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特色建设路在何方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LANTIAN1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特色建设”让众多幼儿园趋之若鹜,一哄而上,似乎已经达到“无园不特色”的地步了。然而,囿于自然地域、文化氛围和物质条件等因素,很多幼儿园在不具备某些特色的基础条件下,仍生搬硬套,一味地简单复制模仿,往往因先天不足而渐渐夭折,导致频频更换“特色”。
  幼儿园“特色建设”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选择项目?如何科学设置和开展?如何按科学步骤具体执行?这需要我们的业务园长们从专业角度出发,科学考察,认真思考,选择正确的适合自身幼儿园发展的特色园建设的路径,科学可持续发展,如此,我们的特色建设才能有所成就。
  特色,还是特长,很多幼儿园都犯“迷糊”。通向优质教育的特色路,对幼儿园来说并不平坦。面对幼儿园特色建设,敢问路在何方?是立足自身,从幼儿园办园理念中,提炼出特色;是模仿移植,追着流行跑;还是“剑走偏锋”,强行把幼儿园常规项目改造为特色……由此导致很多幼儿园重特色,轻优质,甚至有些所谓的特色沦为“标签”和“宣传口号”,严重背离了幼儿园特色建设的初衷。面对特色幼儿园建设乱象频出的局面,有专家学者惊呼:幼儿园特色建设开始跑偏,正在失去“特色”的本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各类幼儿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纲要》清晰地说明了,幼儿园特色建设,本质是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幼儿园整体发展水平。面对光明的前途,幼儿园特色建设之路为何如此曲折,为何许多幼儿园特色建设屡屡跑偏,特色幼儿园究竟该如何建?这就是本期策划所要关注的话题。
  ①现状堪忧
  特色之路为何跑偏
  每到幼儿园招生季,许多幼儿园前家长彻夜排队的现象就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招生现场的火爆,令一些门可罗雀的低端幼儿园羡慕不已。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折射出家长们对特色幼儿园的追捧。
  在幼儿市场竞争加剧和幼儿园内在发展双重压力下,许多幼儿园把特色园作为发展目标,主打特色牌,以特色带动园所发展。一时间艺术、科技、体育、国学等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纷纷“抢跑”入“特”。其中以特长代替特色;盲目地模仿移植;空有特色口号,却无特色教育之实的幼儿园,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特色=特长,危害不小
  在某幼儿园招生宣传单上列着:数学、英语、联想识字、小主持人、毛笔字、钢琴等,内容丰富的令人咋舌。“这不就是特色建设吗?”面对记者的问题,很多幼儿园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类似的幼儿园不在少数。“其实这是混淆了特长与特色,有故意误导家长之嫌。”有着16年幼教经验的小太阳幼儿园园长赵颖告诉记者,特色不同于特长。特色应当是幼儿园在完成保教任务的同时,自身形成的独特、稳定、优质的个性风貌。
  这种“特色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偏离儿童均衡发展状态下的一种人为的、畸形的、片面化的训练。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袁爱玲认为,这不仅与孩子的发展天性相违背,而且也与基础教育阶段孩子全面发展打基础的理念不相吻合,与《纲要》的基本精神相违背。看似孩子在音乐、美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殊不知付出的不仅是本来需要游戏的时间,而且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健康的代价。
  据记者调查,社会上很多以绘画、器乐、舞蹈等为特色的幼儿园,要么刻意把某项或几项常规课程改造为“特色”,要么聘请“外教”在幼儿园自身课程之外“另辟蹊径”。“特长教育比较容易做,也能很快出成果,所以很多幼儿园选择做。家长也喜欢这类幼儿园。”赵颖分析,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出于“补偿心理”或“趋众心态”,盲目追求知识和特色教育,只关心教育结果:孩子学会了多少个字,弹会了几首曲子,画好了几幅画等,根本不关心孩子学的是开心,还是痛苦。他们不遗余力地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特色班”,一定程度上催化了这类花费时间少,见效快的“特色幼儿园”的诞生。
