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华山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旅游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不可改变的趋势,但旅游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文章以华山为例,分析了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的影响,提出了华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华山;旅游开发;环境影响
1.研究区概况
1.1 地理概况
华山为五岳之西岳,位于距西安120公里的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38千米,高速公路约1.5小时车程,也有较方便的火车、汽车直达,交通条件在良好的基础上也在不断优化升级,具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区位优势。
1.2 旅游资源概况
华山景区既是自然旅游资源的相互叠加,又是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融合。
华山以“险”著称,被许多游客称为“绝险”,但风光尤在险峰。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别具一格,又形象各异。共有玉女峰,朝阳峰、莲花峰、落雁峰五云峰五座山峰,各峰有各呈千秋。
华山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有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不仅集中体现了道教的信仰,而且也孕育了传统的民族精神,是道教有名的“洞天福地”,文物遗迹遍布山间,相关的传说和故事数不胜数。旷世独尊的华山上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一个象征,它演绎出来的一串串故事更是出神入化,几乎每个景点都承载着一个神话故事,有反映天人合一的“老君犁沟”、“女娲补天”,有歌颂坚韧不拔精神的“夸父追日”“贺祖凿洞”,有褒扬叛逆法统、追求个性解放的“劈山救母”,有礼赞舍生取义的“明道人饲虎”,有诠释赏善罚恶的“炼江石”,还有讴歌男女之情的“吹萧引凤”等等。它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无疑丰富华山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而扩展了华山人文旅游资源。
2.华山旅游开发的现状
作为国家5A级风景区,华山景区的巨量游客对景区环境承载力造成巨大的挑战,在华山旅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景区环境问题也愈来愈严重,而旅游开发与管理者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使景区出现了“旅游者文化素质低,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在景区随意丢弃包装袋、餐盒,在文物上乱刻乱画,造成风景资源的破坏、文物古迹的损毁、环境卫生污染”、“旅游地经营者的不良行为,如乱排污水、不合理的利用旅游资源、重复无计划的大规模建设破坏景区的绿地,影响一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进而威胁景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无规划的管理与开发,使耕地被侵占、草地被毁、塞林遭到砍伐,一些野生动物被捕获用以游人观赏或食用,甚至包括一些濒危物种,这些行为无疑加速了物种的灭绝”等旅游资源破坏与污染问题。除了以上这些有形污染以外,景区还存在很严重的无形污染,如旅游者以其不良的生活方式给华山景区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像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盒的使用,都会冲击到景区附近居民的优秀传统,改变其固有的社会美德,又如旅游者使用有伤风化的劣迹传播,如嫖娼,以及与之紧密相联系卖淫,使传染病(特别是艾滋病)蔓延,给旅游接待地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等等,这些也都大大加剧了“旅游区对环境影响”研究的紧迫性。
3.华山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3.1 旅游开发与环境的关系
良好的环境对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即:(1)独立关系。旅游和环境保护各自发展,相互没有接触和干扰,保持独立。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随着旅游的大规模发展,环境将会产生深刻的变化。(2)共生关系。旅游与环境保护相互支持,彼此受益。从环境保护学家的观点来看,环境特征和条件保存得越接近原生状态越好,与此同时,良好的环境给旅游者提供了游览内容。但是,世界上能达到这种关系的地方不多。(3)冲突关系。当旅游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时,旅游与环境就发生冲突。在某些情况下,旅游与环境的冲突关系会刺激和促进旅游目的地采取措施,以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但常常待人们意识不到要保护环境时,损害已经到了难以挽救的程度[1]。
旅游与环境存在一种“天然的耦合关系”,这种表述只能说明旅游与环境关系更直接、更紧密。它表明了优良的环境是旅游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环境条件来支持,并非意味着发展旅游与环境保护是等同的。所以我们不能把这种耦合关系简单的理解为旅游发展了环境就保护好了,二者之间并非存在天然的正相关性,应该认识到旅游业对环境不仅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而且会有不良的负面的影响,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影响,而且会对人文环境有影响。
