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5日,贾平凹、刘心武、韩寒、郭敬明等50位中国作家联名声讨百度文库的侵权行为。一方面是作家们满腔的怒火和无奈,一方面则是百度的冷漠和强势,大多数的网友则选择了围观。站出来,拒绝围观,声援作家!这才是每一个有良知,有思想的网友应该做的。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贾平凹、刘心武、韩寒、郭敬明等50位中国作家联名发表了《3.15讨百度书》,直指百度文库的侵权行为,“中国有个百度网,百度网有个百度文库,百度文库收录了我们几乎全部的作品,并对用户免费开放,任何人都可以下载阅读,但它却没有取得我们任何人的授权。”这封义愤填膺的声讨书一开始就言辞激烈,甚至怒斥百度为“窃贼公司”,“它偷走了我们的作品,偷走了我们的权利,偷走了我们的财物,把百度文库变成了一个贼赃市场”。
3月24日,作家代表们与百度进行了谈判,不过这场毫无共识的谈判很快就宣告破裂,韩寒在博客上发表了《给李彦宏先生的一封信》,责问李彦宏对侵权心知肚明,却装聋作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月23日,百度以460.7亿美元的市值成功超越腾讯当日的446亿美元市值,一举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霸主。
一方面是作家们满腔的怒火和无奈,一方面则是百度的冷漠和强势,大多数的网友则选择了围观,也许在大多数网友心中,作家们固然值得同情,不过免费下载也是不小的诱惑;而百度文库虽然侵权,不过确实方便了大家。该支持谁呢?支持百度,于情于理说不过去;支持作家,而自己也是获益者,于是很多网友很纠结。
谁也不是圣贤,纠结当然可以理解,不过进一步思考,如果因为这点蝇头小利而最终毁了中国的文学创作,从此无好书可看,您愿意吗?此外,如果您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删除侵权书籍,而是将百度因此获取的收益分一部分给作家,而不是全部占为己有,您又会如何选择呢?站出来,拒绝围观,声援作家,这才是每一个有良知,有思想的网友应该做的。
百度文库侵权了吗?
众所周知,在百度文库中,网民可分享自己手中的文档,同时还能够免费阅读其他用户的文档。此外,百度文库采用积分制,用户通过上传文档来获取积分,同时,很多文档则需要花费一定的积分才能下载。而正是这种制度,使得百度文库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文档上传数量迅速超过2000万份。
不过,与此而来的是大量文学作品在原作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分享,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称,这些文学作品占百度文库内容总量的13.8%。令作家们感到恼火的是,由于这些作品未经授权,著作权人根本无法从中赚得任何收入。在百度文库中,很多当下的畅销书籍都能够找得到,记者在百度上搜索“《古炉》+百度文库”,出来的第一条结果就是“《古炉》完整版”。点击进入文库后,418页的小说可以一个字也不少地全文免费阅读。眼看自己花了4年、写坏300支笔的长篇小说,竟然就这么供别人免费阅读,难怪贾平凹在那份《3.15讨百度书》上要第一个签名了。
不过,对于侵权这一事实,百度也理直气壮。在百度文库的“帮助”一栏里,关于版权的问题是这样说的:“百度文库上的内容完全来自于用户上传,用户不能侵犯包括他人的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权利。一旦由于用户的相关文档发生知识产权问题,其责任在于用户本人。”言下之意,一切都是用户行为,出了事与百度无关。也正是基于此,在3月24日作家代表与百度的谈判中,百度完全否认有任何侵权行为。
此外,百度也根据“网络避风港原则”给出了解决方案:任何权利人都可以向百度方面指出其安全作品链接,百度会在48小时内审核并依法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侵权了,你可以向百度提出申请,等待百度审核并撤销。不过实际执行起来却并不是这么简单,首先用户上传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你总不能天天盯着吧;此外,如果不处理或者处理时间很长,你难道要去起诉?正因为此,这些作家们虽然早知道自己的作品被百度文库侵权,也只好沉默,因为没有办法。
不过,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王志成表示,百度的做法并不适用于该原则。因为,从百度文库页面上来看,其对搜索和链接结果进行了编辑、修改和选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网站一旦采取了这些行为,就不能适用于“避风港原则”。
小知识:
“网络避风港原则”原则指的是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其中有规定,网络存储及搜索提供商在接到权利人申请通知后,断开侵权的相关链接,即可不承担赔偿责任。
