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懂事那天起,我就面临着只能活到28岁的无情命运。10岁,我只能举起一个枕头,12岁,我只能拄着棍儿走路。14岁,我走不出院子。16岁,完全不能走了,只能直直地站着。18岁,不能下地。20岁,胳膊举不过头顶。如今,我拿不动一杯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所承受的,是不是比你的要沉重,要令人痛心呢?但虽然现实如此残酷,我却从没想过要去死,要去退缩,我只是想人生无论怎样都不该白活,不能白活,绝不能白活。我今年22岁,到28岁还有6年,你今年16岁,到22岁还有6年,而你到22岁时,我可能已以……好好活着,好吗?”
今年20出头的张云成家住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青泉村,从懂事那天起,张云成和三哥张云鹏就面临着只能活到28岁的厄运,兄弟俩患了同样的顽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兄弟俩虽同瘫痪在床,却各自有着美好的梦想:一个想当作家,一个想成为画家。老四张云成可以拿笔写作,老三张云鹏虽肌肉萎缩得只剩下头能动,但几年来他一直坚持用嘴叨笔作画,并想办自己的画展。
虽然张云成想当作家,但该从何做起?怎么做?他感到茫然。因为他一天书都没念过,按理说想都不敢想。就是那些念过大学的,又有几个能写书?可他要写。他把自己的痛苦写在纸上,寄给他惟一知道的黑龙江广播电视报社。第一次,他让二哥寄稿时,并不奢望发表,只当是一次心灵的倾诉。让他没想到的是,黑龙江广播电视报编辑张大诺的出现,改变了他后来的道路。在张大诺的鼓励和帮助下,张云成开始了自己艰辛的写作历程。
张云成写作时非常虔诚,他觉得这是他生命的寄托,他调动着一切力量把稿子写好。所以他观察仔细,用心思考。一个病人的生活,因为写作一点点地丰满起来。他在文章中写道:从无法站立的那天起,我就有个梦想——健康的我从上学第一天起,就告诉自己要好好学习,上完小学上中学,上完中学考大学。我最想做的职业是邮递员。我不在乎脚下的路,也不在乎打在脸上的风雪。我要用翻山越岭的奔波,换来一张张欣慰的笑脸。当看到收信人那面带笑容的脸,我的全身疲劳、一路艰辛都会烟消云散,有的只是充满心灵、洋溢全身的欣慰……
“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万分珍惜这三天中的每分每秒。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自己穿衣洗脸,即使晚上整夜不睡,也要替妈妈给三哥翻身,为她减轻负担,睡一个完整的觉;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从妈妈那单薄的肩膀上,接过沉重的担子,放在自己肩上,让妈妈不再受累;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替妈妈去干活,接过她手中的镰刀,让她坐在树阴下乘凉,不让她矮小的身躯在一望无垠的田地里忙碌;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在妈妈受欺负时挺身而出,让妈妈站在我魁梧的身后,由我面对恶人,若恶人蛮不讲理地辱骂我们,我将给他两记重拳,让他知道人格不容侵犯,让妈妈不再流泪;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会拼命干活,挣钱给妈妈买她最爱吃、但舍不得买的香蕉,让妈妈过上幸福生活;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补偿这些年来对父母、家人所欠下的一切……”
云成遭遇了不幸的考验,但他不因此悲哀,因为命运为他提供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路线,尽管崎岖,但他得到了许多笔直路线上没有的东西。云成忍受了病痛的折磨,但他不因此而痛苦,因为在与健康人不同的道路上,他获得了健康人所得不到的东西,坎坷不平的路带给他另一番景致。云成经历了人生的挫折,但他不因此消沉,因为他更能看清人生目标;痛苦磨砺出了不屈的品格,让他懂得了人活一世必须去追求、去超越。云成的性格平静得出奇,他不激动,最高兴时也不大声说笑,当然,他也没有力气这样做。他只是默默地坐着或躺着冥想,深潭一样黑色的眸子里,总是让人感觉到有一种淡然的旋律流出来,把人的心浸润,渐渐地,才能品味出那旋律中坚强的音符……
17万字,这是何等的毅力?这是何等的坚强?一只连握笔都要颤抖的手,就在一颗坚强的心的指引下写出了17万字的书。我想,每一个人都会为之动容的。一个年轻的生命在与死神的抗争中获得了新生,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生命的光芒却会永远闪耀。没有人敢说面对死亡自己究竟会怎样,但张云成却背负死神告诉全世界,顽强的精神永远不会被摧垮!
