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观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发展道路。从1999年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招生人数2001年达到480.7万人,2004年为701.1万人。1998年到2004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人数年均增长26.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2004年的19%。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达到2300万人,2006年达2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从数量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适应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因为从在校生数量上看,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面对高职教育如此迅猛发展的形势,我们欢欣鼓舞的同时更要冷静思考,从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规模、效益、质量、结构内在统一的健康协调发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规模要以质量为保证,效益要体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应科学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职业教育应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但目前高职教育的办学现状令人担忧。一是学校规模超常规发展。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只有通过招生,一个省上万人的高职学院已不是一两所。由于招生规模过大,办学条件远远跟不上学校规模的发展,师生比严重不合要求,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标准为14:1,许多学校、许多专业都超标,有的高职学校某些专业师生比高达30:1,甚至更高。二是高职学校数量过多。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已达1200多所,加上一部分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设立的高职学院,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都已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仅湖北省具有颁发毕业文凭资格的高职高专院校达52所,而且大多数是最近几年由中专升格而成。三是专业布局不合理。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开办了计算机专业、机电类专业和经济类专业,有的学校缺乏最起码的办学条件。四是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高职教育特色。为什么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办得好?因为企业办得好,经济效益好,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容易实施,能够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研发良性互动;而内地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企业经济效益差、企业规模小,很难找到合作的企业,学校又没有足够实力建一定规模的实训实习基地,没有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教育自然就办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型。
因此,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要研究当地的产业结构,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是什么学校都可以办高职教育,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建好实训实习基地,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不是什么专业都容易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要探索高职教育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校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一句话,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全局。
提高办学水平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
目前,应当把高等职业学校由单纯追求规模、数量,转化到坚持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内在统一的健康协调发展轨道上来,特别是要注重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教育部委托各省自治区通过几年的时间正在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一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这对于系统总结办学经验和成绩,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目标和定位,规范办学标准,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提高办学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层面。首先是要明确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学校的定位,包括校长和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及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机制和途径。其二是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包括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师生比、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以及双师型教师的数量等。其三是改善教学条件,包括教学基础设施、教学实验实训设备、教学实训基地、图书资料及经费投入等。其四是教学建设与改革,包括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职业技能训练、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其五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包括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质量标准与监控、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
但是,提高办学水平最终要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上,通过质量树立品牌,促进学校发展。提到质量,首先应当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什么是科学的质量观?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要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对人才要有多样化的质量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仅是高等教育量的变化,其核心是带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根本变革,在质量观、人才观、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较精英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用精英教育的单一质量观、人才观认识学生,设定标高。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质量标准是与培养技能型、管理服务型人才要求相符的,考核质量的方式不只是一张试卷定成绩,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应对平时学习和实践环节进行考核,应探索如有限开卷、写论文、做课程设计、做产品、上机和进实验室、实训室现场考核等多种考试方法。其次,要真正做到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招生要注重生源的质量;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要有科学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也要与教师的学科水平、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后勤、机关服务等学校一切工作都要以教学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通过几年的发展,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涌现了许多办学很有特色、高水平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已开始对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卓越计划”,即“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葛道凯介绍,卓越计划就是希望在全国建设100所有特色、有实力,能够代表高等教育职业院校发展方向的学校。所谓发展方向,一是希望通过100所学校可以带动更多的学校,从而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个品牌;二是希望通过“卓越计划”的实施带动所有学校都确立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三是希望通过这100所学校带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让他们走在前头,闯出一条路子供其他学校借鉴。[1]这些都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创品牌的很好的举措。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
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经过长期的办学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它可以是一种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治学方略,也可以体现在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独具特色,还可以体现在学校制度与管理层面。大多数办得好的学校、高水平的学校在某些方面都独具特色。特色决定水平,水平彰显特色。
浙江大学的办学特色是:“秉承百年办学传统,植根浙江人文文化”,“求知求实、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南京师范大学概括的办学特色是:“融合江苏人文底蕴,秉承百年示范传统,坚持奋发进取,开拓创新,铸就了以‘厚生’为主体的南师精神”。[2]昆明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方略上形成了“根植红土,情系有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许多高水平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独具特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理念上总结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特色,学校致力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敬业、创新、务实、奉献、协作”的精神。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以“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为办学宗旨,以“质量立院、特色创优”为治校方针,为我国国防建设、造船工业以及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合格的毕业生,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风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特色。