  特色成“鸡肋”,发展受挫
  某幼儿园是“国学特色园”,但是走进去你会发现,所谓的“特色”并没有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游戏当中,更多的是挂在墙上。环境创设上简单张贴几张反映传统文化的格言和图片,举办活动的时候让学生穿上传统服饰,集体诵读传统蒙童读物。“我们开展这项活动有三年了,效果并不明显。”该园所负责人告诉记者,幼儿园条件不错,提出建设国学特色园是综合各方面考虑的结果,但随着实践的推进,大家发现除了读经典,讲经典故事外,不知道如何深入实施,所以现在有点“蔫”了。是继续深化,还是更换新主题,幼儿园很迷茫。
  这类“挂在”墙上的“特色”幼儿园并不再少数,不仅有新开的幼儿园,而且有前些年“特色”开展得红红火火的幼儿园。在如火如荼的特色幼儿园建设大潮下,这些幼儿园特色建设遇到瓶颈,不知何去何从,特色反倒成为“鸡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袁爱玲看来,主要是幼儿园对特色教育认知上存在模糊,定位不清晰,导致了特色教育基点选择上出现了盲目性、无序性和急功近利心态,由此导致幼儿园在组织实施特色教育活动的时候无序和零乱,也造成了幼儿园特色建设缺乏个性色彩,缺乏稳定性和继续成长的能力。
  特色乱象,折射出发展急功近利
  据了解,某园长决定把幼儿园打造为足球特色园,但是纵观园内环境和师资力量,同其他幼儿园并没有差别,甚至幼儿户外运动场地还不如其他园,就是因为园长认为时下足球热,所以幼儿园就改成以足球运动为特色的幼儿园,并宣称培养中国未来的“足I求明星”。而有些幼儿园根本不具备实施“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或“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法”的条件,但同样挂起了所谓“蒙台梭利幼儿园”“福禄贝尔幼儿园”的招牌。记者发现,这类投机取巧搞“拿来主义”的幼儿园比比皆是。
  盲目“移植”,不断更换“标签”,把特色等同于特长,“随心所欲”想建什么特色园就建什么特色园……看似杂乱的背后其实是幼儿园急功近利的发展。随着办园质量的竞争,办园条件的竞争,部分幼儿园生存难度加大,因此它们抓住当前社会对特色园的需求,盯着招生,通过模仿移植别的园所特色,自己快速贴上“特色园”标签,借以实现招生的目的。   而在阳光幼儿园园长党玉看来,除了招生的目的外,各地主管部门一刀切的“一园一品”“一园一特”的要求也是重要的推手。“特色建设需要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反复总结调整,急不得。”但是主管部门又要求一年或者是两年的时间内完特色建设。因此,为了完成任务,不少幼儿园忽视自身条件,急就章,“做出”所谓的特色,应付了事。这样的特色幼儿园自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园。而在评级方面,不少地区幼儿园评级标准都明确考核“特色项目”,也让不少幼儿园“头疼”。“其他园都有,如果我们没有,发展上势必受到影响。”一位幼儿园负责人说,特色可以不好,但不能没有,否则就会影响到评级,进而影响招生。所以我们就是那只被赶上架的“鸭子”,明知“飞”不高也得“飞”。
  据调查,当前幼儿园特色建设主要有三种方式:从园所实际出发,实践探索;模仿移植,结合实际分析总结;园长和几个教师制订一个方案,挂上某种特长的牌子。除去第三种,我们发现前两种真正的特色幼儿园建设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必须经历反复实践、总结,最后才能找到特色基点,开始特色建设。所以幼儿园特色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特色的选择到特色的生成,涉及环境创设、管理制度、教师培养等方面,必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也意味着特色幼儿园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踏平坎坷,成大道”。
  一颗种子,萌发、生长,需要阳光、水分,需要源源不断地从土壤中汲取营养。“特色”好比这颗种子,幼儿园则是土壤,是阳光,是水分也就是“种子”“生长”的大环境。特色园的“生长”,关联幼儿园文化氛围、师资力量、管理制度、园所环境的创设融合,发展规划及实施等等,这些共同构成了幼儿园特色“生长”的环境。由此可见,特色建设不是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突出,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更重要的是持续不断,形成一种促进幼儿园向上发展、提升的整体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幼儿园全面发展。
