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黄淮海流域是我国夏大豆主产区之一,本文调查了该区夏大豆生产关键环节的农艺及机械化现状。结果表明,一方面播种、植保、灌溉、收获等环节,虽有机械可用,但多以小机型或人工辅助作业为主,且机具可靠性较差,作业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夏大豆种植模式多样,农机与农艺融合度低,导致机具适应性不好,制约了机具的推广应用。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夏大豆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黄淮海流域;夏大豆;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 Huang-Huaihai region is one of summer soybean production regions.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of summer soybea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ey production works of seeding, plant protecting, irrigating and harvesting were completed by machines. But these machines are small type or artificial supplementary. Machine’s reliability is worse and work quality is not ensured. Multiple planting pattern of summer soybean and lower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onomy results in adaption of machines is worse and restricts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n the base of the investigation, questions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summer soybean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s were presented.
[Key words] Huang-Huaihai region; summer soybean;mechanization;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tendency
黄淮海流域为我国夏大豆主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30%,产量占全国大豆产量的30%以上。该区包括石家庄、天津一线以南,山东省、河南省大部、江苏省洪泽湖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山西省西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甘肃省天水,无霜期180~220d、≥10℃活动积温4000℃~4800℃、年降水量500~1000mm、播种期6月中下旬、收获期9月中下旬~10月初、品种生育期90~110d。近期笔者对该区夏大豆田间生产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黄淮海夏大豆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黄淮海地区的夏大豆属于冬小麦-夏大豆的两熟制种植模式,复种指数高,迫切需要机械作业抢农时,提高作业质量。该区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在此基础上发展重点转向了夏大豆生产机械化。目前存在夏大豆种植方式不规范,应用机械种类较多,小麦收获后秸秆处理质量差,传统播种机堵塞严重,种床质量差,大豆机械化受到严重制约。
1 夏大豆播种环节分析
1.1 夏大豆主要品种
黄淮海流域中部地区要选用适宜本区域种植、熟期相对适中的大豆良种,如冀豆17、中黄30、皖豆28、荷豆13、中黄37、周豆12等;南部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可选用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如中黄13、徐豆14、皖豆24、阜豆9号、郑92116、商豆6号、豫豆29等;北部地区要选用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品种,如冀豆19、邯豆5号、沧豆10号、齐黄34、菏豆19号、山宁16等。[1]
1.2 播种的农艺要求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下的夏大豆种植农艺主要有三个流程:①小麦秸秆切碎还田大豆免耕播种。这种模式的技术路线为小麦联合收获作业时,对秸秆进行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应用大豆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作业。大豆播种机一次进地,完成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工序。其工艺流程为:秸秆切碎还田 大豆播种,两个环节分段完成。②大豆复式播种。这种模式的技术路线为小麦收获后,灭茬、旋耕整地、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工序,一次进地完成多项工序。其工艺流程为:灭茬 旋耕整地 施肥播种 覆土镇压,各环节工序连续完成。③小麦行内套种夏大豆。这种模式的技术路线为小麦收获前7~10d,小麦行内套种夏大豆,夏大豆采用锄头开沟点播,播后覆土的方式。其工艺流程为:锄头开沟 点播 覆土,该模式目前为人工作业,实现规模机械化生产有难度。
播种质量要求确保播深一致、播种均匀、肥料适宜,确保亩株数。
1.3 夏大豆的种植方式
夏大豆在畦内或畦背两侧种植,有等行距直播、宽窄行直播及套种等方式。具体指标如下:
① 等行距直播:各地区根据品种特性,确保单位面积株数,株距有所差异,有33cm 、40cm、50cm、60cm等不同。[2]
② 宽窄行种植:一些地区采用宽窄行密植条播:宽行50cm、窄行分别为20cm、25cm、33cm,也有宽行40cm、窄行20cm等,各地区根据地力、品种有所区别。[3~5]
