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美国总统布什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4月18日至21日访问美国。这是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访美。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来举世瞩目。在胡锦涛主席访美之际,《瞭望东方周刊》对近期的西方主要媒体进行了研究,以期解读出世界眼中的中美两个大国现状的一些重要侧面。
“美国应该感谢中国”
在胡锦涛主席访美之前,吴仪副总理先期访问了美国。中国经贸代表团与美方达成了包括购买80架波音飞机在内的总额162.1亿美元的采购协议。
4月11日,第17届中美商贸联席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同意,在中美商贸联委会机制下设立中美高科技与战略性贸易工作小组,对出口管制的合作进行审查,并加快高科技产品贸易。
西班牙《先锋报》4月11日文章说,吴仪女士率领的代表团正以高姿态采购美国商品,以平息美国对中国的无理取闹。中国是一个成本低廉的加工厂,在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中,一半是美国企业生产的。美国人花钱比挣钱多,他们的经常项目赤字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美国应该感谢中国,因为有中国他们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法新社援引了中国副总理吴仪的话说,将美国的贸易问题完全归咎于中国是“不科学和不公正的”。
吴仪说,美国议员对中国的不满在加深,但是在美国首都之外,她同各州政府和企业界领袖会谈时感到的气氛截然不同。她说,我认为这种气氛更能代表美国人同中国合作的意愿,而美国取消对中国出口高技术的安全限制对它自己也有好处。
发自华盛顿的消息说,在胡锦涛即将访美之时,会谈也许能拔除一些造成美中贸易紧张的刺,但这是否能够消除美国国会中的反华声潮还有待观察。
美国误诊“中国综合症”
英国《泰晤士报》4月10日刊登题为《经济观点:美国误诊“中国综合症”》的文章说,美国习惯性地对崛起的大国和民族感到忧虑,但实际情况是:美国对中国欲成为经济大国感到烦躁,是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的。
很多死抓住“中国综合症”问题不放的参议员对美国财政部施压,迫使它将中国定义为在货币问题上有“欺骗”行为的国家。所有这些保护主义的病根在于:完全误诊了美国患者身体不适的病因,而建议采取的疗法也是致命且痛苦的。
参议员们深信人民币大大被低估而北京不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殊不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首先,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宣称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被低估了三分之一,但真正的情况远非如此。而且,15年来美国贸易逆差在美国国民收入所占比例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总量是受美国消费者的需求推动,而非人民币币值驱动。其次,自去年7月以来,人民币一直在以超过人们料想的速度升值。最后,中国对美出口规模也被夸大了。很多贴有“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只是在中国境内工厂组装的、来自亚洲其他地方的零部件,而这些工厂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国公司所拥有的。
英国财经杂志《经济学家》最新一期则发表评论指出,如果美国因强压人民币升值不成而对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最终受害的将是美国。
美国《商业周刊》4月3日一期则提到了美国兰德公司首席战略分析师埃里克·拉森博士的观点,他指出,实际上最能影响美国公众对中国看法的,是美国国内就业问题。有64%的美国公众认为,中国产品对美国出口,剥夺了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这是影响美国人对中国看法的主要负面原因。
中美应在“能源安全”上紧密合作
香港《南华早报》文章说,北京将迅速地与能源生产国建立密切关系,而且它会被卷入一些多边外交努力中。在拉美、美洲、中亚和中东地区,中国将加强经济合作。新的战略不可避免地把中国带人其他地区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中。
但中美两国应该在处理能源安全问题上紧密合作,毕竟两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应加强对话,华盛顿应鼓励北京在多边能源机制内发挥积极作用。
《南华早报》4月10日还说,胡锦涛访问美国为双方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机遇。文章说,许多美国观察家认为这次访问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其实不然,双方可能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取得突破,比如知识产权、能源、台湾问题和伊朗问题等。但双方需要展
“中国越富裕,世界其他地区也会随之富裕”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4月7日刊文说,大约75年前,美国常常透过有色眼镜看中国,人们受一些小说以及其他一些丑化中国形象的电影影响。
但如今,美国人需要用新的、专业的态度看待中国。能为新态度提供基础的书籍当然存在,比如约翰·吉廷斯的《中国的变迁》。这些书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当代中国人的经历和观点是多么的丰富多样。
美国《纽约时报》4月8日社论说,在过去100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低收入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和服装行业)向来是经济发展阶梯上的第一阶。美国、英国和其他富裕国家都经历过这一痛苦而不可避免的时期。当这些工厂工人薪水提高时,制造业将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在美国,这意味着从东北部转移到南卡罗来纳等南部州。
现在轮到中国了。简言之,与中国相比,南卡罗来纳不再是贫困地区了。中国面临同样的难题。中国工人的福利提高,对孟加拉和马达加斯加等一些更加贫困的地区的劳动者来说是好消息,因为工厂老板可能抱怨在中国找不到工人,于是采取惯常的做法:到别的地方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