  ②案例借鉴
  特色幼儿园“成长记”
  春苗幼儿园:用草、竹编出特色路
  草、竹,常见不足为奇,但是,能用来教学,并“生长”成为幼儿园的特色,绝对算是“奇”。这“奇”出自于马坝春苗幼儿园,一所地处安徽省繁昌县的乡村幼儿园。
  马坝春苗幼儿园,周围有草、有竹,还有广阔的大自然。面对这一切,马坝春苗幼儿园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以草、竹为主题创编游戏,丰富环境创设的园本特色,形成了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色幼儿园。
  草之语,竹之情
  草,在马坝春苗幼儿园是最受欢迎的“明星”,走到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请看:科学区“比长短”“小草拔河”,益智区“绞草绳”“编草编”“绕草球”……小草派上大用场。
  “小草拔河”,幼儿两两游戏,游戏双方各手持一根稻草并交叉向相反方向用力拉,草断了重叠反复游戏。游戏中,幼儿对如何让“草绳”不易折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探索。一根小草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还拓宽了教师教学的思路。教师在简单游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围绕着草做起了大文章。幼儿两两绞草绳的手法熟练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编草绳,并把编好的草绳用来跳绳,给大树穿“棉衣”,拼贴“草房子”“草绳小人”等,小草在这里无所不能。
  竹,是马坝春苗幼儿园里的另一位“明星”。户外游戏隔断的篱笆竹护栏,“过家家”用的竹碗,竹竿做成的小推车等等,不胜枚举。春苗幼儿园在深入开展园本教研以及创编与草有关的游戏的时候,又盯上了学校周边丰富的竹子。教师们从园本文化研究出发,经过一番努力,成功地把竹子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当中,为孩子营造了自然的游戏环境。小班宝宝推着竹子做的“小推车”玩得不亦乐乎。竹竿做的移动“房子”,竹叶贴画,又是幼儿园一大创意。
  玩“古董”创意艺术
  古董,是马坝春苗幼儿园里的“明星家族”。这些“明星”是老师从家里找到的过去的老物件:鸡罩、水桶、竹筛等,用来培养幼儿对自然、对生命、对家乡的热爱。
  春苗幼儿园知道特色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园本文化支撑。建设园本文化,不能脱离实际,更是要立足这块乡土。于是老师们积极挖掘农村资源,有计划地创编游戏,组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这片土地。孩子们认识到:竹制鸡罩是鸡晚上休息的“帐篷”;水桶是农民伯伯用来到河里担水的工具;竹筛是盛放米粒或其他物品的容器……这样孩子们在了解这些生产生活用具的时候,也逐渐认识了生养自己的土地。 这些穿着陈旧的“明星”,在老师的装扮下既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又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看,他们在上面自由涂鸦、粘贴,无拘无束,转眼这些“明星”在孩子们的手中变得更为灿烂。
  创造游戏,玩乐其中
  在一片松软的土地上竖着一截树桩,树桩两边系着两根长竹竿,孩子们从两头握起竹竿齐声高唱“加油—加油干”玩起了“打夯”游戏,“加油干啊—加油干一”孩子们喊着整齐的号子一起快乐“劳动”。
  “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成功与失败。”春苗幼儿园的老师们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创编游戏和教育教学能力。他们充分利用幼儿园每一个角落,用稻草、树叶、树桩、竹竿、竹筒、泥巴、豆类、沙子等等这些农村随处可见的自然游戏材料,为孩子创设了一个个玩在其中,玩出快乐,玩出智慧的玩乐天地。
  瞧,“马坝人家”,一片户外草地,几块石头支起的“小锅灶”,一口废旧的瓦缸搭上一块木板便成为“餐桌”,竹筒“饭碗”,树叶作“蔬菜”,应有尽有,这些简易却不乏趣味的乡土游戏让孩子们沉醉其中乐而忘返!