今年20出头的张云成家住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青泉村,从懂事那天起,张云成和三哥张云鹏就面临着只能活到28岁的厄运,兄弟俩患了同样的顽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兄弟俩虽同瘫痪在床,却各自有着美好的梦想:一个想当作家,一个想成为画家。老四张云成可以拿笔写作,老三张云鹏虽肌肉萎缩得只剩下头能动,但几年来他一直坚持用嘴叨笔作画,并想办自己的画展。
虽然张云成想当作家,但该从何做起?怎么做?他感到茫然。因为他一天书都没念过,按理说想都不敢想。就是那些念过大学的,又有几个能写书?可他要写。他把自己的痛苦写在纸上,寄给他惟一知道的黑龙江广播电视报社。第一次,他让二哥寄稿时,并不奢望发表,只当是一次心灵的倾诉。让他没想到的是,黑龙江广播电视报编辑张大诺的出现,改变了他后来的道路。在张大诺的鼓励和帮助下,张云成开始了自己艰辛的写作历程。
张云成写作时非常虔诚,他觉得这是他生命的寄托,他调动着一切力量把稿子写好。所以他观察仔细,用心思考。一个病人的生活,因为写作一点点地丰满起来。他在文章中写道:从无法站立的那天起,我就有个梦想——健康的我从上学第一天起,就告诉自己要好好学习,上完小学上中学,上完中学考大学。我最想做的职业是邮递员。我不在乎脚下的路,也不在乎打在脸上的风雪。我要用翻山越岭的奔波,换来一张张欣慰的笑脸。当看到收信人那面带笑容的脸,我的全身疲劳、一路艰辛都会烟消云散,有的只是充满心灵、洋溢全身的欣慰……
“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万分珍惜这三天中的每分每秒。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自己穿衣洗脸,即使晚上整夜不睡,也要替妈妈给三哥翻身,为她减轻负担,睡一个完整的觉;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从妈妈那单薄的肩膀上,接过沉重的担子,放在自己肩上,让妈妈不再受累;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替妈妈去干活,接过她手中的镰刀,让她坐在树阴下乘凉,不让她矮小的身躯在一望无垠的田地里忙碌;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在妈妈受欺负时挺身而出,让妈妈站在我魁梧的身后,由我面对恶人,若恶人蛮不讲理地辱骂我们,我将给他两记重拳,让他知道人格不容侵犯,让妈妈不再流泪;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会拼命干活,挣钱给妈妈买她最爱吃、但舍不得买的香蕉,让妈妈过上幸福生活;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我将补偿这些年来对父母、家人所欠下的一切……”
云成遭遇了不幸的考验,但他不因此悲哀,因为命运为他提供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路线,尽管崎岖,但他得到了许多笔直路线上没有的东西。云成忍受了病痛的折磨,但他不因此而痛苦,因为在与健康人不同的道路上,他获得了健康人所得不到的东西,坎坷不平的路带给他另一番景致。云成经历了人生的挫折,但他不因此消沉,因为他更能看清人生目标;痛苦磨砺出了不屈的品格,让他懂得了人活一世必须去追求、去超越。云成的性格平静得出奇,他不激动,最高兴时也不大声说笑,当然,他也没有力气这样做。他只是默默地坐着或躺着冥想,深潭一样黑色的眸子里,总是让人感觉到有一种淡然的旋律流出来,把人的心浸润,渐渐地,才能品味出那旋律中坚强的音符……
17万字,这是何等的毅力?这是何等的坚强?一只连握笔都要颤抖的手,就在一颗坚强的心的指引下写出了17万字的书。我想,每一个人都会为之动容的。一个年轻的生命在与死神的抗争中获得了新生,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生命的光芒却会永远闪耀。没有人敢说面对死亡自己究竟会怎样,但张云成却背负死神告诉全世界,顽强的精神永远不会被摧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