1.4 播种机械现状 除了套种模式外,其它种植模式都可以用动力机械来完成播种作业。目前小麦收获后铁茬播种夏大豆,多使用小型2行或3行精量播种机,作业速度2~3km/h,一般为小麦、大豆(玉米)通用播种机型,如图1所示。播种大豆(玉米)时多采用窝眼穴播式排种器或勺轮式排种器,窝眼穴播式排种器每穴2~3粒,勺轮式排种器可实现每穴1粒,勺轮式工作性能好于窝眼式。图2为窝眼穴播式排种器,图3为勺轮式排种器。另外,个别种植大户使用4行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作业速度可达4~5km/h。这两种播种机均没有仿形机构,部分机型在施肥开沟器前安装有简单的防堵轮,防堵效果不佳。
总之,目前该区夏大豆播种基本实现机械化,以轻型机具为主,播种机具质量良莠不齐、工作性能有待提高。
2 夏大豆植保环节分析
2.1 植保的农艺要求
夏大豆植保作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除草:一般在播后苗前封闭除草,要注意除草剂量的使用,以避免当季造成药害或影响后茬作物生长;另外田间秸秆量大的地块,仅采用封闭除草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防除效果,可根据土壤情况、杂草种类和草龄大小选择除草剂进行苗后除草。二是病虫害防治:除用药拌种防治根腐病及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外,苗期及中后期同样要时刻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及时进行喷雾防治,同时进行叶面肥喷施。
2.2 植保机械现状
因种植模式的多样化,导致机械化喷药机具适应性差,目前主要以人工背负式喷药机械为主,此种作业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作业环境恶劣。以合作社为服务主体的经营,购买动力植保机械,除机具自身质量问题外,因拖拉机轮胎较宽,到了作物中后期拖拉机对对枝叶损伤较大。近两年根据农艺需求,研发出窄轮胎自走式高地隙喷药机械,由于技术和产品还未成熟,仍然存在可靠性差、行走困难等问题。如图4和图5。
3 灌溉环节分析
3.1 对灌溉的要求
根据气候与土壤墒情,播前抗涝、抗旱应结合整地进行,确保播种和出苗质量。生育期间干旱无雨,应及时灌溉;雨水较多、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涝;开花结荚、鼓粒期,适时适量灌溉,协调大豆水分需求,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推荐使用低压喷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3.2 灌溉机械化现状
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田间灌溉将逐渐淘汰漫灌和管灌方式,向绞盘喷灌机和圆形喷灌机转型。但各地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一些省区试验田或示范区采用涵管微喷灌,农民仍然普遍使用拉管子灌溉。如图6为农民拉管灌溉,图7为绞盘喷灌机作业,图8为圆形喷灌机。
4 夏大豆收获环节分析
4.1 收获的农艺要求
夏大豆机械化收获的时间要求严格,适宜收获期因收获方法不同而异。用联合收割机直接收割方式的最佳时期在完熟初期,此时大豆叶片全部脱落,植株呈现原有品种色泽,籽粒含水量降为18%以下;分段收获方式的最佳收获期为黄熟期,此时叶片脱落70%~80%,籽粒开始变黄,少部分豆荚变成原色,个别仍呈现青绿色。采用“深、窄、密”种植方式的地块,适宜采用直接收割方式收获。收获时要求割茬不留底荚,不丢枝,田间损失率≤3%,收割综合损失率≤1.5%,破碎率≤3%,泥花脸≤5%。
夏大豆直接收获可用大豆联合收割机,也可借用小麦联合收割机。由于小麦联合收割机型号较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但必须用大豆收获专用割台。一般滚筒转速为500~700转/min,应根据植株含水量、喂入量、破碎率、脱净率情况,调整滚筒转速。分段收获采用割晒机割倒铺放,待晾干后,用安装拾禾器的联合收割机拾禾脱粒。割倒铺放的大豆植株应与机组前进方向呈30°角,并铺放在垄台上,豆枝与豆枝相互搭接。
4.2 收获机械现状
夏大豆收获作业的时间短,农民以人工收获为主(如图9),或者采用大豆收割机割倒铺放,然后场上脱粒(图10和图11);合作社经营的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且一般借用小麦联合收割机(如图12),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大豆收获专用割台,但黄淮海地区地块相对小,联合收获以小型为主。
5 夏大豆生产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该区夏大豆种植方式不规范,小麦收获后秸秆处理质量差,传统播种机堵塞严重,种床质量差,夏大豆生产机械化受到严重制约。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5.1 种植模式多样化、农机与农艺结合不紧密,制约机械推广应用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种植模式多样,种植农艺与机械化植保、收获等不匹配,导致机具适应性差,制约了生产各环节机械推广应用。
5.2 机械质量良莠不齐,用户满意度差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机具从设计角度大同小异,主要为经验设计或仿制改进,或者采购关键零部件组装,这些生产企业规模小、制造手段简单,生产的机具可靠性差,播种质量无法保证,用户满意度差。
5.3 部分关键技术尚未解决,过渡产品替代作业
在黄淮海一部分地区采取免耕播种,且正在逐渐推广该项技术。首先,免耕地表存留大量秸秆根茬、且地表坚硬,关键难点在于有效解决壅堵问题,目前这个难点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影响了播种质量;其次,窄行距作物生长中后期植保机械无法进地作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制约了田间管理机械化的发展;第三,联合收获机对矮化品种的损失率较高等等一些瓶颈问题没有得到突破。目前都仅是过渡产品在替代作业。
6 夏大豆生产机械化发展趋势和建议