  河海幼儿园:击出棍球赢得体育特色
  逼抢,争球,击球,擦地飞射球门——球进啦!球进啦!……突然爆发的欢呼声弥漫了整个赛场。河海幼儿园正在举行棍球比赛。棍球运动是河海幼儿园经过5年多的摸索,逐渐确立的特色运动项目,是幼儿园现如今深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棍球运动是以“软式棍球”器械为载体,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融合体育游戏、操节的专题活动,之所以称为“棍球”,是因为“成品软式棍球”不适合中小班的孩子,因此在此基础上河海幼儿园自主研发了“新型软式棍球”。“成品软式棍球”和自主研发的统一称为“棍球”。
  动起来,师生与“棍球”共舞
  动起来,每一秒都期待。当孩子挥舞I求棍的时候,手臂和身体平衡性得到了锻炼;当孩子用棍击球进网的时候,手眼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奔跑——抢球——进攻,不仅锻炼了孩子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孩子学习品质的提升。
  尤其是10-15分钟的场上竞赛,极大提高了幼儿的有氧运动能力,增强了幼儿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学习品质方面,在游戏中的角色设置,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对培养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等良好学习品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幼儿在平时的体育活动、区域活动中,会自主分配裁判的角色,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以记分员的身份出现,为同伴出谋划策等。
  作为特色建设的主力军——河海幼儿园的教师们成立了“棍球俱乐部”,定期开展棍球交流活动,亲身体会每一个动作的难易程度,为幼儿的学习和掌握做好引导服务。同时成功申报市级课题《幼儿棍球活动的创编和实践研究》,还用PVC管和珍珠泡沫研发了70厘米、65厘米、60厘米三种型号的球棍,用废1日报纸,根据活动情况制作成大小不同的纸球代替鳄鱼球。教师们坚持观察记录,分析并解读幼儿在棍球运动中各种行为背后的发展原因,为改进教学提供支持,也在研究中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动起来,全园“乐玩”“棍球”
  动起来,就拥有精彩未来。棍球运动,从个人到团队,从园级到市级,河海幼儿园在实践和理论上斩获颇多,被评为常州市体育特色学校。
  校园动起来了,“小企鹅学走路”“小小邮递员”“发射炮弹”“小矿工”等针对不同心理特点的幼儿的游戏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河海幼儿园把棍球运动推广到全园每个年级:小班角色游戏,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体验;中班在击球、传球等基础上,创设游戏情境;大班幼儿动作比较熟练,主要以竞赛游戏为主。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河海幼儿园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协调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棍球运动的教育价值,除了体育游戏之外,河海幼儿园还开展了操节活动,亲子运动会、文化节、绘画赛、棍球联赛等专题活动,把棍球运动产生的氛围扩散渗透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层面。在幼儿园大厅和走廊,有专门的棍球专栏和绘画展,包括精彩瞬间、赛事跟踪、棍球明星等。各个班级有幼儿自主组成的“飞鸟队”“雷鸣队”“闪电队”“暴风队”等。
  一片草地,一把稻草,孩子们便能天马行空进行游戏再创造。春苗幼儿园立足于园所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幼儿园环境,塑造园所文化,提升教师创编游戏能力,促进了幼儿发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为幼儿园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动起来,做最精彩的一代。河海幼儿园在充分把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尝试和反复比较后,确定了“棍球”运动作为幼儿园特色来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两所幼儿园都把“特色”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在实践中注重多方面协调发展,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突出,重在形成带动发展的氛围,让特色“固化”在幼儿园的建设当中,体现在幼儿园与环境的联动中,渗透在幼儿园常规教学、组织管理中,让特色教育成为一种“场”效应,弥漫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③经验之谈
  幼儿园特色建设五步曲
  周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家长与社会对办园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特色幼儿园建设正在成为家长、学前教育主管部门及幼儿园所关注的热点,迫切希望幼儿园要有特色,有品位。幼儿园特色建设如何建?当问题摆在全园教师面前的时候,大家也都很茫然。开始的头一年,幼儿园在摸索中前行,先后比较了双语、礼仪、美术等,在仔细分析园所自身条件后,最终选择了实践活动作为园所特色来进行建设。其实,按照我园的条件选择美术和双语进行打造,也会建设得有模有样,但是社会上这类所谓的“特色”不可胜数,“操作简单”成效易彰。既然是特色,就是不能“干人一面”,要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
