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来源 :今日湖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j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债的关系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的妨害债权实现,使债权人遭受损害的侵权行为。对于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的模式,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侵害债权行为没有统一的构成要件,只能对各种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应不区分侵害债权的具体形态,对侵害债权适用统一的构成要件;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应区分侵害债权的具体形态,分不同情况适用不同的构成要件。笔者认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在理论和现实意义上均有构建的必要。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另一方面,债权不具有“社会典型公开性”,若不对其构成要件进行严格限定则可能会对第三人行动自由造成很大限制。因此,明确规定统一的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具体构成要件,世界各国立法规定各有不同,法国法为损害、因果关系、过错组成的三要件说;德国法为四要件说,即除上述三要件外,还包括行为的违法性,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为七要件说,即:行为、责任能力、过失、违法,侵害权利或者法益、因果关系以及损害。我国学者大都类似于四要件说,但说法并不统一。笔者认为,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被侵害的债权必须是合法的债权
  这是基础的构成要件。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基础在于权利的不可侵性,这里所说的权利必须是法律认可的权利。如果债权本身即为非法的,其虽被冠以“债权”的名称,但实质上只是非为法律所承认的“伪权利”,当然不应归为具有不可侵性的权利之列。而此合法债权的范围,应包括所有的合法的侵权之债、合同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和其他债权。可撤销的债权在权利人撤销之前,亦应属于此范围之内。
  二、第三人的侵害债权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即第三人实施了侵权行为,且该侵权行为客观上违背了法律的相关规定或善良风俗、诚实信用等原则。对不法性的界定,各国说明不尽一致。我国台湾地区学者主张以其“民法”第184条第一项后段“故意以背于善良风俗之方法,加损害于他人者亦同”的规定为债权人主张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德国判例则认定行为背于善良风俗,是指行为反之于一切之平衡,或反于一般礼仪感情所认为正当者。英美法学界近年有人纷纷提出“不法手段测试”,即只有行为人以欺诈、胁迫、贿赂、诽谤、恶意通谋等不法手段侵害他人债权,方可构成侵权。笔者认为,“违法性”的首先得看第三人的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如无强制性规定可援引,则可看其行为是否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或善良风俗,具体的尺度和认定,就得依赖于法官的办案经验和自由心证了。
  三、第三人具有侵害债权的故意
  即第三人明知其行为会发生侵害他人债权的后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损害结果的发生。之所以必须规定此构成要件,是由债权的特性所决定的。债权不具有“社会典型公开性”,第三人很难知道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债权关系,如果第三人在任何情况下对债权造成的损害都要承担侵权责任的话,将造成大量的侵害债权纠纷,使第三人承担并不应该承担的责任,社会的经济秩序也会因此陷于混乱之中。民法中的一般侵权行为只要行为人有过错即可成立,过错包括故意与过失。有学者认为“过失”亦可成立侵害债权的行为,对此,笔者不敢认同。如果过失亦可成立债权,将加重第三人的注意义务,严重限制人们的行为自由,妨碍自由竞争的展开。所以,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侵害他人债权的故意才构成侵害侵权。这样可建立此制度的“最起码的期待可能性,以保留合理的行为空间”。对于“故意”的范围,有学者认为既应包括第三人明知他人债权的存在,也应包括其具有使债权不能实现的目的,即“希望”损害结果发生。他们认为 “如仅知道有债权存在,但主观上并无加害他人债权的故意,则一般不构成侵权责任。”而反对者则认为“如第三人明知他人债权损害必然发生而听之任之,亦应认为其有加害他人债权的意欲,得成立侵害债权的故意”。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行为人在明知有害他人债权的情况下为侵害行为,即可构成侵权,而无需其主观上有积极追求损害他人债权的目的,原因在于:目的是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难有直接的证据可资证明,必须根据客观事实综合予以认定。在第三人已明知债权的存在情况下,债权对特定的第三人已具有了公开性,行为人仍为侵害行为,不管其是否有使债权不能实现的目的,都很难说其无侵害的故意。而其行为客观上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理应受到法律的否定评价,行为人应对自己的侵权行为负责。此时让第三人承担侵权的责任,并没有加重侵权人的责任,而只是让其承担自己行为应该承担的责任。
  四、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了债权人债权的损害
  即债权人债权受到了损害,且第三人的违法行为与债权人债权的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无损害即无赔偿”,侵害债权同样也需造成了债权的损害后果方可构成侵权。侵害债权造成的损害状态表现在债权人的债权消灭、债务人履行不能、债务人的不适当履行及债权行使困难或费用增加。“损害”仅指因第三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债权人债权的损失。第三人的行为如果造成债务人或债权人的人身或其他损害,同时也造成了债权损害的后果,应视为产生了两个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
  (作者单位:航天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以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历程进行深入分析,为消除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阻力、推动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改革顺利进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1年11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不久前,应台湾“中国台商发展促进协会”的邀请,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昆明市海峡两岸交流协会荣誉会长张田欣带队赴台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参访。赴台期间,考察团拜访
相信央行官员承受了呼吁降息的沉重压力。房价不涨就是跌,实体企业举步维艰,资源产品跌跌不休,降息救市的呼声不绝于耳。  但央行行长周小川似乎并不认同。北京时间10月12日早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货币和金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发言。谈及货币政策时,他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审慎的政策立场,开展信贷和宏观审慎政策,来确保资金、信贷和社会融资的合理增长,同时将流动性维持在合理水平。  什么
期刊
6月2日,“2007中国最具价值汽车类上市公司”评选结果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揭晓,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净利润7.03亿元、每股收益0.74元和净资产收益率15.76%优异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部署,10月底前,我国芯片银行卡的使用将告别“刷”卡转向“插”卡,从明年开始,经济发达地区新发行以人民结算的银行卡应为芯片卡,磁条卡将逐步停发。  什么是芯片卡  芯片卡的学名是银联金融IC卡,这是一种新型银行卡产品,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磁条银行卡,卡面有芯片、卡号以“62”开头、银联标识是其三大特征。只要携带有效身份证到各大商业银行网点,即可申请办理金融IC卡。办理前可先致电银行客服
期刊
摘 要:经过多年以效率为导向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呈现较高的增长率。然而这到底多大程度带来国民福利的普遍提高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  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西部大开发、振兴中西部地区政策的重要部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多方面对四川省城乡或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影响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建立其合理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
一、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概念及分类  犯罪行为是一个过程,但并非任何犯罪行为都能顺利得以实施,并非任何犯罪人都能实现预期的目的。有的人为了实行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这是犯罪预备;有的人着手实行犯罪后,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这是犯罪未遂;有的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是犯罪中止。相对于即遂犯而言,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
袍江工业区是绍兴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和绍兴中心城市三大组团之一.自2000年7月组建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全区已累计拆迁农民房240
农民和土地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鱼水相依。然而,作为农民最大的资本,土地却不能当做贷款抵押物,为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如何盘活农村巨大的土地资源,成为政府和银行积极探讨的课题。  青岛农商银行一直致力于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融资主力军。近年来,该行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积极创新农村抵押贷款模式,努力撬动农村“沉睡的资本”。日前,青岛农商银行成功连续办理4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总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