所有这些都说明,美国议员试图阻止中国商品进入的举动是多么错误。中国越富裕,世界其他地区也会随之富裕。贫困国家变富,是因为它们得到了从中国流失的工作机会;富裕国家更富,是因为中国有更多人终于能买得起美国制造的昂贵商品。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来举世瞩目。在胡锦涛主席访美之际,《瞭望东方周刊》对近期的西方主要媒体进行了研究,以期解读出世界眼中的中美两个大国现状的一些重要侧面。
“美国应该感谢中国”
在胡锦涛主席访美之前,吴仪副总理先期访问了美国。中国经贸代表团与美方达成了包括购买80架波音飞机在内的总额162.1亿美元的采购协议。
4月11日,第17届中美商贸联席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同意,在中美商贸联委会机制下设立中美高科技与战略性贸易工作小组,对出口管制的合作进行审查,并加快高科技产品贸易。
西班牙《先锋报》4月11日文章说,吴仪女士率领的代表团正以高姿态采购美国商品,以平息美国对中国的无理取闹。中国是一个成本低廉的加工厂,在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中,一半是美国企业生产的。美国人花钱比挣钱多,他们的经常项目赤字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美国应该感谢中国,因为有中国他们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法新社援引了中国副总理吴仪的话说,将美国的贸易问题完全归咎于中国是“不科学和不公正的”。
吴仪说,美国议员对中国的不满在加深,但是在美国首都之外,她同各州政府和企业界领袖会谈时感到的气氛截然不同。她说,我认为这种气氛更能代表美国人同中国合作的意愿,而美国取消对中国出口高技术的安全限制对它自己也有好处。
发自华盛顿的消息说,在胡锦涛即将访美之时,会谈也许能拔除一些造成美中贸易紧张的刺,但这是否能够消除美国国会中的反华声潮还有待观察。
美国误诊“中国综合症”
英国《泰晤士报》4月10日刊登题为《经济观点:美国误诊“中国综合症”》的文章说,美国习惯性地对崛起的大国和民族感到忧虑,但实际情况是:美国对中国欲成为经济大国感到烦躁,是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的。
很多死抓住“中国综合症”问题不放的参议员对美国财政部施压,迫使它将中国定义为在货币问题上有“欺骗”行为的国家。所有这些保护主义的病根在于:完全误诊了美国患者身体不适的病因,而建议采取的疗法也是致命且痛苦的。
参议员们深信人民币大大被低估而北京不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殊不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首先,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宣称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被低估了三分之一,但真正的情况远非如此。而且,15年来美国贸易逆差在美国国民收入所占比例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总量是受美国消费者的需求推动,而非人民币币值驱动。其次,自去年7月以来,人民币一直在以超过人们料想的速度升值。最后,中国对美出口规模也被夸大了。很多贴有“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只是在中国境内工厂组装的、来自亚洲其他地方的零部件,而这些工厂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国公司所拥有的。
英国财经杂志《经济学家》最新一期则发表评论指出,如果美国因强压人民币升值不成而对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最终受害的将是美国。
美国《商业周刊》4月3日一期则提到了美国兰德公司首席战略分析师埃里克·拉森博士的观点,他指出,实际上最能影响美国公众对中国看法的,是美国国内就业问题。有64%的美国公众认为,中国产品对美国出口,剥夺了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这是影响美国人对中国看法的主要负面原因。
中美应在“能源安全”上紧密合作
香港《南华早报》文章说,北京将迅速地与能源生产国建立密切关系,而且它会被卷入一些多边外交努力中。在拉美、美洲、中亚和中东地区,中国将加强经济合作。新的战略不可避免地把中国带人其他地区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中。
但中美两国应该在处理能源安全问题上紧密合作,毕竟两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应加强对话,华盛顿应鼓励北京在多边能源机制内发挥积极作用。
《南华早报》4月10日还说,胡锦涛访问美国为双方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机遇。文章说,许多美国观察家认为这次访问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其实不然,双方可能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取得突破,比如知识产权、能源、台湾问题和伊朗问题等。但双方需要展
“中国越富裕,世界其他地区也会随之富裕”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4月7日刊文说,大约75年前,美国常常透过有色眼镜看中国,人们受一些小说以及其他一些丑化中国形象的电影影响。
但如今,美国人需要用新的、专业的态度看待中国。能为新态度提供基础的书籍当然存在,比如约翰·吉廷斯的《中国的变迁》。这些书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当代中国人的经历和观点是多么的丰富多样。
美国《纽约时报》4月8日社论说,在过去100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低收入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和服装行业)向来是经济发展阶梯上的第一阶。美国、英国和其他富裕国家都经历过这一痛苦而不可避免的时期。当这些工厂工人薪水提高时,制造业将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在美国,这意味着从东北部转移到南卡罗来纳等南部州。
现在轮到中国了。简言之,与中国相比,南卡罗来纳不再是贫困地区了。中国面临同样的难题。中国工人的福利提高,对孟加拉和马达加斯加等一些更加贫困的地区的劳动者来说是好消息,因为工厂老板可能抱怨在中国找不到工人,于是采取惯常的做法:到别的地方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
所有这些都说明,美国议员试图阻止中国商品进入的举动是多么错误。中国越富裕,世界其他地区也会随之富裕。贫困国家变富,是因为它们得到了从中国流失的工作机会;富裕国家更富,是因为中国有更多人终于能买得起美国制造的昂贵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