3.2 华山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2.1 华山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影响
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如果要成功和持久,需要对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产进行保护,保護重要的旅游资源也就是潜在的旅游业投资。
旅游不仅通过其自身的活动刺激了环境保护,同时直接提供经济手段使保护措施得以实施。区域旅游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可用来投资于维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和保护历史遗迹。旅游在多大程度上保护了环境,这难以确定,有一些保护措施是在大规模的旅游出现前就已经有了。但在一些非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以明确的看到,旅游对环境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刺激促进作用。在这一方面在华山景区也有类似的情况,为了华山的快速持续发展,政府及管理部门,旅游、经济和环保方面的专家,当地居民都对旅游资源保护方面作了物质和非物质性的付出。在华山进行的一项“旅游对植被的影响”的调查中表明,旅游区的植被由于旅游开发受到保护,基本保持和稳定了几个山峰原始森林群落的正向演替,而非游览区植被遭受砍伐破坏,原始植被几无复存,主要以黑松,华山松,白皮松,马尾松为优势。
3.2.2 华山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1)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的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植被更新、外来物种引入等。如很多游客在华山上、华山脚下附近露营、野餐、步行等都会对华山土壤造成严重的人为干扰。土壤一旦受到冲击,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生物因子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土壤上植物的种类与生长,昆虫、动物也会随之迁徙或减少。
(2)对坡度的影响
景区内营建宾馆、饭店、停车场等设施时,为使地形相对平坦,增加了附近地区的地形坡度,甚至影响到地形景观。此外,因建设而采伐植被,加大了山体滑坡的可能性。
(3)对植物的影响
植被作为风景资源在旅游开发与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它所受到的干扰和变化也能最有效地反映旅游环境质量与风景资源管理水平[2]。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移除、踩踏、火灾、作为营火材料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害。间接影响财包括外来物种引入、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土壤流失等问题,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在华山景区,景点和小路及其两侧,植被的覆盖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高度降低,多样性减少等。
(4)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开发建设中的各种人为活动,必将对原栖息地的动物产生一定的干扰,使其受到惊吓甚至伤害,在植被中生活的某些动物,如蛇、田鼠以及其他爬行动物、鸟类等,部分会向其他的地方迁移。由于它们的减少可能导致植物的害虫增加,给植物资源造成危害,同时,旅游活动造成野生动物生境破坏,导致其消亡。
3.3 华山旅游开发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3.3.1 华山旅游对人文环境的正面影响
(1)对当地居民经济行为的一些改变
在陕西省旅游局的一项旅游社会影响研究中显示,在华山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村民的经济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起初游客来了以后村民只是将他们当亲人对待,食宿均不收报酬。后来,随着经济意识的增强,人们广开脑筋寻找致富门路,或开设家庭旅馆和饭馆,或出租马匹以获取旅游经济效益。
(2)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思想认知方面的影响
这些影响说到底是示范效应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旅游的发展,当地很多年轻人都把导游、高档次纪念品的销售、酒店管理作为以后工作的首选,特别是女性,在华山即便是已经有了稳定工作的人,也会经常性地从事兼职导游、销售及酒店方面的工作。
第二,语言方面。在与外来游客的语言交流方面,绝大多数居民都会使用普通话交流,部分居民懂得使用简单的英语(主要是从事服务业的人员和学生们),许多当地居民在被问及是否愿意花费一定的金钱和时间学习外语,回答都是肯定的,而且非常迫切。
第三,对外来游客的态度。随着华山旅游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国际旅游节的举办,华山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来到华山。在调查中发现,多数人选择给予外国游客热情的帮助,还有一些人选择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外国文化,多与外国人交流。
3.3.2 华山旅游对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