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随着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范围的扩大,农村劳动人口老龄化现象凸显,又迫切需要性能优良的农业机械完成劳动,也催促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此,黄淮海流域的夏大豆生产向规模化种植方向发展,势必需要配套的耕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全程机械化的跟进,才能促进大豆行业的良性发展。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机农艺融合机制。建立多学科协同攻关机制,发挥科研单位、农机和农业推广部门、生产企业及用户的联合攻关,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发挥国家和地方科研投入项目的导向作用,激励和支持农机与农艺科技人员合作研究,推进农机与农艺技术一体化进程。
第二,要进一步加快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加强农机关键技术研发,抓紧麦茬地大豆精密播种机、窄行距自走式喷药机等薄弱环节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满足规模化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要求。
第三,要进一步推广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重点开展保护性耕作、秸秆适度还田、深松、精量播种、固定道等关键技术示范,并制定和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从而推动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
第四,要建立健全前茬作物秸秆综合应用支持政策。加大对前茬作物秸秆适度还田、收集储运、饲料养殖化、肥料化等综合利用的支持政策,以系统工程方法促进夏大豆生产机械化的实现。
第五,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必定会改变农民传统种植模式,有些是颠覆性的变革,农民的接受能力需要逐渐的提高,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的努力,通过技术示范、宣传、培训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推广,为农民提供看得见的效益和效果,加快转变农民的种植观念,推进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确保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大豆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4年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2] 张晓刚,刘伟,余永昌.我国大豆精量播种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J].大豆科技,2012(5):39~42.
[3] 刘坤侠.夏大豆密植简化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6):188~189
[4] 徐冉,闫振强,王彩洁,等.播种方式对夏大豆产量效应的研究初报[J].大豆通报,2003(6):5~6.
[5] 樊学广,王锦华,王海燕.两熟制模式地区夏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0(2):62~63.
[关键词]黄淮海流域;夏大豆;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 Huang-Huaihai region is one of summer soybean production regions.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of summer soybea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ey production works of seeding, plant protecting, irrigating and harvesting were completed by machines. But these machines are small type or artificial supplementary. Machine’s reliability is worse and work quality is not ensured. Multiple planting pattern of summer soybean and lower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onomy results in adaption of machines is worse and restricts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n the base of the investigation, questions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summer soybean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s were presented.
[Key words] Huang-Huaihai region; summer soybean;mechanization;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tendency
黄淮海流域为我国夏大豆主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30%,产量占全国大豆产量的30%以上。该区包括石家庄、天津一线以南,山东省、河南省大部、江苏省洪泽湖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山西省西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甘肃省天水,无霜期180~220d、≥10℃活动积温4000℃~4800℃、年降水量500~1000mm、播种期6月中下旬、收获期9月中下旬~10月初、品种生育期90~110d。近期笔者对该区夏大豆田间生产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黄淮海夏大豆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黄淮海地区的夏大豆属于冬小麦-夏大豆的两熟制种植模式,复种指数高,迫切需要机械作业抢农时,提高作业质量。该区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在此基础上发展重点转向了夏大豆生产机械化。目前存在夏大豆种植方式不规范,应用机械种类较多,小麦收获后秸秆处理质量差,传统播种机堵塞严重,种床质量差,大豆机械化受到严重制约。
