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建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h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设计幼儿数学课堂已成为研究的重要分支,将数学概念表述的通俗易懂,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传统的数学计算,幼儿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信息,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那么作为幼儿教师,怎样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学前计算的学科特点来进行教学呢?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价值
  我们应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着交道,数学教学对孩子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孩子来园后,晨间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在运动中体验数学,如:拍皮球游戏,让幼儿体验“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练习边双脚跳游戏中,引导幼儿“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在“玩积木”活动中让他们认识颜色,将积木按颜色分类,数数积木的数量;在吃点心的时候,引导孩子们数数自己吃几块饼干,每张桌子上分几个小碗;孩子在整理玩具的时候,引导他们按颜色、类别进行分类;孩子进餐时,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孩子在散步时,引导他们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增强其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2 制作合适的课件
  课件能给我们带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惊人效果。虽然这个课件只是一个片段,却能降低理解坡度,有效地突破难点,使幼儿轻松地掌握知识点,同时也给了幼儿感官上的享受。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如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要让幼儿理解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个知识点比较难。在过去,我们老师大多会用模型进行重复操作,语言反复强调,不仅操作上不方便,效果也不是非常好。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课件制作来突破这个难点。而且方法非常简单,也容易操作,只要鼠标一点击,那么画面就能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适度、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服务。不讲时间、地点、条件盲目滥用,其效果必然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我们还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合理利用。那么,多媒体课件在我们教育工作者手中则会如鱼得水,教育教学也会因为有了多媒体课件而“锦上添花”。
  3 运用游戏进行计算教学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沙托说:“儿童是一个玩耍的精灵,而不是别的什么。要问儿童为什么玩耍就如同问儿童为什么是儿童一样。”从教育的角度看,幼儿的各类游戏蕴藏看教育的契机,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是潜在的,就像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有待进一步地探测和挖掘。在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中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与操纵活动效果还好。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与生活的游戏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题目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与应用,如:在温习整点钟、半点钟,我就用游戏来报数。让一名幼儿扮演公鸡,我就扮太阳公公…当公鸡:“喔、喔、喔…天亮了,太阳公公敲了六下锣鼓,全体幼儿将时针、分针分别指着12和6,表示6点钟。我注意运用游戏进行计算教学,使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如:在比较数的多少时,我运用了音乐游戏《抢凳子》进行教学。音乐开始,6位幼儿围着5条走,音乐停止,有一位幼儿未坐到凳子,然后让幼儿动脑筋想为什么?从而比较5比6少1,6比5多1,并且指出数的大小多少是相对而言的,单独一个数是无所谓大小多少的。通过游戏,幼儿扮演的各种角色参与活动,通过模仿与想象,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商品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在买卖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往购物、结账,充分对人民币单位有更高的熟悉。并且在买卖的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法。其他如:抢椅子、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分解、序数等知识,为幼儿提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与材料。
  4 运用教具教学
  幼儿的认识过程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数和形是实际生活的反映。幼儿在探索科学领域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难点,比如幼儿初学减法时往往会因部分教具的移动而找不出总数来,会产生口头列式的困难,制作教具要有启发性,在教学5以内的组成时,为了让幼儿掌握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我就制作了具有直观启发性的教具。如一层楼到四层楼的四座房子,每座房子房顶上贴一个数字,每层有两扇能翻动的门,里面就是分成两部分的数,如:1和1,1和2,2和1,……有的小朋友看着这样的教具就提出:“为什么这四座房子,一座比一座高?”这样就使幼儿在教具的启发下比较容易找出一个规律,数字越大分合法就越多。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帮助幼儿掌握数和形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课堂采用直观教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必须运用直观教具来帮助幼儿掌握重点和难点。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而言,数学是很抽象的学科,但是数学又无处不在。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在游戏操作活动中深化幼儿的数学意识;在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教学中渗透数学意识。
  参考文献
  [1]沈巧飞.以《神奇的出租车》为例——谈辅助提问的有效性[J]
  [2]高志珺.试平论幼儿认识自然的教育方法[J]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其人力资源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为解决短期内人力资源不足问题,编制外用工模式因其具有一定的临时性
初中时代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比较活跃,上进心都比较强,是一个人一生中学习的重要阶段之一。而初中数学对于所有的中学课程来说是一科比较难的课程,我国的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整体比较差,这就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产生我国中学生数学成绩较差的原因有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新时代学生的学习发展,以及过去的死板教学模式更是束缚着学生自身发展。从而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都不强,而数学
2019年全国Ⅱ卷第22题几乎涵盖了学生所学极坐标方程的所有知识,最大程度做到了既注重教材基础知识考查,又回归解析几何的本质.本文以此题为例,以曲线与方程关系为基础,以转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增强自身的数学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做大量训练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
期刊
新课程改革结合小学数学实际,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同时,《新课程标准》规定: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创新能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思维情境下进行自我探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一些体会。  一、充分设置悬疑  思维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悬疑最容易激起人的探究反射,如在教“年月日”一课时,通过一幅图画,给学生设计了
期刊
嫉妒是个古老的心理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无论是英雄豪杰还是平民百姓,都可能有心生嫉妒的时候.古今中外有很多和嫉妒有关的故事,中国有三国时期的
期刊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1 预习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
期刊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把教材看成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这样就极大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反思之余,我们要力求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主动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使用教材,努力使自己成为教材的促进者、开发者。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我在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上做了几点尝试——
计算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因为数学学习中几乎都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