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淼:审美与吸收之我见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件经典作品的产生,揭示了一种美感方式。我们从不同艺术家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可以得出“美不在与存在,而在于发现,在于揭示。”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用心去发现,并且用恰当的艺术语言去揭示,表现在你的画面之中。然而我们在学习中,往往被一种“体系”所限制,被一种“方法”所束缚,阻碍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把画种的界限打破,来丰富我们的感悟性,拓宽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对一件经典的艺术作品,形成自己的判断,从而启发自己的艺术创作,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对中西方绘画的了解与借鉴是为了加深一种体验,使这种体验一体化,最终促成了认识的提高。我在南艺读研时,我的研究生导师江宏伟先生,就常说画工笔花鸟的人应该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去欣赏一些距离比较远的绘画,因为这使你无法照搬形式,却能在这种欣赏中提高审美趣味和强化艺术敏感度,而这种感性的累积,最终会自然而然地渗透进你的画面中。江宏伟老师在自己的绘画中就很好的吸收保留了宋代院体绘画的精神,并吸收运用了西方绘画的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貌,在当今工笔画坛产生很强的影响力。
  欣赏与品味不同的艺术品,是由性格、情绪.特定的文化背景,以及各阶段的认识程度所形成。我喜欢日本的东山魁夷和平山郁夫、加山又造的绘画,他们是日本绘画的三座大山。以他们为代表的日本绘画既没有屈从西方绘画的写实,带有一些装饰性的概念性的色彩,也没有从属于中国绘画语言以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有意在绘画中把线隐去,还十分符合日本民族特點,形成了既写实又装饰,又隐去线的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中国画的同学吸收借鉴。这几年我连续5次去日本,探寻大师的绘画足迹,在他们的画作前停留很长的时间去观察体会。东山魁夷的作品全是发自内心深处于自然由衷的崇敬与关注,将对自然、生命、人生的认识渗入到画中,以滋润的笔端描绘出装饰性的寂静幽玄。到药师寺观赏平山郁夫的《大唐西域壁画》,深深地被震撼,他把敦煌作为中心点,认为日本之美和文化之源就在敦煌,画了大量关于佛教和丝绸之路的作品。我喜欢梵高、莫奈、波提切利、克林姆特、巴尔蒂斯、莫兰迪的画,喜欢贝尼尼的雕塑。看梵高、莫奈的画能印证我对自然界所产生的视觉印象,读莫兰迪、巴尔蒂斯的画,让我浮起某种古典情怀。这种古典情怀不是迹象上的表现,而是情绪上的、意识之中的留恋,面对的是现代,泛出的却是内心所隐含的古典情怀。在乌菲齐美术观看到波提切利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在两副名画前,我驻留很久,脑里浮现出《簪花仕女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两个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经典却有一种融合。这种融合是被画面里的一种韵致所产生,当我们的视线落实到形与色的处理中,可以发现那种和谐的关系,形感的把握是相通的,视线触及的是客体,而内心感悟的是美的神采。在美感神的引导下,通往不同的理解境地。波提切利的画在优美的形象旋律之中有一种悠远感,内心揭起神性的波澜。而《簪花仕女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以一种序律化的和谐缓缓地流淌起安闲温和的旋律,让人在平和之中体察出一种端庄高贵的感觉。这种相互的比较,交替的感受可以丰富我们对美感的敏感度。在维也纳国家美术馆克林姆特的画总是吸引了很多观众,名画《吻》更是被作成各种文创产品,在维也纳大街小巷可见。克林姆特的作品除了吸收了古希腊瓶画、日本浮世绘、拜占庭工艺首饰,我们不难看出他的作品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并借鉴了许多中国年画的图案和用色手法。
  近些年我乐此不疲的往来各大博物馆观看各种展览,希望通过对实用性和非实用性的各类艺术佳作的赏析分析,除了提高自己对审美的感悟力,还可以滋润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对事物的感悟力增加,启示自己对艺术的判断,最终可以自然而然的渗透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其他文献
摘要:元代著名诗僧释大独特的诗风,与其特殊的地位及交游活动有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入世的情感世界与官场尘俗的纠缠;二是他具有浓厚的雅集情结,由此形成了其独特的“雄杰”诗风。  关键词:释大 诗风 雅集 关系  释大,俗姓陈氏,字笑隐,号蒲室;南昌人,为径山宗杲门下第五代传人。他深得元室推崇,领三品文阶,授太中大夫,掌五山十刹,在元代地位极其尊崇。他最擅长律诗与绝句,五律、七律诗共81首,绝句共
