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界里的四大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莲花居每天都会有来自各地的朋友来光顾,有的是来请新宝贝的,有的是跟我切磋文玩经验的,还有些是来秀玩物宝贝的。我在文玩的路上走过了十年,文玩圈里的各色朋友我也算是见了很多,他们身上拥有着不同的文玩素质、文玩经验和文玩特色。在这里我把他们总结为四种“家”,用什么来加以区分呢?就用这“文玩”二字来分。有文无玩,叫洒家;有玩无文,叫玩家;文玩兼备,叫杂家;文玩俱无,叫俗家。今天,我就这文玩圈里的几种“家”,来谈谈我对他们的不同看法。
  有文无玩:洒家
  洒家,这种人一般以上了年纪的人为主,手里一般都有宝贝,每天盘玩手中的宝贝就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他们把宝贝挂在腰间、盘在手中,天天看着自己的宝贝发生颜色的变化,别提有多高兴了,要真是有人要买他的宝贝或者要他的宝贝,那可跟要了他的命差不多。这类人,更注重文玩中的文化和意境,就像很多胡同里的老北京,那是一种底蕴,一种京味儿文化,偌大的一个古都里,自古都是纨绔子弟,谁手里不得有个物件啊。而且时间久了,人就容易念旧,也就更不容易再拿起新的物件盘玩了,因为他的心已经定住了。就像我自己,手里有很多宝贝,今天看看这个,明天抚摸一下那个,没有力气再去盘玩新的物件了,想的是物件,悟的是道理,为的是能让更多的人接受文玩,推廣这种传统的文化,以文玩会友。另外一部分就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年轻人。他们就是喜欢文玩,就是看着高兴,不去盘不会玩的人,我觉得他们更像是看官,说白了就是只爱文玩文化,要的就是那种范儿。最后还有一种是信佛之人,这些文玩物件是从佛家法器流传出来的,他们用这些念珠去诵经诵佛,常伴其身边。我称上述这些人为洒家。
  有玩无文:玩家
  顾名思义,玩主就是以玩为乐的主儿,他们致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细心的呵护来让自己的宝贝包浆、上色,变得越来越好看、越来越有味儿,使自己的宝贝与自己“宝人合一”。但是,这些人在玩的同时并不在意文玩中的文化,就像现在很多DIY的东西,全凭自己的喜好,喜欢什么串什么,喜欢什么配什么,可是在配玩的同时他们并不太在意和关注那些蕴涵在文玩中的传统文化,一心想的只是创新和个性。随着DIY时代的到来,所有的东西都在寻求个性,我更愿意把这些玩主称为文玩新时代的领跑者,让文玩这种传统的东西融入现在这个时尚的社会,对于文玩的传播与推广,这些玩家是功不可没的。
  文玩兼备:杂家
  在所有文玩的人中,我想他们对文玩是最爱、最痴情的,对于文玩可谓无所不通,所以我称他们为杂家。这些人之所以不同,是既爱文玩的文化,又爱文玩与自己的那种合一性,有点痴狂的那种感觉,有些时候,为了一件自己喜欢的文玩宝贝,甚至吃喝都不在乎了,一掷千金。这种情况我其实并不推荐,文玩就是个乐儿,不必如此较真。但在小店的经营中我却最爱与这种人交流,因为他们的痴,所以对文玩的细节了解得很深刻,无论是文玩的文化传播或推广,还是盘玩自己宝贝的方法窍门,只要是他们的心爱之物,了解得都相当透彻,应该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对于这种人,我个人是很崇拜的,毕竟人生短暂,为了文玩,为了这份感情,如此痴迷,如此醉,实在让人佩服。
  文玩俱无:俗家
  对于这种人,他们对文玩不仅没有爱还没有包容心,对盘玩物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这些人有的还很是高傲,文玩的物件什么价格高就买什么,买回来的文玩物件也许都没碰过就被束之高阁了。在如今比较火热的文玩市场,还有很多投资型买家,在市场中寻求着机会,今天买完宝贝可能明天就会出手,他们通过不同时期、不同价格的买卖获得利润。就像炒作股票和邮票似的,有的朋友来买东西老是重复问着这样的问题:“这件东西买了后可以升值吗,什么样的文玩物件一年后你能回收”,我哭笑不得。不过这也能够理解,毕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规则。
  以上这四种人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目标,您究竟是哪一种人呢?各位看官,不必较真,只要您是真心热爱文玩,是哪一种人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重要。
其他文献
