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锁骨骨折手术中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为锁骨骨折待手术患者采用包括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在内的3种临床主流麻醉方案,比照不同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组其麻醉显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麻醉方案。结论锁骨骨折手术应用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效果确切。
【关键词】锁骨骨折;臂丛阻滞;麻醉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71-02
在临床上,锁骨骨折作为创伤性疾病其发病率非常高。锁骨及其神经支配关联皮肤范围由颈丛及臂丛神经这二者进行共同支配[1],因此,锁骨骨折患者在临床上进行麻醉时,其麻醉难度非常大。若是给予其高位硬膜外麻醉,会大大地增加麻醉的风险[2]。若是为其进行全麻处理,不但对患者机体生理有严重的损伤,而且麻醉经济成本非常高昂[3]。若是为其经由颈丛或锁骨上臂丛进行神经阻滞麻醉,则发生阻滞不全的几率非常大。为此,我院特开展了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麻醉专项研究,为锁骨骨折患者应用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临床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遴选病例样本均为我院2010年9月——2012年3月确诊并收治的锁骨骨折亟待手术治疗患者,合计72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25人。患者的年龄在19-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3±41岁。患者的体质量在48-77kg之间,按照美国麻醉协会(ASA)麻醉分级标准分类,所有患者其分级均为I-II级。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实验分组,其中28人编入A组,24人编入B组,20人编入C组。以上3组其性别、年龄、体质量、骨折部位、ASA分级等比较来看,并无显著差异,故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术前半小时常规为其肌肉注射阿托品、剂量为05mg,而后给予其肌肉注射杜冷丁,剂量为50mg。进手术室后为其进行常规监护仪监测,如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而后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将其摆置仰卧位,头向对侧偏置,双手贴至体旁。
121A组处置本组应用经颈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锁骨上4cm水平线交于胸锁乳突肌外侧缘2cm纵行线的交点标记为穿刺点,将穿刺针垂直刺入皮肤约08-2cm可出现异感,若并未发生异感需调整方向,以该穿刺点为圆心半径05cm的皮肤范围内进行穿刺尝试,即可出现异感。而后用注射器进行回抽,若未抽出血液,则可向内注射1%的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麻醉药剂,剂量为20-30mL。
122B组处置本组应用单纯锁骨上神经阻滞麻醉,将锁骨中点上方l-15cm处标记为即穿刺点。用穿刺针刺入该点皮肤后改为水平进针,进针深度为患者上肢出现异感,或针尖已触及第1肋骨。而后沿第1肋骨骨面前后移动穿刺针以探查异感,当异感出现后以注射器回抽,若无出血或气体,则可向该点内注入1%利多卡因与02%布比卡因混合麻醉药剂,剂量为25-30mL。
123C组处置本组应用单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将胸锁乳突肌外缘与颈外静脉连线交点下方05cm处标记为穿刺点,用穿刺针垂直刺入该点皮肤后,将进针速度放缓,当发生刺破纸样落空感时则进行回抽,若无血或脑脊液,即向该点内注入1%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麻醉药剂,剂量为6-8mL。而后给予其低流量吸氧,使其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13麻醉效果判定①显效。针刺术野无疼痛,手术过程中无须为患者补充注射任何镇静或镇痛药剂。②有效:针刺术野无疼痛,但手术操作时可发生疼痛。③无效:针刺术野即疼痛而无法手术,被迫为其应用其他麻醉镇痛药剂,或进行局麻或全麻。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麻醉方案效果对比情况:各组患者均在14-32h内完成手术,各组手术耗时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如表1所示,A组患者其麻醉显效率与B组和C组的麻醉显效率相比显著上升(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或麻醉药剂中毒等不良反应,其中A组出现1例霍纳综合征,B组出现2例霍纳综合征。
3讨论
锁骨周边结构有重叠神经支配,C3-4前支构成颈丛神经,颈浅神经主要支配浅表组织,深支则支配深层肌肉[4]。C5-8和T1脊神经构成臂丛神经,C4及T2脊神经前支小分支也可纳入其中。臂丛神经支配上肢感觉、运动,锁骨周边肌肉筋膜组织也囊括其中。肩上部的皮肤则由C3-4脊神经支配。故锁骨骨折单纯应用颈浅神经阻滞手术切皮痛不明显,但牵拉剥离组织时疼痛明显[5];若仅给予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锁骨的内侧特定区域在术中可发生疼痛。本次研究应用颈前路神经阻滞可将颈丛和臂丛得以贯通全面阻滞,麻醉效力由C6平面广泛扩散可达C3-6,从而可达到锁骨骨折手术麻醉需求。综上所述,锁骨骨折手术应用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韧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04):97
[2]李力,孙瑞兰,刘国英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126例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4(01):76
[3]张华臣,代春雨,秦桂霞第六颈椎横突臂丛神经阻滞在108例锁骨骨折固定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0,30(06):51