百度社区搜索产品部总监李健称:百度文库鼓励网民上传内容是为了激励和保护作家创作和分享的热情,也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体验。并认为:百度文库的内容海量,人工对这些内容进行逐一审查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谈判中,作家们提出的“先审核,后发布”的运营模式也被百度驳回。
作家南派三叔认为如果不改变百度文库先发布、有问题再说的机制,侵权问题永远也得不到解决,“我觉得可能会在一个月内改善侵权状况,那几个月后呢?侵权行为依然存在,是不是还要我们再次进行声讨呢?说到底,就还是百度文库本身的运营模式存在问题。先上传再审核,就好比开了一个仓库,把好的坏的都放进来,然后等有人买到了假货出来嚷嚷,它才出来应付一下。”
无助的文人,被利用的网民
不过,尽管作家们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并且看起来人多势众,且个个都是公众人物,在强大的百度面前依然是弱势群体。慕容雪村说:“我上网多年,一直知道自己的作品在百度文库里被随意上传。”但即便这样,面对被侵权的事实,这位作家无奈地表示,“真的没有办法,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此次声讨书的另一署名者,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说,当初他看到自家出版社的新书赫然列在百度文库中时,曾立即联系了百度方面,但他得到的答复竟然是“那你们打官司吧。”这个回答让他又惊讶又愤怒,但是也无可奈何。
●百度公司CEO李彦宏
对于作家们来说,打官司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到头来诉讼成本都拿不回来。因为成本太高了,耗财耗力耗时,我真的是打不起。”慕容雪村更是坦言,“打官司胜诉的可能性不大,我本人就是学法律出身的,这事情我了解。”因此,此次作家们维权行动更大的意义在于制造舆论,给百度施压,沈浩波的说法是:“我们并不抱奢望,我们只是希望全社会、法律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对于百度文库所号称的分享精神,作家们在声讨书中更是言辞严厉地指出:“我们蔑视这种所谓的‘免费分享’,因为它只是个卑鄙的借口⋯⋯有个叫‘百度’的小偷闯进我们的家,偷走了我们的粮食,然后把这些粮食分给你们,来换取它的股价上涨。百度说:这就是互联网的精神,这就是免费分享。”
韩寒在博客中指出,“百度宣称,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免费和共享,对于这点,我很不这么觉得。我认为,互联网的精神是自由和传播,并不是免费和共享。如果互联网的精神是免费,那为什么在百度上登广告搞搜索排名就要花钱?如果互联网的精神是共享,那为什么咱们大家都共享了,而李彦宏却变成了中国首富,为何你的财富以及百度的资产不和网民们共享呢⋯⋯共享应该是我把我家里的东西端出来,你把你家里的东西端出来,然后放一起大家各取所需,但问题是,现在你和我都是把别人家的东西端出来,然后共享掉。这就是百度所谓的免费和共享。”
整个事件,网民看似收益一方,其实不过是被利用的对象,整个问题的核心也不在于那些非法上传的用户,而是百度,因为正是百度的纵容和从中牟利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种侵权。“我们不责怪那些自发上传的朋友,只谴责百度公司的邪恶平台。读者大多出于好意,希望更多的人来分享我们的作品。”《3.15讨百度书》,作家们诚恳地写道,“我们相信你是善良的,但百度利用的恰恰就是你的善良,它疯狂地攫取,无耻地叫卖,你的善良已经成了小偷行窃的工具。”
声讨书的最后写道:“我们和你们并不冲突,我们创作,你们阅读,我们尽可能提供有价值的读物,而正是因为你们的支持,我们才得以存活。我们和你们有共同的利益。然而百度不是,它只是利用你们来增加其自身的影响力,它的股价会涨,它的获利更多,然后,它会更加疯狂地把那些有毒、有害的垃圾产品推向我们全体。而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如果写作不能维持生计,我们都将停止写作。我们不必冠冕堂皇地说,这将损及整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我们只需要说出我们的处境:如果放任百度继续侵害我们的权益,我们将无法凭此生活,只能放弃我们的写作事业,然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你们将不会再看见我们的身影。每一个作家的身影。这是一个悖论:如果所有的书都可以免费阅读,那么长久下去,必将无书可读。”