有的学校某个专业办得很有特色,如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依托口腔义齿中心,产学结合,医技结合。口腔医学技术实训中心既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及生产实习基地,同时也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修复实验室。实训中心包括实验室和义齿加工部两部分,其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需求,同时克隆了义齿加工企业生产流水线的实际布局和结构。按照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要求,两部分相对独立,但为教学服务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义齿加工部承担着教学、实训和生产双重职能,它充分利用实验设施,是实验室向企业的延伸。作为企业,它对外承接各项义齿的加工制作业务,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理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这种企业特征丰富和充实了它的教学活动,强化了其教学职能。在这里,教室就是工厂,老师就是技术工人。在本实训中心,学生可完成从基本技能到模拟操作再到实战性训练的一整套实训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还有很多有特色的高职学院,这里不再一一列举。高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大多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紧紧锁定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和工程一线培养技能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各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的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所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职教育绝对不能办成本科压缩型。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就业力高峰论坛·高职高专峰会发出声音:“高职高专教育已进入校企合作和就业品牌导向的时代。”与会专家提出,高职院校要对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再认识再定位,要将专业办在地方经济增长点和企业的兴奋点上,把课程设在社会职业岗位的缺口和岗位能力的要求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高职教育首先是要研究和探索市场需求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专业办学机制;其二是研究和探索“订单式”培养、“双证书”制度、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对接等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三是根据基础够用,服务岗位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其四是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在黑榜上开机床,在练习本上编工艺”的单一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五是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价制度,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和学习过程的考核及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研究和探索多样化的质量评价体系。
许多学校许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很有特色。如东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与企业对接,教学内容与软件标准对接,提出:“定向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又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将课程体系整合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模块,建有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CAD/CAM技术应用四大实训室,专业基础课改革为讲座课、导修课、项目教学三类。
我院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根据社会需求和印刷及图文信息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印前、印刷、印后系列岗位对人才的综合要求,构建“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专业教育模式,坚持以图文印刷系列课程内容为基础,紧紧跟随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方向,着力培养学生现代技能和工程素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践环节进入车间台机教学。为此,学院投入资金建成印刷工程实验实训中心,中心于教学、生产、试验、实训一体,产学结合,既对外承接印刷业务,又承担实验实训的教学任务,学生在中心可完成排版、拼晒版、印刷、装订等全部生产实训过程。中心结合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积极开拓实验实训教学新思路,逐步建立了基础实验、应用试验、设计和创新实验相结合及现代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紧密整合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为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了一个先进的实验、实训、实习与教学、科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院校酝酿突围.中国青年报.2005-11-17.
[2]刘献君.论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办学特色[J].高等教育研究,2005(6).
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发展道路。从1999年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招生人数2001年达到480.7万人,2004年为701.1万人。1998年到2004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人数年均增长26.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2004年的19%。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达到2300万人,2006年达2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从数量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适应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因为从在校生数量上看,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面对高职教育如此迅猛发展的形势,我们欢欣鼓舞的同时更要冷静思考,从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规模、效益、质量、结构内在统一的健康协调发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规模要以质量为保证,效益要体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应科学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职业教育应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但目前高职教育的办学现状令人担忧。一是学校规模超常规发展。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只有通过招生,一个省上万人的高职学院已不是一两所。由于招生规模过大,办学条件远远跟不上学校规模的发展,师生比严重不合要求,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标准为14:1,许多学校、许多专业都超标,有的高职学校某些专业师生比高达30:1,甚至更高。二是高职学校数量过多。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已达1200多所,加上一部分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设立的高职学院,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都已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仅湖北省具有颁发毕业文凭资格的高职高专院校达52所,而且大多数是最近几年由中专升格而成。三是专业布局不合理。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开办了计算机专业、机电类专业和经济类专业,有的学校缺乏最起码的办学条件。四是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高职教育特色。为什么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办得好?因为企业办得好,经济效益好,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容易实施,能够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研发良性互动;而内地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企业经济效益差、企业规模小,很难找到合作的企业,学校又没有足够实力建一定规模的实训实习基地,没有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教育自然就办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型。
因此,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要研究当地的产业结构,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是什么学校都可以办高职教育,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建好实训实习基地,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不是什么专业都容易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要探索高职教育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校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一句话,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全局。
提高办学水平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
目前,应当把高等职业学校由单纯追求规模、数量,转化到坚持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内在统一的健康协调发展轨道上来,特别是要注重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教育部委托各省自治区通过几年的时间正在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一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这对于系统总结办学经验和成绩,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目标和定位,规范办学标准,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提高办学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层面。首先是要明确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学校的定位,包括校长和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及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机制和途径。其二是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包括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师生比、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以及双师型教师的数量等。其三是改善教学条件,包括教学基础设施、教学实验实训设备、教学实训基地、图书资料及经费投入等。其四是教学建设与改革,包括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职业技能训练、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其五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包括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质量标准与监控、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