1 夏大豆播种环节分析
1.1 夏大豆主要品种
黄淮海流域中部地区要选用适宜本区域种植、熟期相对适中的大豆良种,如冀豆17、中黄30、皖豆28、荷豆13、中黄37、周豆12等;南部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可选用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如中黄13、徐豆14、皖豆24、阜豆9号、郑92116、商豆6号、豫豆29等;北部地区要选用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品种,如冀豆19、邯豆5号、沧豆10号、齐黄34、菏豆19号、山宁16等。[1]
1.2 播种的农艺要求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下的夏大豆种植农艺主要有三个流程:①小麦秸秆切碎还田大豆免耕播种。这种模式的技术路线为小麦联合收获作业时,对秸秆进行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应用大豆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作业。大豆播种机一次进地,完成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工序。其工艺流程为:秸秆切碎还田 大豆播种,两个环节分段完成。②大豆复式播种。这种模式的技术路线为小麦收获后,灭茬、旋耕整地、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工序,一次进地完成多项工序。其工艺流程为:灭茬 旋耕整地 施肥播种 覆土镇压,各环节工序连续完成。③小麦行内套种夏大豆。这种模式的技术路线为小麦收获前7~10d,小麦行内套种夏大豆,夏大豆采用锄头开沟点播,播后覆土的方式。其工艺流程为:锄头开沟 点播 覆土,该模式目前为人工作业,实现规模机械化生产有难度。
播种质量要求确保播深一致、播种均匀、肥料适宜,确保亩株数。
1.3 夏大豆的种植方式
夏大豆在畦内或畦背两侧种植,有等行距直播、宽窄行直播及套种等方式。具体指标如下:
① 等行距直播:各地区根据品种特性,确保单位面积株数,株距有所差异,有33cm 、40cm、50cm、60cm等不同。[2]
② 宽窄行种植:一些地区采用宽窄行密植条播:宽行50cm、窄行分别为20cm、25cm、33cm,也有宽行40cm、窄行20cm等,各地区根据地力、品种有所区别。[3~5]
1.4 播种机械现状 除了套种模式外,其它种植模式都可以用动力机械来完成播种作业。目前小麦收获后铁茬播种夏大豆,多使用小型2行或3行精量播种机,作业速度2~3km/h,一般为小麦、大豆(玉米)通用播种机型,如图1所示。播种大豆(玉米)时多采用窝眼穴播式排种器或勺轮式排种器,窝眼穴播式排种器每穴2~3粒,勺轮式排种器可实现每穴1粒,勺轮式工作性能好于窝眼式。图2为窝眼穴播式排种器,图3为勺轮式排种器。另外,个别种植大户使用4行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作业速度可达4~5km/h。这两种播种机均没有仿形机构,部分机型在施肥开沟器前安装有简单的防堵轮,防堵效果不佳。
总之,目前该区夏大豆播种基本实现机械化,以轻型机具为主,播种机具质量良莠不齐、工作性能有待提高。
2 夏大豆植保环节分析
2.1 植保的农艺要求
夏大豆植保作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除草:一般在播后苗前封闭除草,要注意除草剂量的使用,以避免当季造成药害或影响后茬作物生长;另外田间秸秆量大的地块,仅采用封闭除草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防除效果,可根据土壤情况、杂草种类和草龄大小选择除草剂进行苗后除草。二是病虫害防治:除用药拌种防治根腐病及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外,苗期及中后期同样要时刻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及时进行喷雾防治,同时进行叶面肥喷施。
2.2 植保机械现状
因种植模式的多样化,导致机械化喷药机具适应性差,目前主要以人工背负式喷药机械为主,此种作业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作业环境恶劣。以合作社为服务主体的经营,购买动力植保机械,除机具自身质量问题外,因拖拉机轮胎较宽,到了作物中后期拖拉机对对枝叶损伤较大。近两年根据农艺需求,研发出窄轮胎自走式高地隙喷药机械,由于技术和产品还未成熟,仍然存在可靠性差、行走困难等问题。如图4和图5。
3 灌溉环节分析
3.1 对灌溉的要求
根据气候与土壤墒情,播前抗涝、抗旱应结合整地进行,确保播种和出苗质量。生育期间干旱无雨,应及时灌溉;雨水较多、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涝;开花结荚、鼓粒期,适时适量灌溉,协调大豆水分需求,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推荐使用低压喷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3.2 灌溉机械化现状
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田间灌溉将逐渐淘汰漫灌和管灌方式,向绞盘喷灌机和圆形喷灌机转型。但各地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一些省区试验田或示范区采用涵管微喷灌,农民仍然普遍使用拉管子灌溉。如图6为农民拉管灌溉,图7为绞盘喷灌机作业,图8为圆形喷灌机。
4 夏大豆收获环节分析
4.1 收获的农艺要求
夏大豆机械化收获的时间要求严格,适宜收获期因收获方法不同而异。用联合收割机直接收割方式的最佳时期在完熟初期,此时大豆叶片全部脱落,植株呈现原有品种色泽,籽粒含水量降为18%以下;分段收获方式的最佳收获期为黄熟期,此时叶片脱落70%~80%,籽粒开始变黄,少部分豆荚变成原色,个别仍呈现青绿色。采用“深、窄、密”种植方式的地块,适宜采用直接收割方式收获。收获时要求割茬不留底荚,不丢枝,田间损失率≤3%,收割综合损失率≤1.5%,破碎率≤3%,泥花脸≤5%。