如果真是无书可读,那不仅是每一个用户的损失,更是整个民族的悲哀,所以,站起来吧,声援作家,抵制非法上传,对于作恶的企业不再容忍,这不仅是帮助别人,更是帮助自己,否则最终将自食其果,三鹿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不是什么宣言,我们只是一群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弱者,站在即将变成废墟的危房中发出我们的声音:请支持我们,因为这同样也是支持你自己。”声讨书的结尾如是写道。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贾平凹、刘心武、韩寒、郭敬明等50位中国作家联名发表了《3.15讨百度书》,直指百度文库的侵权行为,“中国有个百度网,百度网有个百度文库,百度文库收录了我们几乎全部的作品,并对用户免费开放,任何人都可以下载阅读,但它却没有取得我们任何人的授权。”这封义愤填膺的声讨书一开始就言辞激烈,甚至怒斥百度为“窃贼公司”,“它偷走了我们的作品,偷走了我们的权利,偷走了我们的财物,把百度文库变成了一个贼赃市场”。
3月24日,作家代表们与百度进行了谈判,不过这场毫无共识的谈判很快就宣告破裂,韩寒在博客上发表了《给李彦宏先生的一封信》,责问李彦宏对侵权心知肚明,却装聋作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月23日,百度以460.7亿美元的市值成功超越腾讯当日的446亿美元市值,一举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霸主。
一方面是作家们满腔的怒火和无奈,一方面则是百度的冷漠和强势,大多数的网友则选择了围观,也许在大多数网友心中,作家们固然值得同情,不过免费下载也是不小的诱惑;而百度文库虽然侵权,不过确实方便了大家。该支持谁呢?支持百度,于情于理说不过去;支持作家,而自己也是获益者,于是很多网友很纠结。
谁也不是圣贤,纠结当然可以理解,不过进一步思考,如果因为这点蝇头小利而最终毁了中国的文学创作,从此无好书可看,您愿意吗?此外,如果您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删除侵权书籍,而是将百度因此获取的收益分一部分给作家,而不是全部占为己有,您又会如何选择呢?站出来,拒绝围观,声援作家,这才是每一个有良知,有思想的网友应该做的。
百度文库侵权了吗?
众所周知,在百度文库中,网民可分享自己手中的文档,同时还能够免费阅读其他用户的文档。此外,百度文库采用积分制,用户通过上传文档来获取积分,同时,很多文档则需要花费一定的积分才能下载。而正是这种制度,使得百度文库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文档上传数量迅速超过2000万份。
不过,与此而来的是大量文学作品在原作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分享,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称,这些文学作品占百度文库内容总量的13.8%。令作家们感到恼火的是,由于这些作品未经授权,著作权人根本无法从中赚得任何收入。在百度文库中,很多当下的畅销书籍都能够找得到,记者在百度上搜索“《古炉》+百度文库”,出来的第一条结果就是“《古炉》完整版”。点击进入文库后,418页的小说可以一个字也不少地全文免费阅读。眼看自己花了4年、写坏300支笔的长篇小说,竟然就这么供别人免费阅读,难怪贾平凹在那份《3.15讨百度书》上要第一个签名了。
不过,对于侵权这一事实,百度也理直气壮。在百度文库的“帮助”一栏里,关于版权的问题是这样说的:“百度文库上的内容完全来自于用户上传,用户不能侵犯包括他人的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权利。一旦由于用户的相关文档发生知识产权问题,其责任在于用户本人。”言下之意,一切都是用户行为,出了事与百度无关。也正是基于此,在3月24日作家代表与百度的谈判中,百度完全否认有任何侵权行为。
此外,百度也根据“网络避风港原则”给出了解决方案:任何权利人都可以向百度方面指出其安全作品链接,百度会在48小时内审核并依法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侵权了,你可以向百度提出申请,等待百度审核并撤销。不过实际执行起来却并不是这么简单,首先用户上传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你总不能天天盯着吧;此外,如果不处理或者处理时间很长,你难道要去起诉?正因为此,这些作家们虽然早知道自己的作品被百度文库侵权,也只好沉默,因为没有办法。
不过,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王志成表示,百度的做法并不适用于该原则。因为,从百度文库页面上来看,其对搜索和链接结果进行了编辑、修改和选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网站一旦采取了这些行为,就不能适用于“避风港原则”。
小知识:
“网络避风港原则”原则指的是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其中有规定,网络存储及搜索提供商在接到权利人申请通知后,断开侵权的相关链接,即可不承担赔偿责任。
百度社区搜索产品部总监李健称:百度文库鼓励网民上传内容是为了激励和保护作家创作和分享的热情,也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体验。并认为:百度文库的内容海量,人工对这些内容进行逐一审查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谈判中,作家们提出的“先审核,后发布”的运营模式也被百度驳回。