(1)建筑污染。风景区内旅馆、餐厅和娱乐等接待游客的各种设施常以其不同的形态结构出现。其建筑特点往往不能与自然美有机的溶为一体,这就是产生建筑污染[3]。这种失败是由于建筑风格、体量、色彩、与环境不协调造成的。在华山开发中,华山索道悬空,电线杆插天,严重破坏了山岳风景区的原有神态;华山优势是我国道教名山,昔日“太极总仙洞、莲花洞、贺老洞、玉皇洞、太上洞、迎阳洞、希夷洞洞天福地”情景早已烟消云散,现在山上山下,摊店林立,现代化娱乐设施遍布全山,流行音乐已淹没了寺院传来的梵音,洋楼与寺殿争高,摇滚与梵音共鸣,此情景,与道教圣地相去甚远;西峰附近的仙域景区其内修了一个体积过大、黄色琉璃瓦屋顶的茶室,与景区的天然的风格很不协调,破坏了自然美,违反了自然法则。
(2)基础设施负荷过重。每年的五月到九月是华山旅游的旺季,景区的基础设施往往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超负荷的现象频现,如山底车位不够用,山上旅馆爆满,经营者因食物与水因供不应求而哄抬物价等带来一些不良结果,如造成秩序混乱和旅游者、服务员健康受损。过量的游客无法得到正常的接待,一方面影响旅客的情绪和出游幸福感,并会造成旅游地秩序、治安差的现象,甚至导致一些犯罪问题,华山景区就出现过扒手趁游人乏困在山道旁休息打盹时行窃的现象,如果景区有足够多且相对舒适便宜让大多数游人付得起的旅馆或者景区管理部门能有效控制游客量的话,这样的恶劣行为便也不会得逞。另一方面,基础设施负荷过重,直接降低到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对旅游地的形象和名誉造成不良影响。
(3)与本地居民隔离。风景区与周围村庄的空间分割造成社会隔离。旅游者享受的旅游设施,本地居民不能享受。旅游者被本地社区居民包围着,不能融合进去。华山景区附近的居民对游客的态度“从欢迎到憎畏”很大程度上跟该方面原因脱不了干系,旅游者多是来自于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地区,享受的精神、物质待遇都让当地居民尤其是很多年来一直从事服务行业却无法摆脱依然困窘生活的旅游业从业人员产生越来越强的抵触心理。
(4)交通阻塞。交通阻塞时风景区发展的严重问题。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不同的交通方式互为障碍,特别是步行者和汽车的冲突严重;第二,风景区某些地点、地段,特别是入口处和中心地段交通往往超负荷;第三,停车场地的攻击与需求不符合。
(5)对城市基础建设的影响。旅游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城市的重要活动。设计良好、造型美观、位置适中的宾馆是城市的一种财富,它们能帮助恢复和更新城市衰落的地段,也可以刺激传统城市核心带之外的次级中心的形成,使城市用地更为紧张。宾馆集中的地方,常因停车场不足,交通流量大而造成交通堵塞,夜晚由于旅游活动噪音增大,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
4.保护旅游环境,实现华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4.1 建立和完善旅游景区保护法制体系
加强旅游景区环境的法律保护,就要建立有效的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的法律制度。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和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便和已有的制度配套完善[4]。应鼓励华山景区地方人大及常委会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地方性法规、章程,尽可能详细到华山景区。
4.2 有计划的实施旅游活动,加强对景区垃圾的收集
有计划的实施旅游活动即是要做到科学合理且比较准确地计算出旅游区环境容量,并利用浮动门票制度积极有效地控制景区客流量;其次,鼓励发展生态旅游有计划有节制地享用旅游资源;最后,要做到对旅游资源的定期治理和及时维护,及时处理景区的生活垃圾。
4.3 强化旅游宣传
宣传工作要做到高效率应该做到以下几条:(1)选择符合不同对象如旅游者、当地居民、管理者、政府官员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以做到有的放矢;(2)还可以邀请附近的学生如渭南师院的大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特优势,因为学生在扮演宣传者的本身就成为高素质的旅游消费者或潜在的旅游消费者;(3)宣传活动应该要试着打破传统的发传单、读材料的旧模式,采用有奖知识问答、旅游资源保护知识调查、旅游资源保护小游戏等新颖形式更加有效地去达到目的。
4.4 通过教育提高旅游者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平
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是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工作的推进剂。革命时期需要走群众路线,今天的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工作同样需要走群众路线。只有群众先了解、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才能积极投身于该项工作中。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齐心协力做好这个工程。
總之,华山旅游开发不能只强调收益,更不能夸大收益;不能忽视风险,不能不计成本;不能只强调综合收益而不考虑综合损失。对于其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我们要加以鼓励发挥利用,促使其产生更明显的更大化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对于其负面的消极的影响,要尽量避免,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就要及时加以改进甚至实施相应的措施消除其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8).
[2]李贞,保继刚,覃朝锋.旅游开发对丹霞山植被的影响研究[J].地理学报,1998,5(36):
554-560.
[3]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15).
