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荣福让生态南宁从北部湾扬帆驶向世界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名焦点人物小档案:
  车荣福,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祖籍江西,生于上海,毕业于昆明工学院采选系采矿专业。
  车荣福担任南宁市委书记以来,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创建走在了全国前列。如今,“中国绿城”已经成为南宁市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十二五”实现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经网民推荐和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委会评议,车荣福获得2010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提名。
  
  南宁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自东晋建制以来,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成为自治区首府。历经多年建设,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今日南宁,四季青山环绕、碧水蓝天、花果飘香、满城葱郁,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00亿元、财政收入300.8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8.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以上、30%、41.87%、20%。南宁拥有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举办地、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绿城”、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等多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正在崛起成为一座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用力去做,只能做到合格,用心去做,才能做到优秀。南宁的变化凝聚着车荣福的心血,而车荣福早已把南宁当作了自己的家、把南宁人民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未来的南宁,将依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加快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信息交流中心、金融中心“三基地三中心”,向着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迈进。这也正是车荣福的执政理想。
  
  生态保护与建设: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如何体现城市特色,并使之成为未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城市执政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车荣福到任后,便将做足生态文章、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作为重要任务。他一直坚持“生态立市”、“环保优先”的发展战略,常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挂在嘴边。
  在车荣福的主持下,南宁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提升到城市建设发展综合决策层面,坚持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在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等工作中将环保作为前置条件。这几年南宁市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成效十分明显,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下降3%,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6%,地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其中市区主要饮用水源邕江的水质常年达到或优于Ⅲ类以上。
  近年来,南宁市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全面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着力做好“树”的文章,大力推进“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建设,持续开展“大种树、种大树”活动,坚持每年种植百万株以上大树,仅2010年就种植乔木260.37万株。今天,“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南宁已成为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走在南宁的街道,绿荫如盖、繁花似锦,随处可见碧水、蓝天、绿树。优美的城市环境给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每一位到过南宁的人都对南宁的绿色景观赞不绝口,每一位市民都为生活在绿城而自豪,“绿”已经成为南宁的名片和代名词。
  当前,南宁市正在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实施城市、农村、通道、水系、生物多样性“五大森林工程”,目标是在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65%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4%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5%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市民知晓率、支持率分别达90%和80%以上,全力夺取“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推动“中国绿城”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系列的成就,也印证了车荣福的观点:必须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南宁要坚持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优势特色产业,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把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融合起来,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将生态环境蕴含的经济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
  绿是城市之魂,水是城市之灵。在提升“中国绿城”水平的基础上,车荣福又提出了打造“中国水城”的构想。
  南宁环境优美、河网众多、水源丰富,美丽的邕江给南宁“水城”的打造和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南宁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非凡成就,为“水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市民对城市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仁者乐山”的“绿城”,更需要“智者乐水”的“水城”。
  从2010年起,南宁市开始实施打造“中国水城”攻坚战,全面启动水城建设36个项目,抓老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抓城市18条内河水系综合整治,抓邕江两岸滩涂地、相思湖湿地公园建设……2010年底,民歌湖成功蓄水,南湖连通明渠接近完工,可利江—心圩江连通运河、青秀湖等项目顺利推进,碧湖桥、南湖环道拱桥、长湖桥建成使用,各项工程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逐步显现,一座现代亲水城市的优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民生促进与改善: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车荣福在中共南宁市委十届十四次全会上指出:“近年来,南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各项主要指标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车荣福始终心系民生。他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问计于民,集中民智,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希望办、当前又能办好的事做起,确保为民办实事项目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近几年,南宁市通过深入实施“社会发展百亿工程”,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坚持每年抓好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2009年将公共汽车票价由1.2元下调到1元,让市民群众全年在公交费用上减少支出1亿多元;对助力车进行规范管理,拨出专款为40多万市民改装超标电动自行车;在未建新办公楼的前提下,通过整合资源,将市委机关搬迁到东新区,与市政府同址办公,降低了行政成本,缓解了交通压力,提高了行政效能,方便了市民群众。2010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72万人;推动和完善失业、医疗、养老、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险制度,实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全市所有县区500多万农民群众,在广西率先实现医保全市统筹;新建廉租房2016套,竣工经济适用房5613套,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无障碍设施,出台了城乡居民临时困难救助办法和医疗救助办法,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2010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安排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169.78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68%,是民生投入最多的一年。
  2010年初,一场多年不遇的旱灾威胁着南宁市的农业发展和居民的用水安全。车荣福率队深入各县区各乡镇现场指导抗旱救灾工作,田间地头、村民家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车荣福强调,群众用水是一件民生大事,一定要确保把水送到最需要的人和最缺水的地方去,特别是要切实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饮水困难问题。
  干旱刚过,南宁又迎来了雨季。部分地区遭遇了罕见的强降雨,水库安全度汛任务越发紧迫。在横县校椅镇北滩水库、六兰水库大坝,车荣福详细了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展、近期防汛工作情况,查看了水库雨情、水情动态,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防洪抢险应急等各项工作落实情况一一进行检查。
  车荣福指出,随着汛期的来临,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切实把水库安全工作抓紧、抓细、抓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强化水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和落实严格的水库度汛安全行政责任人检查制度;要认真开展严格、全面的水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要加强水库防汛值班和巡查,建立值班巡查记录档案,组织调度好防汛抢险队伍。
  “三农”工作是车荣福关注的焦点。2010年,车荣福前后用了近1个月时间,深入马山、隆安、上林、横县、宾阳等5县的45个乡镇,走村屯、进农户,上大坝、下田头,与基层干部群众亲切交谈,调查社情民意,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工业集中区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民增收、农村社会事业及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三农”工作的开展。
  车荣福告诉记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南宁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才能把南宁建设成城市欣欣向荣、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南宁。”
  
  东盟合作与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运行,南宁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作为广西首府、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中心城市,自贸区的建成运行对南宁市与东盟交流合作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车荣福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他认为南宁的区位优势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南宁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交通枢纽、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西部地区最近海的省会(首府)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南宁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东盟国家的交往更加密切,联系更趋频繁,有利于聚集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逐步建设成为区域性“三基地三中心”。特别是连续七年在南宁市成功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打响了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南宁渠道”品牌,城市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在区域合作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南宁市经济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占广西的比重逐年上升。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南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南宁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目前,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5国已在南宁设立领事馆,东盟十国、日本、韩国商务联络部相继使用,越南西贡商信银行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已经落地,在南宁就读的东盟留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2010年成功举办了中越青年大联欢等大型国际活动。
  “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南宁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车荣福满怀信心地说。
  “必须坚持全方位开放,提高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我们通过打造和不断完善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推进全方位开放,全面把握两个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国内市场分工、合作与竞争,大规模、高质量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先进要素,形成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机遇是成功的关键,把握了机遇,就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作为南宁市的帶头人,车荣福深知机遇的重要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运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为南宁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实现突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南宁这座四季常青的“中国绿城”,在这位性格果敢坚韧的市委书记带领下,必将高扬着生态风帆,从北部湾驶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