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数是联系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纽带,高中阶段引进导数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形态,掌握函数思想,搞清曲线的切线问题,学好其他学科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在中学数学教学及解题过程中,可以利用导数思想解决诸如函数(解析式、值域、最(极)值、单调区间等)问题、切线问题、不等式问题、数列问题以及实际应用等问题。
【关键词】导数;新课程;应用
导数在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是联系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纽带,是联系多个章节内容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一、导数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的地位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是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构成的。必修课程是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选修课程是在完成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希望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修。选修课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等组成。在系列1和系列2中都选择了导数及其应用。显然,导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导数在解题中的应用
导数作为高中新教材的新增内容,有广泛的应用性,为解决函数、切线、不等式、数列、实际等问题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使它成为新教材高考试题的热点和命题新的增长点。
(一)利用导数解决函数问题
利用导数可以求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值域,求函数的最(极)值,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例1 设函数y=ax3+bx2+cx+d的图像与y轴交点为P点,且曲线在P点处的切线方程为12x-y-4=0,若函数在x=2处取得极值0,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解 因为函数y=ax3+bx2+cx+d的图像与y轴交点为P点,所以P点的坐标为(0,d),又曲线在P点处的切线方程为y=12x-4,P点坐标适合方程,从而d=-4,又切线斜率k=12,故在x=0处的导数y′|x=0=12,而y′=3ax2+2bx+c,y′|x=0=c,从而c=12,又函数在x=2处取得极值0,所以解12a+4b+12=0,8a+4b+20=0。解得a=2,b=-9,所以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2x3+9x2+12x-4。
例2 求函数f(x)= - 的值域。
解:f(x)定义域为[-1/2,+∞),由于f′(x)= - = ,又2 - = ,可见当x>-1/2时,f′(x)>0.所以f(x)= - 在[-1/2,+∞)上是增函数。而f(-1/2)=- /2,所以函数f(x)= - 的值域是[- /2,+∞)。
例3 求函数f(x)=x3-3x在[-3,3/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由于f′(x)=3x2-3=3(x2-1)=3(x+1)(x-1),则当x∈[-3,-1)或x∈(1,3/2]时,f′(x)>0,所以[-3,-1],[1,3/2]为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当x∈(-1,1)时,f′(x)<0,所以[-1,1]为函数f(x)的单调减区间。又因为f(-3)=-18,f(-1)=2,f(1)=-2,f(3/2)=-9/8,所以,当x=-3时,f(x)取得最小值-18;当x=-1时,f(x)取得最大值2。
例4 求f(x)=x3+3/x的单调区间。
解:f(x)定义域为(-∞,0)∪(0,+∞),又f′(x)=3x2-3/x2= ,由f′(x)>0,得x<-1或x>1;又由f′(x)<0,得-1 (二)利用导数解决切线问题
例5 已知抛物线C1:y=x2+2x和C2:y=-x2+a,如果直线l同时是C1和C2的切线,称I是C1和C2的公切线,求公切线l的方程。
解 由C1:y=x2+2x,得y′=2x+2,所以曲线C1在点P(x1,x12+2x1)的切线方程是y-(x12+2x1)=(2x1+2)(x-x1),即y=(2x1+2)x-x12。 (1)
由y=-x2+a,得y′=-2x,所以曲线C2在点Q(x2,-x22+a)的切线方程是y-(-x22+a)=-2x2(x-x2),即y=-2x2x+x22+a。 (2)
若l是过P与Q的公切线,则(1)(2)表示的是同一直线,所以2x1+2=-2x2,-x12=x22+a。 消去x2,得2x12+2x1+1+a=0,由题意知△=4-4×2(1+a)=0,所以a=-1/2,则x1=x2=-1/2,即点P与Q重合,此时曲线C1和C2有且仅有一条公切线,且公切线方程为x-y+14=0。
(三)利用导数解决不等式问题
例6 求证:不等式x- 证明 构造函数f1(x)=ln(1+x)-(x- ),则f1′(x)= -1+x= >0。
得知y=f1(x)在[0,+∞)上单调递增,又因为x>0,所以f1(x)>f1(0)=0,即ln(1+x)>x- 成立。又构造函数f2(x)=x- -ln(1+x),则f2′=1- - = >0。y=f2(x).在[0,+∞)上单调递增,又x>0,则f2(x)>f2(0)=0,即x- >ln(1+x)成立.综上,原命题成立。
(四)利用导数解决数列问题
例7 求和:1+2x+3x2+…+nxn-1(其中x≠0,x≠1)。
解 注意到nxn-1是xn的导数,即(xn)′=nxn-1,可先求数列{xn}的前n和x+x2+…xn= = ,然后等式两边同时对x求导,有1+2x+3x2+…nxn-1= = 。
三、结束语
导数及其应用是微积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有力工具,它全面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既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又给学生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总之,开设导数不仅促进学生全面认识了数学的价值,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也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微积分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上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1