[4]袁琳.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啊[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4):68-70.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201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11XK009、11XK070)成果。
【关键词】华山;旅游开发;环境影响
1.研究区概况
1.1 地理概况
华山为五岳之西岳,位于距西安120公里的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38千米,高速公路约1.5小时车程,也有较方便的火车、汽车直达,交通条件在良好的基础上也在不断优化升级,具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区位优势。
1.2 旅游资源概况
华山景区既是自然旅游资源的相互叠加,又是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融合。
华山以“险”著称,被许多游客称为“绝险”,但风光尤在险峰。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别具一格,又形象各异。共有玉女峰,朝阳峰、莲花峰、落雁峰五云峰五座山峰,各峰有各呈千秋。
华山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有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不仅集中体现了道教的信仰,而且也孕育了传统的民族精神,是道教有名的“洞天福地”,文物遗迹遍布山间,相关的传说和故事数不胜数。旷世独尊的华山上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一个象征,它演绎出来的一串串故事更是出神入化,几乎每个景点都承载着一个神话故事,有反映天人合一的“老君犁沟”、“女娲补天”,有歌颂坚韧不拔精神的“夸父追日”“贺祖凿洞”,有褒扬叛逆法统、追求个性解放的“劈山救母”,有礼赞舍生取义的“明道人饲虎”,有诠释赏善罚恶的“炼江石”,还有讴歌男女之情的“吹萧引凤”等等。它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无疑丰富华山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而扩展了华山人文旅游资源。
2.华山旅游开发的现状
作为国家5A级风景区,华山景区的巨量游客对景区环境承载力造成巨大的挑战,在华山旅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景区环境问题也愈来愈严重,而旅游开发与管理者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使景区出现了“旅游者文化素质低,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在景区随意丢弃包装袋、餐盒,在文物上乱刻乱画,造成风景资源的破坏、文物古迹的损毁、环境卫生污染”、“旅游地经营者的不良行为,如乱排污水、不合理的利用旅游资源、重复无计划的大规模建设破坏景区的绿地,影响一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进而威胁景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无规划的管理与开发,使耕地被侵占、草地被毁、塞林遭到砍伐,一些野生动物被捕获用以游人观赏或食用,甚至包括一些濒危物种,这些行为无疑加速了物种的灭绝”等旅游资源破坏与污染问题。除了以上这些有形污染以外,景区还存在很严重的无形污染,如旅游者以其不良的生活方式给华山景区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像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盒的使用,都会冲击到景区附近居民的优秀传统,改变其固有的社会美德,又如旅游者使用有伤风化的劣迹传播,如嫖娼,以及与之紧密相联系卖淫,使传染病(特别是艾滋病)蔓延,给旅游接待地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等等,这些也都大大加剧了“旅游区对环境影响”研究的紧迫性。
3.华山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3.1 旅游开发与环境的关系
良好的环境对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即:(1)独立关系。旅游和环境保护各自发展,相互没有接触和干扰,保持独立。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随着旅游的大规模发展,环境将会产生深刻的变化。(2)共生关系。旅游与环境保护相互支持,彼此受益。从环境保护学家的观点来看,环境特征和条件保存得越接近原生状态越好,与此同时,良好的环境给旅游者提供了游览内容。但是,世界上能达到这种关系的地方不多。(3)冲突关系。当旅游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时,旅游与环境就发生冲突。在某些情况下,旅游与环境的冲突关系会刺激和促进旅游目的地采取措施,以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但常常待人们意识不到要保护环境时,损害已经到了难以挽救的程度[1]。
旅游与环境存在一种“天然的耦合关系”,这种表述只能说明旅游与环境关系更直接、更紧密。它表明了优良的环境是旅游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环境条件来支持,并非意味着发展旅游与环境保护是等同的。所以我们不能把这种耦合关系简单的理解为旅游发展了环境就保护好了,二者之间并非存在天然的正相关性,应该认识到旅游业对环境不仅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而且会有不良的负面的影响,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影响,而且会对人文环境有影响。
3.2 华山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2.1 华山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影响