  要建设特色,必须掌握学前教育的主导思想,熟悉先进的教育理念,从特色幼儿园建设的内涵、原则、条件、内容和途径等方面全面考虑,才能找准方向,创建出具有独特、稳定、优质的个性风貌的特色园。幼儿园的发展是创建特色幼儿园的基础,特色是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思考、提炼的成果。这需要相应的园本条件作为基础,包括所处的环境、人文基础、办园理念、发展机制、管理模式、师资建设、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应有鲜明的独特之处和个性特点。
  具体来说,特色幼儿园建设,首要从理念入手,寻找特色基点。理念正确与否要看是否适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次是考虑教师素质和园所文化底蕴。教师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作用十分关键,教师领悟了理念,身体力行,才能结合幼儿发展特点,整合相关课程资源,把理念贯穿到日常教育活动中,融入到幼儿园的发展中,所以必须鼓励支持教师不怕犯错,勇于创新。园所文化是支持特色活动的重要基础,特色建设必须是建立在园所文化之上的,如果与园所文化不匹配,那么这样的特色建设必然是昙花一现。再次,创设符合特色的幼儿活动环境。幼儿一日生活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游戏进行,所以特色建设需要在原有的文化上生成相应的特色环境,这样幼儿才能在其中游戏,特色也才能更好地引领幼儿发展。接着是保障机制到位。因为特色建设是创新,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收获,所以必须做好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园所管理等的修改调整以适应特色建设。最后是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特色建设当中。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尤其对全新的特色建设,我们更需要从家长那里“借脑”。幼儿园特色建设还可以和研究课题相结合,借鉴研究成果。   幼儿园特色建设是一条走向品质园的精品之路,必须立足园所本身客观条件,不能随大流,也不能机械地模仿,否则可能会让园所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所以学习借鉴其他特色园的经验要学其神而不是其形,然后再根据自己园所文化,教师专业素养和幼儿家庭条件等综合分析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特色。
  ④专家指导
  幼儿园如何“长出”特色
  冯婉桢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在努力建成有特色的幼儿园,以争取更多的竞争优势。但是,什么是特色?幼儿园怎么建设才有特色?这些问题也困扰着很多园长。
  特色不只是“人无我有”,可以是“人有我精”
  不少园长都有这样的担心——我想把……作为我们幼儿园的特色,可是很多幼儿园都是这么做的,这能算我们的特色吗?担心背后透露出来的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特色必须是我有别人没有的东西。
  “人无我有”当然是特色,但特色更多的是“人有我精”。这与对“创造”的理解相关。创造一定是无中生有吗?这恐怕很难。事实上,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创造发明都是对前人成果的再造。教育更是这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要素是稳定的。新的教育形态的出现有其历史根基。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教育机构之间有差异,也有共性,这是必然的。
  园长首先要接受和理解自己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园之间的共性。我们同处一个时代背景下,同时接受国家政策的指导与约束,所要达到的目标基本一致。例如,绝大多数的幼儿园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课程都涵盖了五大领域,组织形式有日常生活、游戏和教学活动等。
  其次,园长要在共性之中找差异。不同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存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一个幼儿园使用常见的课程组织形式,但是幼儿的学习质量与效果很好,明显地优于其他幼儿园。这当然是特色了。也就是说,特色可以是教育质量程度上的差异。例如,有幼儿园以尊重儿童为特色。所有的幼儿园都应该尊重儿童,但是在这家幼儿园中教师的言行和整体教育安排都更好地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这就是非常好的特色。这样的特色不是翻新花样,而是追求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特色是“长出来”的,不是“找来”的
  有不少园长跟我提出过这样的请求——您帮我们找个特色来,我们按照您说的做。这样的请求表露出园长没有搞清楚幼儿园特色建设的路径。通常,我会这样回答园长:“特色不是从幼儿园外面找来的,而是从幼儿园里长出来的。”