【关键词】导数;新课程;应用
导数在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是联系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纽带,是联系多个章节内容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一、导数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的地位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是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构成的。必修课程是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选修课程是在完成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希望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修。选修课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等组成。在系列1和系列2中都选择了导数及其应用。显然,导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导数在解题中的应用
导数作为高中新教材的新增内容,有广泛的应用性,为解决函数、切线、不等式、数列、实际等问题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使它成为新教材高考试题的热点和命题新的增长点。
(一)利用导数解决函数问题
利用导数可以求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值域,求函数的最(极)值,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例1 设函数y=ax3+bx2+cx+d的图像与y轴交点为P点,且曲线在P点处的切线方程为12x-y-4=0,若函数在x=2处取得极值0,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解 因为函数y=ax3+bx2+cx+d的图像与y轴交点为P点,所以P点的坐标为(0,d),又曲线在P点处的切线方程为y=12x-4,P点坐标适合方程,从而d=-4,又切线斜率k=12,故在x=0处的导数y′|x=0=12,而y′=3ax2+2bx+c,y′|x=0=c,从而c=12,又函数在x=2处取得极值0,所以解12a+4b+12=0,8a+4b+20=0。解得a=2,b=-9,所以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2x3+9x2+12x-4。
例2 求函数f(x)= - 的值域。
解:f(x)定义域为[-1/2,+∞),由于f′(x)= - = ,又2 - = ,可见当x>-1/2时,f′(x)>0.所以f(x)= - 在[-1/2,+∞)上是增函数。而f(-1/2)=- /2,所以函数f(x)= - 的值域是[- /2,+∞)。
例3 求函数f(x)=x3-3x在[-3,3/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由于f′(x)=3x2-3=3(x2-1)=3(x+1)(x-1),则当x∈[-3,-1)或x∈(1,3/2]时,f′(x)>0,所以[-3,-1],[1,3/2]为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当x∈(-1,1)时,f′(x)<0,所以[-1,1]为函数f(x)的单调减区间。又因为f(-3)=-18,f(-1)=2,f(1)=-2,f(3/2)=-9/8,所以,当x=-3时,f(x)取得最小值-18;当x=-1时,f(x)取得最大值2。
例4 求f(x)=x3+3/x的单调区间。
解:f(x)定义域为(-∞,0)∪(0,+∞),又f′(x)=3x2-3/x2= ,由f′(x)>0,得x<-1或x>1;又由f′(x)<0,得-1
例5 已知抛物线C1:y=x2+2x和C2:y=-x2+a,如果直线l同时是C1和C2的切线,称I是C1和C2的公切线,求公切线l的方程。
解 由C1:y=x2+2x,得y′=2x+2,所以曲线C1在点P(x1,x12+2x1)的切线方程是y-(x12+2x1)=(2x1+2)(x-x1),即y=(2x1+2)x-x12。 (1)
由y=-x2+a,得y′=-2x,所以曲线C2在点Q(x2,-x22+a)的切线方程是y-(-x22+a)=-2x2(x-x2),即y=-2x2x+x22+a。 (2)
若l是过P与Q的公切线,则(1)(2)表示的是同一直线,所以2x1+2=-2x2,-x12=x22+a。 消去x2,得2x12+2x1+1+a=0,由题意知△=4-4×2(1+a)=0,所以a=-1/2,则x1=x2=-1/2,即点P与Q重合,此时曲线C1和C2有且仅有一条公切线,且公切线方程为x-y+14=0。
(三)利用导数解决不等式问题
例6 求证:不等式x-
得知y=f1(x)在[0,+∞)上单调递增,又因为x>0,所以f1(x)>f1(0)=0,即ln(1+x)>x- 成立。又构造函数f2(x)=x- -ln(1+x),则f2′=1- - = >0。y=f2(x).在[0,+∞)上单调递增,又x>0,则f2(x)>f2(0)=0,即x- >ln(1+x)成立.综上,原命题成立。
(四)利用导数解决数列问题
例7 求和:1+2x+3x2+…+nxn-1(其中x≠0,x≠1)。
解 注意到nxn-1是xn的导数,即(xn)′=nxn-1,可先求数列{xn}的前n和x+x2+…xn= = ,然后等式两边同时对x求导,有1+2x+3x2+…nxn-1= = 。
三、结束语
导数及其应用是微积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有力工具,它全面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既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又给学生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总之,开设导数不仅促进学生全面认识了数学的价值,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也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微积分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上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