这里有阳光,有衣着朴素的种田老人  有在老人眼眸里一寸寸长高的蔬菜,和  蔬菜上闪烁的  露珠  这里有被汗水打湿的黎明  晨曦的白和两鬓的白,交汇相映  这里有收获,块儿八角里的零碎里  喜悦比一溪流水欢快  有黄昏里的守候,路灯下  一聲声问候,质朴里透着  亲切  慈祥,和蔼,坚韧,执着  是的,这里什么都有  唯独没有对生活的抱怨,和忧郁的  眼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我生活十五载的老屋  今天迎来它新的主人  過了知天命的年龄  心里总是难舍难分  依然是那样宽敞明亮  依然是那样宜居舒适  我曾经的安乐窝我的天堂  喜怒哀乐再也没有你分享  别了,我的老屋  这些年你为我遮风挡雨  我却未能和你相伴终生  生活中有些分离  总是出乎你的预计
那年  泪 像秋天的叶  飘落在脚下  一片一片  记录忧郁的时光  那年  静好的风景  盼望你回头的一眸  或许 你我未曾相识  悄悄地隐藏  那一份  我難言的忧伤  暮色苍茫  凄楚的背影  练习一个人的狂欢
摘 要:《伊豆的舞女》于1926年发表,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描述一名高中生独自在伊豆旅行时邂逅舞女的故事。本稿参考敬语的功能理论和日本文化的内外意识,以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为中心,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内”与“外”的关系,并探究了“内”与“外”的关系转化。结果表明,日本人与人交往时存在内外关系,其形式体现在敬语使用方面。同时随着条件的变化内外关系也会发生转化的。  关键词:“内”与“外”;《伊豆的舞女
摘 要:意识哲学一直是西方文学与西方哲学的思想主流。与这种灵肉二元思维范式不同,身体哲学欲打破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建立从身体出发、强调灵肉一体的新的理论观念。本文通过对惠特曼诗歌及王阳明“心学”思想包蕴的身体之维进行阐释分析,试图在中西文学之比较视域中探究身体哲学思想的渊源,以期在理论上对其思想本质和价值意义进行梳理和定位,希冀为现代人建立一个重新理解世界和生活、实现生命和谐与完整的新坐标。  关
摘 要:易卜生戏剧作品《建筑大师》在导演林兆华的再创作下,在中国上演了十年之久。作品中的三位女性希尔达、艾琳和开雅截然不同的性格与处境在舞台上熠熠闪光。开雅作为第一个出场的女性,表现出大师索尔尼斯无所追求的现状。大师的妻子艾琳近乎偏执的性格暗示着过去的巨大伤痛。热烈如火的年轻人希尔达不仅是剧情的有力推动者,也象征着索尔尼斯的建筑理想。  关键词:建筑大师;话剧;女性  作者简介:蒋茵芃(1993-
我想,你将会是一个有心人。看到世界的蓝天上,一只洁白的鸽,正飞来。  ——题记  (一)看见  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幸福的人。抬头望见澄澈的蓝天,脚下踏着轻快的步伐,嘴边哼着愉快的歌,心里想着的是《雪窗帘》里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掏出绣着大朵杜鹃的桃红色小包,买一小瓶冰红茶畅快的享受着。简简单单,不芜杂。  这种幸福感是一直存在的,但是总觉得自己这幸福来得有些吝啬。这吝啬感随着时间的匆匆而逐渐加重。 
摘 要:梁衡的散文既具有传统散文的审美性质,又在此基础上“突破”,具有审智的特征。这体现在《我看舞蹈的美》一文中,就是从感性转向智性,从不自觉转向自觉的过程。  关键词:散文;审美;审智;我看舞蹈的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01  引言:  《我看舞蹈的美》就是梁衡的一次实验。作品在坚持散文审美特性的基础上,成功“
摘 要:评书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口头表演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从传统审美场域到虚拟审美场域的转换,“传受”关系的虚拟化转换消解了评书艺术的内在生命力,继而使得评书艺术的发展和良性传播陷入困境。本文以评书艺术传播文本为例,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评书艺术的审美场域,剖析评书艺术虚拟审美场域的内在特征,从而进一步阐释“回归书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审美场域;符号;评书艺术;媒介生态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