  幼儿园特色是幼儿园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效的或优秀的教育理念、课程方案、组织形式或教育方法。这些与幼儿园中的园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能力密切相关,与幼儿园所在的社区环境关联甚紧,与幼儿园面对的孩子和家长群体的特点直接相关。例如,有的大学附属幼儿园面对的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热情很高;有的乡镇幼儿园拥有足够的空间和丰富的乡土材料,有充分的条件带着孩子探索自然和发展体能;有的部队下设幼儿园洋溢着部队里雷厉风行的风气,这与整个幼儿园管理系统和家长人群的生活特点有关。所以说,幼儿园有什么特色,能建设成什么特色,不是外人说了算的,幼儿园自己已经有了答案。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和言语的能力,缺乏对幼儿园已有特色的整理、明晰、概括、放大和宣传而已。
  建设特色幼儿园,首先应该是园长和所有教师在自己幼儿园里深耕的一个过程。对于有历史的幼儿园来说,这已经不是问题了。对于近些年比较多的新建幼儿园,可以按照下列步骤来启动工作:第一步,做条件分析。园长和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有什么样的能力水平?幼儿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社区环境中?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幼儿和家长群体?第二步,做发展规划。基于现有的条件,幼儿园可以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幼儿园可以采用什么样的课程模式与教育组织形式?第三步,开展教育行动。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幼儿园可以从哪里获得教育资源?园长和教师不同阶段的行动安排是怎样的?
  同时,要把幼儿园特色建设好,需要与同行和家长开展深度对话。第一,幼儿园应该对已有的实践经验进行梳理,这个过程可以借助于同行和家长的评价来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明确自身的特色。第二,特色是在同行和家长的认识与评价中建立的。同行认可了,幼儿园自身的特色就真的建立了;家长认可了,幼儿园的特色就广为人知了。没有与同行和家长的对话,幼儿园也就无所谓特色了。所以,与同行和家长的深度对话是幼儿园特色建设过程中要始终进行的。
  后记:办学有特色,并不意味着办学水平与“特色”划等号。办学特色是有别于其他园所的独特办学风格.但并不直接反映办学水平.衡量幼儿园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因此,“人无我有”作为特色标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看,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如何、教学质量如何。同样,有些幼儿园并没有打出什么特色口号.也没有刻意突出某些领域.并不意味着其教育教学水平不优秀。所以说特色教育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特色”是手段.是路径,质量才是目的。特色教育必须服务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育质量的特色教育是没有意义的。
其他文献
秋天正是带宝宝上山游玩的好时节,背上昨天整理好的背包,我们去树林寻宝吧!借着寻宝的契机,不仅让宝宝感受到了秋天树木的变化,同时也锻炼了宝宝走、跑、跳等多项身体机能呢.
我园位于靖江市滨江新区江阳社区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这为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我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通过创新家园互动、探索与社区联动、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等举措,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了以幼儿园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幼儿教育新格局,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创新家园互动形式,提高幼儿教育成效  
我有一双小小手,五个手指变变变。用手指可以变出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呢?宝宝快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简单而有趣的手指画吧。  行动依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5~6岁幼儿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手指印  家长准备好一张白纸、若干颜料,让宝宝用手指沾颜料按指印,可以用五个不同的手指分别按出指印。  丰富多彩的指印娃娃  家长请宝宝思考指印宝宝可以做什么,如表情动作
所谓沙土游戏,就是儿童通过想象,使用沙和土为基本材料进行建构和构想的一种游戏活动.所谓沙土体验馆,就是以本园户外场地为基本空间,创设以沙和土为主题的自然生态游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