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设计幼儿数学课堂已成为研究的重要分支,将数学概念表述的通俗易懂,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传统的数学计算,幼儿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信息,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那么作为幼儿教师,怎样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学前计算的学科特点来进行教学呢?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价值
我们应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着交道,数学教学对孩子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孩子来园后,晨间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在运动中体验数学,如:拍皮球游戏,让幼儿体验“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练习边双脚跳游戏中,引导幼儿“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在“玩积木”活动中让他们认识颜色,将积木按颜色分类,数数积木的数量;在吃点心的时候,引导孩子们数数自己吃几块饼干,每张桌子上分几个小碗;孩子在整理玩具的时候,引导他们按颜色、类别进行分类;孩子进餐时,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孩子在散步时,引导他们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增强其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2 制作合适的课件
课件能给我们带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惊人效果。虽然这个课件只是一个片段,却能降低理解坡度,有效地突破难点,使幼儿轻松地掌握知识点,同时也给了幼儿感官上的享受。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如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要让幼儿理解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个知识点比较难。在过去,我们老师大多会用模型进行重复操作,语言反复强调,不仅操作上不方便,效果也不是非常好。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课件制作来突破这个难点。而且方法非常简单,也容易操作,只要鼠标一点击,那么画面就能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适度、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服务。不讲时间、地点、条件盲目滥用,其效果必然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我们还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合理利用。那么,多媒体课件在我们教育工作者手中则会如鱼得水,教育教学也会因为有了多媒体课件而“锦上添花”。
3 运用游戏进行计算教学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沙托说:“儿童是一个玩耍的精灵,而不是别的什么。要问儿童为什么玩耍就如同问儿童为什么是儿童一样。”从教育的角度看,幼儿的各类游戏蕴藏看教育的契机,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是潜在的,就像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有待进一步地探测和挖掘。在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中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与操纵活动效果还好。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与生活的游戏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题目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与应用,如:在温习整点钟、半点钟,我就用游戏来报数。让一名幼儿扮演公鸡,我就扮太阳公公…当公鸡:“喔、喔、喔…天亮了,太阳公公敲了六下锣鼓,全体幼儿将时针、分针分别指着12和6,表示6点钟。我注意运用游戏进行计算教学,使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如:在比较数的多少时,我运用了音乐游戏《抢凳子》进行教学。音乐开始,6位幼儿围着5条走,音乐停止,有一位幼儿未坐到凳子,然后让幼儿动脑筋想为什么?从而比较5比6少1,6比5多1,并且指出数的大小多少是相对而言的,单独一个数是无所谓大小多少的。通过游戏,幼儿扮演的各种角色参与活动,通过模仿与想象,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商品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在买卖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往购物、结账,充分对人民币单位有更高的熟悉。并且在买卖的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法。其他如:抢椅子、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分解、序数等知识,为幼儿提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与材料。
4 运用教具教学
幼儿的认识过程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数和形是实际生活的反映。幼儿在探索科学领域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难点,比如幼儿初学减法时往往会因部分教具的移动而找不出总数来,会产生口头列式的困难,制作教具要有启发性,在教学5以内的组成时,为了让幼儿掌握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我就制作了具有直观启发性的教具。如一层楼到四层楼的四座房子,每座房子房顶上贴一个数字,每层有两扇能翻动的门,里面就是分成两部分的数,如:1和1,1和2,2和1,……有的小朋友看着这样的教具就提出:“为什么这四座房子,一座比一座高?”这样就使幼儿在教具的启发下比较容易找出一个规律,数字越大分合法就越多。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帮助幼儿掌握数和形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课堂采用直观教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必须运用直观教具来帮助幼儿掌握重点和难点。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而言,数学是很抽象的学科,但是数学又无处不在。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在游戏操作活动中深化幼儿的数学意识;在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教学中渗透数学意识。
