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主要介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医疗器械学院与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校所合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成功经验,以期能为国内其他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关 键 词] 校所合作;企业选择;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建设;顶岗实训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5-0058-02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由于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获利,职业院校的主要准则是育人,因此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中总是会遇见各种困难和阻碍,极易出现“校热企冷”的现象。文章主要总结介绍我院医疗器械学院与国家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所)深度合作的工作内容及经验等,期望能为国内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一、企业的选择
选择企业是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第一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冷热分极的现象,因此很多职业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就对合作企业放低标准,甚至不加选择,但“欲事之无繁,则必劳于始而逸于终”,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只有走好校企合作的第一步,才能在校企合作中取得成绩。根据我院校企合作经历,笔者总结了“择企”的基本原则。
我院2009年开办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以培养从事医疗器械产品检验、审核、注册、安全监管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我院选择与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合作办学,主要的选择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检验所对学生的吸引力大,主要指在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学生的吸引力。检验所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权威性高,医疗器械行业对其培养出的学生认可度高。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核心课程由国家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工程师负责,实训期间进入该机构实训,相对于其他学生就业机会和就业前景更好,因此学生的接受度高、反响好。其次是检验所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这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检验所拥有5000 m2的实验场地、价值过亿元的检测设备,其中包括医用材料检验室、机械化学检验室、医用电子检验室、医用电气安全检验室、生物性能检验室、电磁兼容检验室、影像检验室等,科室设置全面,承接的业务范围广,学生在实训期间可通过轮岗实训,学习到更加全面的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检验、注册管理等知识。第二方面,检验所拥有一大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丰富的医疗器械产品审核、注册、检测等工作经验,在培养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驾轻就熟的优势。
二、我院校所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专业群建设方面
我院主动以医疗器械产业的飞速发展为契机,积极响应教育部和我省政府有关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与检验所签订正式的合作办学协议,双方联合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专业对接产业为原则,针对省内各医疗器械企业的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工作任务及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等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工作,在专业设置方面针对省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紧缺产品装调、维修、检测、技术支持等高技能人才的局面,开设了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和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针对省内紧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高技能人才的局面,开设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针对省内6000余家医疗器械销售企业,开设了医疗器械营销专业的方案。
(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是我院医疗器械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流程为:首先,针对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职业岗位知识需求等工作任务开展调研工作。其次,针对工作任务内涵设计课程体系,在设计过程中把握“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的原则。第三,课程教学顺序的设计。课程教学顺序是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点,以“建构主义”中“鱼牛”的故事为例,无论游历归来的青蛙(教师)多么详尽、准确地描述大奶牛的形象,鱼(学生)都只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构建大奶牛的形象,最后构建出“鱼牛”。因此,如果我们的课程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制造一台医用电子产品,那么,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这台医用电子产品,然后学习该产品的组成部分,最后学习原理知识,这样的课程教学顺序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模式方面
“真实项目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是我院医疗器械类专业教学的基本模式,该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企业教师的参与,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后者侧重实践技能知识的传授,要做到“真实项目学做一体”就必须要有企业教师的参与。我院医疗器械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由一名学校教师和两名检验所教师完成,三名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教学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落实工学结合。第二,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设备、真实检验任务的融入,例如,我院有源医疗器械漏电流檢验的教学地点是检验所的医用电气安全检验室,检验对象是检验所的待检设备,教学过程是规范的检验工作流程,考核标准以检验岗位的5S为依据。在“真实项目学做一体”的教学过程中构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四)顶岗实训方面
顶岗实训的是校企合作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我院医疗器械学院实施的“双证书”制度是顶岗实训的质量保障。“双证书”是指在顶岗实训结束后学生要接受我院和检验所联合实施的技能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方可获得双方共同认证的培训证书,是学生就业的权威依据。“双证书”的设置即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激励、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全面提高。“双证书”的获得率又可作为我院评估实训实施质量的首要指标,从而形成一个双重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校企合作质量。
三、校所合作的发展与探索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以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的指导思路,校企合作将一如既往的是职业教育的基本道路。我院与检验所的合作已有六年之久,在这六年的探索过程中,双方建立了顺畅的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双方可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更进一步拓展校所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探索校所合作技术技能的积累机制。互惠双赢是校所合作的支点,只有在校所合作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技术技能的积累机制,形成稳定的双赢互惠局面,才能保障校所合作的长度和深度。第二,探索我院医疗器械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实施。现代学徒制从招募学员、设计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评估考核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双方共同开展、深度合作,这需要一定的合作基础和信任作保障。第三,探索共同发展的道路。例如,顺应检验检测行业的新形势,利用我院专业特色,以校所合作为基石,合作创办第三方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共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金浩宇,刘虔铖,胡亚荣,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与职业岗位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5):551-553.
[2]金浩宇,刘虔铖,胡亚荣,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构建高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6):669-671.