1952年生,广东澄海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原广东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院长、中国画学会顾问
2020初春,中国遭遇一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疫情,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现代艺术》杂志社于2020年02月02日-02月14日以“爱我所爱”为主题吹响文艺百家“战疫”集结号,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积极响应,循着面对疫情源自内心的感动,为之动情,为之动容,为之动笔,迸发出激昂热情踊跃创作(详见《现代
砚台 24cm×40cm×3cm 2020年  该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和感悟。火红的朝阳迎来了山村的清晨,此时树木山岭被朝霞唤醒,洋溢着无穷的生机。  该作品采用苴却石中的黄膘来雕刻制作,利用黄膘的独有特性,以虚实结合的手法,雕刻出山村清晨的美景。作者在设计题材上,根据石材的大小、色彩、厚薄来确定所雕题材,充分利用石材的天然特性,将自然和艺术完美结合。在技法上,采用淺浮、镂空、
摘要:顾城是一个不好捉摸因而常常引起争议的青年诗人,被称为唯灵浪漫主义诗人、用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他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但在顾城诗歌烂漫、无忧无虑的童真底下,也隐隐约约地流露着他的压抑与挣扎、苦痛与迷罔,他诗歌正如他的座右铭一般,“生如
美育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环节,与德育、智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整体。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实现以美育人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要途径。本文以美育改革为研究视域,探索西藏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办法。  美育是党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我国美育改革为研究视域,以西藏中小学音乐教育为研究对象
一座座白塔,绕着塔尔寺的风幡  绛红色的佛堂之门,敞开胸怀  容纳着,天下人的膜拜  甚至,他们一遍遍给予的祈愿  各种肤色的游人,双手合十  低头在神圣的殿堂,行走在香火与大悲咒之间  一棵古老的菩提树,独自在佛院沉默  守望每一个黎明,送走每一个黄昏  沧桑的面容,經历过太多风雨  他粗糙的肌肤,褐色如土  被路人触摸的枝干上,青筋暴露  我看见它发亮的额头上,停留的世间  有人说,旃檀树下的
摘要:《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是一篇颇为著名的历史散文。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受到很多的启发,明白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加深自己的语言涵养,就要使自己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就必须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礼、言之有物、言之动情。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者 语言涵养 说服艺术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65年左右,赵惠王去世,由孝成王继位,当时成王年纪太小,所以由其母后代为掌权。赵
摘要:作家丁西林的喜剧虽然受英法世态喜剧影响很深,但是其喜剧的主要美学风格却是和谐、超脱,带有明显的中国化的特点。和谐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超脱也主要表现作品充满理性色彩,作品中人物大多数都具有一种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和人物语言超然脱俗。  关键词:丁西林 文学 和谐 超脱 风格  引言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由于长时期在英国留学的经历,在他的剧作中,受英法世态喜剧影
四川省成都市人,斋号“风骨堂”,四川省诗书画院名誉院长、艺术委员会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下乡经历了8年知青生涯,1982年应聘入中国画研究院人物画创作班,留院深造,得到李可染、蔡若虹、黄胄指授。其代表作有《李逵探母》《钟声》《回声》《智者》《重逢》《棋魂》《酒魂》《四川茶馆》《九老图》《十八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