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如果要成功和持久,需要对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产进行保护,保護重要的旅游资源也就是潜在的旅游业投资。
旅游不仅通过其自身的活动刺激了环境保护,同时直接提供经济手段使保护措施得以实施。区域旅游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可用来投资于维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和保护历史遗迹。旅游在多大程度上保护了环境,这难以确定,有一些保护措施是在大规模的旅游出现前就已经有了。但在一些非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以明确的看到,旅游对环境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刺激促进作用。在这一方面在华山景区也有类似的情况,为了华山的快速持续发展,政府及管理部门,旅游、经济和环保方面的专家,当地居民都对旅游资源保护方面作了物质和非物质性的付出。在华山进行的一项“旅游对植被的影响”的调查中表明,旅游区的植被由于旅游开发受到保护,基本保持和稳定了几个山峰原始森林群落的正向演替,而非游览区植被遭受砍伐破坏,原始植被几无复存,主要以黑松,华山松,白皮松,马尾松为优势。
3.2.2 华山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1)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的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植被更新、外来物种引入等。如很多游客在华山上、华山脚下附近露营、野餐、步行等都会对华山土壤造成严重的人为干扰。土壤一旦受到冲击,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生物因子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土壤上植物的种类与生长,昆虫、动物也会随之迁徙或减少。
(2)对坡度的影响
景区内营建宾馆、饭店、停车场等设施时,为使地形相对平坦,增加了附近地区的地形坡度,甚至影响到地形景观。此外,因建设而采伐植被,加大了山体滑坡的可能性。
(3)对植物的影响
植被作为风景资源在旅游开发与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它所受到的干扰和变化也能最有效地反映旅游环境质量与风景资源管理水平[2]。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移除、踩踏、火灾、作为营火材料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害。间接影响财包括外来物种引入、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土壤流失等问题,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在华山景区,景点和小路及其两侧,植被的覆盖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高度降低,多样性减少等。
(4)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开发建设中的各种人为活动,必将对原栖息地的动物产生一定的干扰,使其受到惊吓甚至伤害,在植被中生活的某些动物,如蛇、田鼠以及其他爬行动物、鸟类等,部分会向其他的地方迁移。由于它们的减少可能导致植物的害虫增加,给植物资源造成危害,同时,旅游活动造成野生动物生境破坏,导致其消亡。
3.3 华山旅游开发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3.3.1 华山旅游对人文环境的正面影响
(1)对当地居民经济行为的一些改变
在陕西省旅游局的一项旅游社会影响研究中显示,在华山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村民的经济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起初游客来了以后村民只是将他们当亲人对待,食宿均不收报酬。后来,随着经济意识的增强,人们广开脑筋寻找致富门路,或开设家庭旅馆和饭馆,或出租马匹以获取旅游经济效益。
(2)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思想认知方面的影响
这些影响说到底是示范效应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旅游的发展,当地很多年轻人都把导游、高档次纪念品的销售、酒店管理作为以后工作的首选,特别是女性,在华山即便是已经有了稳定工作的人,也会经常性地从事兼职导游、销售及酒店方面的工作。
第二,语言方面。在与外来游客的语言交流方面,绝大多数居民都会使用普通话交流,部分居民懂得使用简单的英语(主要是从事服务业的人员和学生们),许多当地居民在被问及是否愿意花费一定的金钱和时间学习外语,回答都是肯定的,而且非常迫切。
第三,对外来游客的态度。随着华山旅游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国际旅游节的举办,华山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来到华山。在调查中发现,多数人选择给予外国游客热情的帮助,还有一些人选择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外国文化,多与外国人交流。
3.3.2 华山旅游对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
(1)建筑污染。风景区内旅馆、餐厅和娱乐等接待游客的各种设施常以其不同的形态结构出现。其建筑特点往往不能与自然美有机的溶为一体,这就是产生建筑污染[3]。这种失败是由于建筑风格、体量、色彩、与环境不协调造成的。在华山开发中,华山索道悬空,电线杆插天,严重破坏了山岳风景区的原有神态;华山优势是我国道教名山,昔日“太极总仙洞、莲花洞、贺老洞、玉皇洞、太上洞、迎阳洞、希夷洞洞天福地”情景早已烟消云散,现在山上山下,摊店林立,现代化娱乐设施遍布全山,流行音乐已淹没了寺院传来的梵音,洋楼与寺殿争高,摇滚与梵音共鸣,此情景,与道教圣地相去甚远;西峰附近的仙域景区其内修了一个体积过大、黄色琉璃瓦屋顶的茶室,与景区的天然的风格很不协调,破坏了自然美,违反了自然法则。
