生化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血红蛋白89 g/L,血小板计数282×109/L。肝功能:前白蛋白134 mg/L,ALT 20 U/L,AST 18 U/L,碱性
期刊
急性排斥反应是一个由受者识别供者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引发的复杂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在器官移植免疫反应中起关键性作用。T淋巴细胞缺失的啮齿动物无法对同种异体移植物产生排斥反应。另外,细胞凋亡是一个限制免疫反应的事件,是机体对上述激活作用的一种平衡调节。经过三个信号激活,且逃过细胞凋亡的大部分T淋巴细胞成为排斥反应的效应细胞。少数效应细胞成为记忆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