[3]刘艺涛,马骞.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刍议[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7-78.
[关 键 词] 校所合作;企业选择;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建设;顶岗实训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5-0058-02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由于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获利,职业院校的主要准则是育人,因此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中总是会遇见各种困难和阻碍,极易出现“校热企冷”的现象。文章主要总结介绍我院医疗器械学院与国家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所)深度合作的工作内容及经验等,期望能为国内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一、企业的选择
选择企业是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第一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冷热分极的现象,因此很多职业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就对合作企业放低标准,甚至不加选择,但“欲事之无繁,则必劳于始而逸于终”,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只有走好校企合作的第一步,才能在校企合作中取得成绩。根据我院校企合作经历,笔者总结了“择企”的基本原则。
我院2009年开办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以培养从事医疗器械产品检验、审核、注册、安全监管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我院选择与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合作办学,主要的选择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检验所对学生的吸引力大,主要指在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学生的吸引力。检验所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权威性高,医疗器械行业对其培养出的学生认可度高。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核心课程由国家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工程师负责,实训期间进入该机构实训,相对于其他学生就业机会和就业前景更好,因此学生的接受度高、反响好。其次是检验所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这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检验所拥有5000 m2的实验场地、价值过亿元的检测设备,其中包括医用材料检验室、机械化学检验室、医用电子检验室、医用电气安全检验室、生物性能检验室、电磁兼容检验室、影像检验室等,科室设置全面,承接的业务范围广,学生在实训期间可通过轮岗实训,学习到更加全面的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检验、注册管理等知识。第二方面,检验所拥有一大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丰富的医疗器械产品审核、注册、检测等工作经验,在培养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驾轻就熟的优势。
二、我院校所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专业群建设方面
我院主动以医疗器械产业的飞速发展为契机,积极响应教育部和我省政府有关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与检验所签订正式的合作办学协议,双方联合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专业对接产业为原则,针对省内各医疗器械企业的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工作任务及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等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工作,在专业设置方面针对省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紧缺产品装调、维修、检测、技术支持等高技能人才的局面,开设了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和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针对省内紧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高技能人才的局面,开设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针对省内6000余家医疗器械销售企业,开设了医疗器械营销专业的方案。
(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是我院医疗器械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流程为:首先,针对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职业岗位知识需求等工作任务开展调研工作。其次,针对工作任务内涵设计课程体系,在设计过程中把握“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的原则。第三,课程教学顺序的设计。课程教学顺序是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点,以“建构主义”中“鱼牛”的故事为例,无论游历归来的青蛙(教师)多么详尽、准确地描述大奶牛的形象,鱼(学生)都只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构建大奶牛的形象,最后构建出“鱼牛”。因此,如果我们的课程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制造一台医用电子产品,那么,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这台医用电子产品,然后学习该产品的组成部分,最后学习原理知识,这样的课程教学顺序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模式方面
“真实项目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是我院医疗器械类专业教学的基本模式,该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企业教师的参与,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后者侧重实践技能知识的传授,要做到“真实项目学做一体”就必须要有企业教师的参与。我院医疗器械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由一名学校教师和两名检验所教师完成,三名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教学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落实工学结合。第二,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设备、真实检验任务的融入,例如,我院有源医疗器械漏电流檢验的教学地点是检验所的医用电气安全检验室,检验对象是检验所的待检设备,教学过程是规范的检验工作流程,考核标准以检验岗位的5S为依据。在“真实项目学做一体”的教学过程中构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四)顶岗实训方面
顶岗实训的是校企合作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我院医疗器械学院实施的“双证书”制度是顶岗实训的质量保障。“双证书”是指在顶岗实训结束后学生要接受我院和检验所联合实施的技能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方可获得双方共同认证的培训证书,是学生就业的权威依据。“双证书”的设置即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激励、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全面提高。“双证书”的获得率又可作为我院评估实训实施质量的首要指标,从而形成一个双重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校企合作质量。
三、校所合作的发展与探索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以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的指导思路,校企合作将一如既往的是职业教育的基本道路。我院与检验所的合作已有六年之久,在这六年的探索过程中,双方建立了顺畅的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双方可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更进一步拓展校所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探索校所合作技术技能的积累机制。互惠双赢是校所合作的支点,只有在校所合作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技术技能的积累机制,形成稳定的双赢互惠局面,才能保障校所合作的长度和深度。第二,探索我院医疗器械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实施。现代学徒制从招募学员、设计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评估考核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双方共同开展、深度合作,这需要一定的合作基础和信任作保障。第三,探索共同发展的道路。例如,顺应检验检测行业的新形势,利用我院专业特色,以校所合作为基石,合作创办第三方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共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金浩宇,刘虔铖,胡亚荣,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与职业岗位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5):551-553.
[2]金浩宇,刘虔铖,胡亚荣,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构建高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6):669-671.
[3]刘艺涛,马骞.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刍议[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