夏大豆直接收获可用大豆联合收割机,也可借用小麦联合收割机。由于小麦联合收割机型号较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但必须用大豆收获专用割台。一般滚筒转速为500~700转/min,应根据植株含水量、喂入量、破碎率、脱净率情况,调整滚筒转速。分段收获采用割晒机割倒铺放,待晾干后,用安装拾禾器的联合收割机拾禾脱粒。割倒铺放的大豆植株应与机组前进方向呈30°角,并铺放在垄台上,豆枝与豆枝相互搭接。
4.2 收获机械现状
夏大豆收获作业的时间短,农民以人工收获为主(如图9),或者采用大豆收割机割倒铺放,然后场上脱粒(图10和图11);合作社经营的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且一般借用小麦联合收割机(如图12),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大豆收获专用割台,但黄淮海地区地块相对小,联合收获以小型为主。
5 夏大豆生产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该区夏大豆种植方式不规范,小麦收获后秸秆处理质量差,传统播种机堵塞严重,种床质量差,夏大豆生产机械化受到严重制约。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5.1 种植模式多样化、农机与农艺结合不紧密,制约机械推广应用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种植模式多样,种植农艺与机械化植保、收获等不匹配,导致机具适应性差,制约了生产各环节机械推广应用。
5.2 机械质量良莠不齐,用户满意度差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机具从设计角度大同小异,主要为经验设计或仿制改进,或者采购关键零部件组装,这些生产企业规模小、制造手段简单,生产的机具可靠性差,播种质量无法保证,用户满意度差。
5.3 部分关键技术尚未解决,过渡产品替代作业
在黄淮海一部分地区采取免耕播种,且正在逐渐推广该项技术。首先,免耕地表存留大量秸秆根茬、且地表坚硬,关键难点在于有效解决壅堵问题,目前这个难点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影响了播种质量;其次,窄行距作物生长中后期植保机械无法进地作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制约了田间管理机械化的发展;第三,联合收获机对矮化品种的损失率较高等等一些瓶颈问题没有得到突破。目前都仅是过渡产品在替代作业。
6 夏大豆生产机械化发展趋势和建议
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随着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范围的扩大,农村劳动人口老龄化现象凸显,又迫切需要性能优良的农业机械完成劳动,也催促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此,黄淮海流域的夏大豆生产向规模化种植方向发展,势必需要配套的耕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全程机械化的跟进,才能促进大豆行业的良性发展。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机农艺融合机制。建立多学科协同攻关机制,发挥科研单位、农机和农业推广部门、生产企业及用户的联合攻关,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发挥国家和地方科研投入项目的导向作用,激励和支持农机与农艺科技人员合作研究,推进农机与农艺技术一体化进程。
第二,要进一步加快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加强农机关键技术研发,抓紧麦茬地大豆精密播种机、窄行距自走式喷药机等薄弱环节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满足规模化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要求。
第三,要进一步推广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重点开展保护性耕作、秸秆适度还田、深松、精量播种、固定道等关键技术示范,并制定和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从而推动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
第四,要建立健全前茬作物秸秆综合应用支持政策。加大对前茬作物秸秆适度还田、收集储运、饲料养殖化、肥料化等综合利用的支持政策,以系统工程方法促进夏大豆生产机械化的实现。
第五,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必定会改变农民传统种植模式,有些是颠覆性的变革,农民的接受能力需要逐渐的提高,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的努力,通过技术示范、宣传、培训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推广,为农民提供看得见的效益和效果,加快转变农民的种植观念,推进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确保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大豆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4年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2] 张晓刚,刘伟,余永昌.我国大豆精量播种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J].大豆科技,2012(5):39~42.
[3] 刘坤侠.夏大豆密植简化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6):188~189
[4] 徐冉,闫振强,王彩洁,等.播种方式对夏大豆产量效应的研究初报[J].大豆通报,2003(6):5~6.
[5] 樊学广,王锦华,王海燕.两熟制模式地区夏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0(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