[4]王广科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3(05):71
[5]许晓梦,杨作天,阮骆阳,曹金良,梁艳艳颈臂丛联合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05):148-149
【关键词】锁骨骨折;臂丛阻滞;麻醉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71-02
在临床上,锁骨骨折作为创伤性疾病其发病率非常高。锁骨及其神经支配关联皮肤范围由颈丛及臂丛神经这二者进行共同支配[1],因此,锁骨骨折患者在临床上进行麻醉时,其麻醉难度非常大。若是给予其高位硬膜外麻醉,会大大地增加麻醉的风险[2]。若是为其进行全麻处理,不但对患者机体生理有严重的损伤,而且麻醉经济成本非常高昂[3]。若是为其经由颈丛或锁骨上臂丛进行神经阻滞麻醉,则发生阻滞不全的几率非常大。为此,我院特开展了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麻醉专项研究,为锁骨骨折患者应用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临床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遴选病例样本均为我院2010年9月——2012年3月确诊并收治的锁骨骨折亟待手术治疗患者,合计72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25人。患者的年龄在19-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3±41岁。患者的体质量在48-77kg之间,按照美国麻醉协会(ASA)麻醉分级标准分类,所有患者其分级均为I-II级。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实验分组,其中28人编入A组,24人编入B组,20人编入C组。以上3组其性别、年龄、体质量、骨折部位、ASA分级等比较来看,并无显著差异,故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术前半小时常规为其肌肉注射阿托品、剂量为05mg,而后给予其肌肉注射杜冷丁,剂量为50mg。进手术室后为其进行常规监护仪监测,如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而后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将其摆置仰卧位,头向对侧偏置,双手贴至体旁。
121A组处置本组应用经颈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锁骨上4cm水平线交于胸锁乳突肌外侧缘2cm纵行线的交点标记为穿刺点,将穿刺针垂直刺入皮肤约08-2cm可出现异感,若并未发生异感需调整方向,以该穿刺点为圆心半径05cm的皮肤范围内进行穿刺尝试,即可出现异感。而后用注射器进行回抽,若未抽出血液,则可向内注射1%的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麻醉药剂,剂量为20-30mL。
122B组处置本组应用单纯锁骨上神经阻滞麻醉,将锁骨中点上方l-15cm处标记为即穿刺点。用穿刺针刺入该点皮肤后改为水平进针,进针深度为患者上肢出现异感,或针尖已触及第1肋骨。而后沿第1肋骨骨面前后移动穿刺针以探查异感,当异感出现后以注射器回抽,若无出血或气体,则可向该点内注入1%利多卡因与02%布比卡因混合麻醉药剂,剂量为25-30mL。
123C组处置本组应用单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将胸锁乳突肌外缘与颈外静脉连线交点下方05cm处标记为穿刺点,用穿刺针垂直刺入该点皮肤后,将进针速度放缓,当发生刺破纸样落空感时则进行回抽,若无血或脑脊液,即向该点内注入1%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麻醉药剂,剂量为6-8mL。而后给予其低流量吸氧,使其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13麻醉效果判定①显效。针刺术野无疼痛,手术过程中无须为患者补充注射任何镇静或镇痛药剂。②有效:针刺术野无疼痛,但手术操作时可发生疼痛。③无效:针刺术野即疼痛而无法手术,被迫为其应用其他麻醉镇痛药剂,或进行局麻或全麻。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麻醉方案效果对比情况:各组患者均在14-32h内完成手术,各组手术耗时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如表1所示,A组患者其麻醉显效率与B组和C组的麻醉显效率相比显著上升(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或麻醉药剂中毒等不良反应,其中A组出现1例霍纳综合征,B组出现2例霍纳综合征。
3讨论
锁骨周边结构有重叠神经支配,C3-4前支构成颈丛神经,颈浅神经主要支配浅表组织,深支则支配深层肌肉[4]。C5-8和T1脊神经构成臂丛神经,C4及T2脊神经前支小分支也可纳入其中。臂丛神经支配上肢感觉、运动,锁骨周边肌肉筋膜组织也囊括其中。肩上部的皮肤则由C3-4脊神经支配。故锁骨骨折单纯应用颈浅神经阻滞手术切皮痛不明显,但牵拉剥离组织时疼痛明显[5];若仅给予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锁骨的内侧特定区域在术中可发生疼痛。本次研究应用颈前路神经阻滞可将颈丛和臂丛得以贯通全面阻滞,麻醉效力由C6平面广泛扩散可达C3-6,从而可达到锁骨骨折手术麻醉需求。综上所述,锁骨骨折手术应用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韧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04):97
[2]李力,孙瑞兰,刘国英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126例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4(01):76
[3]张华臣,代春雨,秦桂霞第六颈椎横突臂丛神经阻滞在108例锁骨骨折固定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0,30(06):51
[4]王广科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3(05):71
[5]许晓梦,杨作天,阮骆阳,曹金良,梁艳艳颈臂丛联合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05):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