(2)基础设施负荷过重。每年的五月到九月是华山旅游的旺季,景区的基础设施往往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超负荷的现象频现,如山底车位不够用,山上旅馆爆满,经营者因食物与水因供不应求而哄抬物价等带来一些不良结果,如造成秩序混乱和旅游者、服务员健康受损。过量的游客无法得到正常的接待,一方面影响旅客的情绪和出游幸福感,并会造成旅游地秩序、治安差的现象,甚至导致一些犯罪问题,华山景区就出现过扒手趁游人乏困在山道旁休息打盹时行窃的现象,如果景区有足够多且相对舒适便宜让大多数游人付得起的旅馆或者景区管理部门能有效控制游客量的话,这样的恶劣行为便也不会得逞。另一方面,基础设施负荷过重,直接降低到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对旅游地的形象和名誉造成不良影响。
(3)与本地居民隔离。风景区与周围村庄的空间分割造成社会隔离。旅游者享受的旅游设施,本地居民不能享受。旅游者被本地社区居民包围着,不能融合进去。华山景区附近的居民对游客的态度“从欢迎到憎畏”很大程度上跟该方面原因脱不了干系,旅游者多是来自于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地区,享受的精神、物质待遇都让当地居民尤其是很多年来一直从事服务行业却无法摆脱依然困窘生活的旅游业从业人员产生越来越强的抵触心理。
(4)交通阻塞。交通阻塞时风景区发展的严重问题。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不同的交通方式互为障碍,特别是步行者和汽车的冲突严重;第二,风景区某些地点、地段,特别是入口处和中心地段交通往往超负荷;第三,停车场地的攻击与需求不符合。
(5)对城市基础建设的影响。旅游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城市的重要活动。设计良好、造型美观、位置适中的宾馆是城市的一种财富,它们能帮助恢复和更新城市衰落的地段,也可以刺激传统城市核心带之外的次级中心的形成,使城市用地更为紧张。宾馆集中的地方,常因停车场不足,交通流量大而造成交通堵塞,夜晚由于旅游活动噪音增大,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
4.保护旅游环境,实现华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4.1 建立和完善旅游景区保护法制体系
加强旅游景区环境的法律保护,就要建立有效的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的法律制度。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和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便和已有的制度配套完善[4]。应鼓励华山景区地方人大及常委会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地方性法规、章程,尽可能详细到华山景区。
4.2 有计划的实施旅游活动,加强对景区垃圾的收集
有计划的实施旅游活动即是要做到科学合理且比较准确地计算出旅游区环境容量,并利用浮动门票制度积极有效地控制景区客流量;其次,鼓励发展生态旅游有计划有节制地享用旅游资源;最后,要做到对旅游资源的定期治理和及时维护,及时处理景区的生活垃圾。
4.3 强化旅游宣传
宣传工作要做到高效率应该做到以下几条:(1)选择符合不同对象如旅游者、当地居民、管理者、政府官员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以做到有的放矢;(2)还可以邀请附近的学生如渭南师院的大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特优势,因为学生在扮演宣传者的本身就成为高素质的旅游消费者或潜在的旅游消费者;(3)宣传活动应该要试着打破传统的发传单、读材料的旧模式,采用有奖知识问答、旅游资源保护知识调查、旅游资源保护小游戏等新颖形式更加有效地去达到目的。
4.4 通过教育提高旅游者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平
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是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工作的推进剂。革命时期需要走群众路线,今天的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工作同样需要走群众路线。只有群众先了解、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才能积极投身于该项工作中。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齐心协力做好这个工程。
總之,华山旅游开发不能只强调收益,更不能夸大收益;不能忽视风险,不能不计成本;不能只强调综合收益而不考虑综合损失。对于其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我们要加以鼓励发挥利用,促使其产生更明显的更大化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对于其负面的消极的影响,要尽量避免,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就要及时加以改进甚至实施相应的措施消除其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8).
[2]李贞,保继刚,覃朝锋.旅游开发对丹霞山植被的影响研究[J].地理学报,1998,5(36):
554-560.
[3]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15).
[4]袁琳.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啊[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4):68-70.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201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11XK009、11XK07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