作家南派三叔认为如果不改变百度文库先发布、有问题再说的机制,侵权问题永远也得不到解决,“我觉得可能会在一个月内改善侵权状况,那几个月后呢?侵权行为依然存在,是不是还要我们再次进行声讨呢?说到底,就还是百度文库本身的运营模式存在问题。先上传再审核,就好比开了一个仓库,把好的坏的都放进来,然后等有人买到了假货出来嚷嚷,它才出来应付一下。”
无助的文人,被利用的网民
不过,尽管作家们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并且看起来人多势众,且个个都是公众人物,在强大的百度面前依然是弱势群体。慕容雪村说:“我上网多年,一直知道自己的作品在百度文库里被随意上传。”但即便这样,面对被侵权的事实,这位作家无奈地表示,“真的没有办法,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此次声讨书的另一署名者,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说,当初他看到自家出版社的新书赫然列在百度文库中时,曾立即联系了百度方面,但他得到的答复竟然是“那你们打官司吧。”这个回答让他又惊讶又愤怒,但是也无可奈何。
●百度公司CEO李彦宏
对于作家们来说,打官司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到头来诉讼成本都拿不回来。因为成本太高了,耗财耗力耗时,我真的是打不起。”慕容雪村更是坦言,“打官司胜诉的可能性不大,我本人就是学法律出身的,这事情我了解。”因此,此次作家们维权行动更大的意义在于制造舆论,给百度施压,沈浩波的说法是:“我们并不抱奢望,我们只是希望全社会、法律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对于百度文库所号称的分享精神,作家们在声讨书中更是言辞严厉地指出:“我们蔑视这种所谓的‘免费分享’,因为它只是个卑鄙的借口⋯⋯有个叫‘百度’的小偷闯进我们的家,偷走了我们的粮食,然后把这些粮食分给你们,来换取它的股价上涨。百度说:这就是互联网的精神,这就是免费分享。”
韩寒在博客中指出,“百度宣称,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免费和共享,对于这点,我很不这么觉得。我认为,互联网的精神是自由和传播,并不是免费和共享。如果互联网的精神是免费,那为什么在百度上登广告搞搜索排名就要花钱?如果互联网的精神是共享,那为什么咱们大家都共享了,而李彦宏却变成了中国首富,为何你的财富以及百度的资产不和网民们共享呢⋯⋯共享应该是我把我家里的东西端出来,你把你家里的东西端出来,然后放一起大家各取所需,但问题是,现在你和我都是把别人家的东西端出来,然后共享掉。这就是百度所谓的免费和共享。”
整个事件,网民看似收益一方,其实不过是被利用的对象,整个问题的核心也不在于那些非法上传的用户,而是百度,因为正是百度的纵容和从中牟利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种侵权。“我们不责怪那些自发上传的朋友,只谴责百度公司的邪恶平台。读者大多出于好意,希望更多的人来分享我们的作品。”《3.15讨百度书》,作家们诚恳地写道,“我们相信你是善良的,但百度利用的恰恰就是你的善良,它疯狂地攫取,无耻地叫卖,你的善良已经成了小偷行窃的工具。”
声讨书的最后写道:“我们和你们并不冲突,我们创作,你们阅读,我们尽可能提供有价值的读物,而正是因为你们的支持,我们才得以存活。我们和你们有共同的利益。然而百度不是,它只是利用你们来增加其自身的影响力,它的股价会涨,它的获利更多,然后,它会更加疯狂地把那些有毒、有害的垃圾产品推向我们全体。而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如果写作不能维持生计,我们都将停止写作。我们不必冠冕堂皇地说,这将损及整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我们只需要说出我们的处境:如果放任百度继续侵害我们的权益,我们将无法凭此生活,只能放弃我们的写作事业,然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你们将不会再看见我们的身影。每一个作家的身影。这是一个悖论:如果所有的书都可以免费阅读,那么长久下去,必将无书可读。”
如果真是无书可读,那不仅是每一个用户的损失,更是整个民族的悲哀,所以,站起来吧,声援作家,抵制非法上传,对于作恶的企业不再容忍,这不仅是帮助别人,更是帮助自己,否则最终将自食其果,三鹿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不是什么宣言,我们只是一群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弱者,站在即将变成废墟的危房中发出我们的声音:请支持我们,因为这同样也是支持你自己。”声讨书的结尾如是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