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县是面积大、人口多的山区县,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现在全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7万多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38.8%。农村户均有一人外出务工,劳务输出总收入达8.75亿多元,占全县农村总收入的25.8%,劳务经济成为我县一大经济支柱,而且还大有潜力!
县委、县政府对此状况非常关注。2003年,县委书记毛荣楷向政协出了一道搞好“全县劳务输出情况和‘回归工程’调查”的题目。根据这一意见,我们政协组织了5个调研组,深入全县各乡镇并到珠三角地区召开有关座谈会进行调研。县委、县政府采纳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成立了外出劳务者协会,各镇乡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推动了劳务经济发展。形成了县委出题、政协调研、政府决策、部门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县委领导看了我们的调查报告后,从我县实情出发,向政协提出要求:为了倾听外出务工人员的意见和心声,更好地发挥这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生力军的作用,促进我县劳务经济的发展,应该吸纳外出务工者为政协委员。我们觉得,这一建议符合我县实际,也是创新政协工作思路的重大举措。
于是,吸纳外出务工者为县政协委员很快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4年初,我们经过物色、推荐、考察,增补了14名外出务工人员为县政协委员,连同2003年换届时吸收的1人共有15名“打工仔”成为政协委员。同时在经济专委会设立“劳务工作组”,拓宽了工作领域,使政协委员的组成更具代表性和广泛性,政协工作更具活力,成为县政协工作的新亮点。
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上级的肯定,省政协研究室的领导评价说:“像怀集政协一下子增补这么多外出务工人员为政协委员,在广东乃至全国均属首创。”《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广东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纷纷派出记者前来采访。怀集“打工仔”当上政协委员的相关消息分别在《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人民政协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大篇幅刊登。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广东电台、肇庆电视台、肇庆电台等省市新闻媒体也作了报道,宣传了政协工作,树立了政协良好的形象,这对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鞭策。
怀集“打工仔”当上政协委员的新闻传出后,县委又要求我们将所有报道文章复印成册送县四套班子成员、五大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劳动保障局,并批示:县政协创新思路,履行职能,发挥优势,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争当标兵,工作及成效值得肯定、总结和推广。
同时,县委毛荣楷书记、县政府钟士杰县长经常过问关心“外劳”政协委员的情况。2004年9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8名外出务工的优秀青年回乡挂职担任乡镇党政副职领导职务,其中有两名是县政协委员。
一年来,这些“务工”的县政协委员确是有所作为: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理论水平;二是代表本“界别”的群众利益,积极提出建议案,其中《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培训提高农民掌握一至两门生产技能》的提案,得到了县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县成立了“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引资创办了“新力职业技术学校”;三是推介怀集,为家乡招商引资出谋出力;四是回归家乡,投资建设,如邓少强委员投资3000万元,在县城办起了三星级的“新世界大酒店”;李家真委员投资500万元,在冷坑镇办起了“鱼翅加工厂”;何应珍委员投资500万元,在永固镇办起了“超强塑料化工厂”。
这说明,我县政协“外劳”当委员的尝试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外劳”委员将在参政议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县委、县政府对此状况非常关注。2003年,县委书记毛荣楷向政协出了一道搞好“全县劳务输出情况和‘回归工程’调查”的题目。根据这一意见,我们政协组织了5个调研组,深入全县各乡镇并到珠三角地区召开有关座谈会进行调研。县委、县政府采纳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成立了外出劳务者协会,各镇乡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推动了劳务经济发展。形成了县委出题、政协调研、政府决策、部门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县委领导看了我们的调查报告后,从我县实情出发,向政协提出要求:为了倾听外出务工人员的意见和心声,更好地发挥这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生力军的作用,促进我县劳务经济的发展,应该吸纳外出务工者为政协委员。我们觉得,这一建议符合我县实际,也是创新政协工作思路的重大举措。
于是,吸纳外出务工者为县政协委员很快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4年初,我们经过物色、推荐、考察,增补了14名外出务工人员为县政协委员,连同2003年换届时吸收的1人共有15名“打工仔”成为政协委员。同时在经济专委会设立“劳务工作组”,拓宽了工作领域,使政协委员的组成更具代表性和广泛性,政协工作更具活力,成为县政协工作的新亮点。
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上级的肯定,省政协研究室的领导评价说:“像怀集政协一下子增补这么多外出务工人员为政协委员,在广东乃至全国均属首创。”《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广东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纷纷派出记者前来采访。怀集“打工仔”当上政协委员的相关消息分别在《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人民政协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大篇幅刊登。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广东电台、肇庆电视台、肇庆电台等省市新闻媒体也作了报道,宣传了政协工作,树立了政协良好的形象,这对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鞭策。
怀集“打工仔”当上政协委员的新闻传出后,县委又要求我们将所有报道文章复印成册送县四套班子成员、五大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劳动保障局,并批示:县政协创新思路,履行职能,发挥优势,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争当标兵,工作及成效值得肯定、总结和推广。
同时,县委毛荣楷书记、县政府钟士杰县长经常过问关心“外劳”政协委员的情况。2004年9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8名外出务工的优秀青年回乡挂职担任乡镇党政副职领导职务,其中有两名是县政协委员。
一年来,这些“务工”的县政协委员确是有所作为: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理论水平;二是代表本“界别”的群众利益,积极提出建议案,其中《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培训提高农民掌握一至两门生产技能》的提案,得到了县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县成立了“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引资创办了“新力职业技术学校”;三是推介怀集,为家乡招商引资出谋出力;四是回归家乡,投资建设,如邓少强委员投资3000万元,在县城办起了三星级的“新世界大酒店”;李家真委员投资500万元,在冷坑镇办起了“鱼翅加工厂”;何应珍委员投资500万元,在永固镇办起了“超强塑料化工厂”。
这说明,我县政协“外劳”当委员的尝试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外劳”委员将在参政议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