但是,提高办学水平最终要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上,通过质量树立品牌,促进学校发展。提到质量,首先应当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什么是科学的质量观?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要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对人才要有多样化的质量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仅是高等教育量的变化,其核心是带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根本变革,在质量观、人才观、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较精英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用精英教育的单一质量观、人才观认识学生,设定标高。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质量标准是与培养技能型、管理服务型人才要求相符的,考核质量的方式不只是一张试卷定成绩,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应对平时学习和实践环节进行考核,应探索如有限开卷、写论文、做课程设计、做产品、上机和进实验室、实训室现场考核等多种考试方法。其次,要真正做到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招生要注重生源的质量;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要有科学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也要与教师的学科水平、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后勤、机关服务等学校一切工作都要以教学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通过几年的发展,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涌现了许多办学很有特色、高水平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已开始对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卓越计划”,即“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葛道凯介绍,卓越计划就是希望在全国建设100所有特色、有实力,能够代表高等教育职业院校发展方向的学校。所谓发展方向,一是希望通过100所学校可以带动更多的学校,从而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个品牌;二是希望通过“卓越计划”的实施带动所有学校都确立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三是希望通过这100所学校带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让他们走在前头,闯出一条路子供其他学校借鉴。[1]这些都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创品牌的很好的举措。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
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经过长期的办学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它可以是一种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治学方略,也可以体现在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独具特色,还可以体现在学校制度与管理层面。大多数办得好的学校、高水平的学校在某些方面都独具特色。特色决定水平,水平彰显特色。
浙江大学的办学特色是:“秉承百年办学传统,植根浙江人文文化”,“求知求实、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南京师范大学概括的办学特色是:“融合江苏人文底蕴,秉承百年示范传统,坚持奋发进取,开拓创新,铸就了以‘厚生’为主体的南师精神”。[2]昆明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方略上形成了“根植红土,情系有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许多高水平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独具特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理念上总结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特色,学校致力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敬业、创新、务实、奉献、协作”的精神。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以“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为办学宗旨,以“质量立院、特色创优”为治校方针,为我国国防建设、造船工业以及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合格的毕业生,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风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特色。
有的学校某个专业办得很有特色,如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依托口腔义齿中心,产学结合,医技结合。口腔医学技术实训中心既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及生产实习基地,同时也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修复实验室。实训中心包括实验室和义齿加工部两部分,其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需求,同时克隆了义齿加工企业生产流水线的实际布局和结构。按照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要求,两部分相对独立,但为教学服务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义齿加工部承担着教学、实训和生产双重职能,它充分利用实验设施,是实验室向企业的延伸。作为企业,它对外承接各项义齿的加工制作业务,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理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这种企业特征丰富和充实了它的教学活动,强化了其教学职能。在这里,教室就是工厂,老师就是技术工人。在本实训中心,学生可完成从基本技能到模拟操作再到实战性训练的一整套实训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还有很多有特色的高职学院,这里不再一一列举。高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大多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紧紧锁定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和工程一线培养技能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各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的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所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职教育绝对不能办成本科压缩型。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就业力高峰论坛·高职高专峰会发出声音:“高职高专教育已进入校企合作和就业品牌导向的时代。”与会专家提出,高职院校要对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再认识再定位,要将专业办在地方经济增长点和企业的兴奋点上,把课程设在社会职业岗位的缺口和岗位能力的要求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高职教育首先是要研究和探索市场需求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专业办学机制;其二是研究和探索“订单式”培养、“双证书”制度、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对接等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三是根据基础够用,服务岗位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其四是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在黑榜上开机床,在练习本上编工艺”的单一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五是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价制度,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和学习过程的考核及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研究和探索多样化的质量评价体系。
许多学校许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很有特色。如东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与企业对接,教学内容与软件标准对接,提出:“定向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又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将课程体系整合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模块,建有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CAD/CAM技术应用四大实训室,专业基础课改革为讲座课、导修课、项目教学三类。
我院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根据社会需求和印刷及图文信息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印前、印刷、印后系列岗位对人才的综合要求,构建“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专业教育模式,坚持以图文印刷系列课程内容为基础,紧紧跟随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方向,着力培养学生现代技能和工程素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践环节进入车间台机教学。为此,学院投入资金建成印刷工程实验实训中心,中心于教学、生产、试验、实训一体,产学结合,既对外承接印刷业务,又承担实验实训的教学任务,学生在中心可完成排版、拼晒版、印刷、装订等全部生产实训过程。中心结合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积极开拓实验实训教学新思路,逐步建立了基础实验、应用试验、设计和创新实验相结合及现代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紧密整合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为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了一个先进的实验、实训、实习与教学、科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院校酝酿突围.中国青年报.2005-11-17.
[2]刘献君.论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办学特色[J].高等教育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