参考文献
[1]沈巧飞.以《神奇的出租车》为例——谈辅助提问的有效性[J]
[2]高志珺.试平论幼儿认识自然的教育方法[J]
1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价值
我们应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着交道,数学教学对孩子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孩子来园后,晨间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在运动中体验数学,如:拍皮球游戏,让幼儿体验“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练习边双脚跳游戏中,引导幼儿“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在“玩积木”活动中让他们认识颜色,将积木按颜色分类,数数积木的数量;在吃点心的时候,引导孩子们数数自己吃几块饼干,每张桌子上分几个小碗;孩子在整理玩具的时候,引导他们按颜色、类别进行分类;孩子进餐时,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孩子在散步时,引导他们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增强其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2 制作合适的课件
课件能给我们带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惊人效果。虽然这个课件只是一个片段,却能降低理解坡度,有效地突破难点,使幼儿轻松地掌握知识点,同时也给了幼儿感官上的享受。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如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要让幼儿理解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个知识点比较难。在过去,我们老师大多会用模型进行重复操作,语言反复强调,不仅操作上不方便,效果也不是非常好。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课件制作来突破这个难点。而且方法非常简单,也容易操作,只要鼠标一点击,那么画面就能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适度、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服务。不讲时间、地点、条件盲目滥用,其效果必然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我们还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合理利用。那么,多媒体课件在我们教育工作者手中则会如鱼得水,教育教学也会因为有了多媒体课件而“锦上添花”。
3 运用游戏进行计算教学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沙托说:“儿童是一个玩耍的精灵,而不是别的什么。要问儿童为什么玩耍就如同问儿童为什么是儿童一样。”从教育的角度看,幼儿的各类游戏蕴藏看教育的契机,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是潜在的,就像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有待进一步地探测和挖掘。在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中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与操纵活动效果还好。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与生活的游戏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题目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与应用,如:在温习整点钟、半点钟,我就用游戏来报数。让一名幼儿扮演公鸡,我就扮太阳公公…当公鸡:“喔、喔、喔…天亮了,太阳公公敲了六下锣鼓,全体幼儿将时针、分针分别指着12和6,表示6点钟。我注意运用游戏进行计算教学,使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如:在比较数的多少时,我运用了音乐游戏《抢凳子》进行教学。音乐开始,6位幼儿围着5条走,音乐停止,有一位幼儿未坐到凳子,然后让幼儿动脑筋想为什么?从而比较5比6少1,6比5多1,并且指出数的大小多少是相对而言的,单独一个数是无所谓大小多少的。通过游戏,幼儿扮演的各种角色参与活动,通过模仿与想象,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商品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在买卖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往购物、结账,充分对人民币单位有更高的熟悉。并且在买卖的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法。其他如:抢椅子、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分解、序数等知识,为幼儿提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与材料。
4 运用教具教学
幼儿的认识过程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数和形是实际生活的反映。幼儿在探索科学领域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难点,比如幼儿初学减法时往往会因部分教具的移动而找不出总数来,会产生口头列式的困难,制作教具要有启发性,在教学5以内的组成时,为了让幼儿掌握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我就制作了具有直观启发性的教具。如一层楼到四层楼的四座房子,每座房子房顶上贴一个数字,每层有两扇能翻动的门,里面就是分成两部分的数,如:1和1,1和2,2和1,……有的小朋友看着这样的教具就提出:“为什么这四座房子,一座比一座高?”这样就使幼儿在教具的启发下比较容易找出一个规律,数字越大分合法就越多。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帮助幼儿掌握数和形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课堂采用直观教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必须运用直观教具来帮助幼儿掌握重点和难点。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而言,数学是很抽象的学科,但是数学又无处不在。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在游戏操作活动中深化幼儿的数学意识;在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教学中渗透数学意识。
参考文献
[1]沈巧飞.以《神奇的出租车》为例——谈辅助提问的有效性[J]
[2]高志珺.试平论幼儿认识自然的教育方法[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