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茬麦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udh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晚茬麦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与整地、科学施肥、选用良种、播前准备、适时播种、覆膜、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从而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晚茬麦;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229-01
  
  晚茬麦田实行地膜覆盖技术,可增加积温、保水保湿;还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使小麦获得高产。
  
  1选地与整地
  
  覆膜地块应地力和肥水条件较好,以棉茬麦为主;涝洼黏土地和盐碱地、旱地覆膜,增产效果也非常显著。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灭茬整地,深耕耙细,掌握耕层深20cm左右,精细整平地面,做到无明暗坷垃。对墒情不足的地块要整畦灌水,使土壤沉实,并实行渠畦配套。
  
  2科学施肥
  
  晚播小麦冬前一般不追肥,应施足有机肥和底肥。一般施有机肥45~60t/hm2,尿素450kg/hm2,大约占氮肥总用量的60%左右;种肥掌握在150kg/hm2左右,另外,施过磷酸钙750kg/hm2。有机肥全作基肥,在耕翻前撒于地面,或与2/3的氮磷肥混合施于犁底,余下的1/3氮磷肥,播种前浅施于地下。注意使用种肥时要将种、肥分开,以免烧种。
  
  3选用良种
  
  覆膜麦田应选用分蘖力强、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这类品种阶段发育进程快,营养器官生长时间短,容易形成大穗,灌浆强度大,如鲁麦19、鲁麦22等,旱地可用鲁麦21。
  
  4播前准备
  
  为确保足墒播种,最好在前茬作物收获前浇水并及时中耕保墒;也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抓紧造墒,及时耕耙保墒播种;为了抢时播种,也可在播后立即浇“蒙头水”,待适墒时及时松土保墒,助苗出土。播种时适宜的含水量应掌握在:黏土18%~22%,壤土16%~18%,沙土14%~16%。播种前用20~30℃的温水浸种5~6h,捞出晾干播种,可提早出苗2~3d。
  
  5适时播种
  
  覆膜麦田的播期应控制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过早或过晚都会对盖膜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播量可根据品种、播期和群体需求确定,一般10月下旬播种,用种90~120 kg/hm2,11月上旬播种,用种120~150kg/hm2,11月中旬播种,用种180~270kg/hm2,基本苗掌握在240~525万根/hm2为宜,成穗可达450~525万穗/hm2。根据不同的间、套、复种模式,确定相适应的播种规格。晚播早熟高产麦田可采用大畦小背,畦面宽2~3m,背宽35cm,行距20cm,播种深度3~4cm;套种麦田,要根据套种作物留好相应的套种行。麦棉套种麦田可先整成66cm宽的低畦,播种3行小麦,留出85cm宽的高畦,春季套种2行棉花。晚茬麦采用大沟麦种植,有利于增温、保墒。一般沟的间距为62~70cm,沟深9cm,沟宽12~15cm,沟内播种2行小麦。
  
  6覆膜
  
  播种前要平整畦面、破碎坷垃,气温降至3~10℃时覆膜。地膜最好用0.007mm低压膜或0.009mm线性膜。采用一膜两用(节约成本)间套复种的麦田,要兼顾前后两茬作物的播幅,选择适宜宽度和规格的薄膜。操作时要将膜拉平,使之松紧适中,再开沟埋膜,沟深5cm;然后将膜压入沟中,压土踩实。大田麦苗进入返青期,气温稳定在3~10℃时开始揭膜。揭前先将膜掀开,炼苗1~2d再揭膜,以免冻苗。
  
  7肥水管理
  
  揭膜时小麦已处于起身拔节期,生长速度加快。另外,覆膜期间一般地力消耗较多,因此揭膜后5~7d必须及时重施起身拔节肥,结合浇水施尿素225kg/hm2,以免小麦脱肥,防止旺苗转弱,磷肥不足的,补施过磷酸钙225~300kg/hm2。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早春不要急于施肥浇水,应注重采取镇压、划锄和喷施壮丰安等化控剂及其他措施适当蹲苗控制,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一般应在拔节期或拔节后期施肥浇水,施肥量为追尿素225kg/hm2。覆膜小麦后期一般不再追肥,以防贪青晚熟,但要浇好孕穗、灌浆水 。穗期是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浇水对保花增粒有显著作用。同时,及时浇好灌浆水,延长灌浆时间,对预防干热风,提高千粒重极为重要。
  
  8病虫害防治
  
  在防治小麦锈病上,可选用抗病品种,播期不宜过早;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健壮麦苗;及时中耕除草,铲除田间自生麦苗,减少菌源。也可用20%三唑酮乳油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03%~0.04%;春苗发病时用三唑酮60~120g/hm2,对水450kg喷雾,根据病情连喷1~3次,间隔期10~15d。防治小麦赤霉病可选用抗病品种,结合积肥治虫和深翻整地,消灭病残体。也可用2.5%适乐时种衣剂拌种,药种比为1∶500。在小麦扬花初期至盛期,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加水1 000倍液喷雾。防治麦蚜可于小麦播前用3%克百威颗粒剂15~45kg/hm2处理土壤,然后再播种;还可用10%吡虫啉或50%抗蚜雾可湿性粉剂150~195g/hm2,对水750L喷雾。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