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萤火一般的妈妈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etchupb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春节,本应热热闹闹,欢快度过,在现在看来显得格外冷清。没有鞭炮,没有走亲访友,没有装饰的红色,没有满桌的饭菜香,连人们脸上的笑容都消失不见,悲伤、恐慌、痛苦和愤怒取而代之,填满了2020新年的开端,只因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这场疫情。
  我的妈妈就是在这场疫情中战斗的人。她本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1月25日,一条紧急通知将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全部召回到工作岗位,自此便开始了近两个月几乎无休的工作。因防控需要,武汉实施封城措施,小区也进一步封闭,武汉一千多万居民只能依靠社区提供生活物资,于是,妈妈也成为了疫情期间最忙人员之一。
  在小区封闭管理这样的严格规定下,既要限制居民的出入次数,又要使居民的生活得到保障,特别是重症病人——需要购买特定药品。因社区人员不够,妈妈主动承担起社区药品采集工作,并与同事一起发放“爱心菜”。药品采集这个工作需要十分细心,在收集居民医保病历、医保卡及药品名称等信息,在药品的采购及发放等环节不能出任何差错,事关居民的生命,事关家庭的圆满,她每日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对待工作,努力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
  她更加的忙了,每天能与妈妈说话的时间都没有几分钟。早上八点上班,晚上十点下班,超过十二小时的工作时间似乎已成为常态。满身疲惫的妈妈回到家后,工作可还没束,晚上还要继续做表格,整理数据,与病人家属联系并安慰他们不要担心,一直到凌晨才能睡觉。
  在这期间,总有让我担心的事情发生。小区有一位居民患者,在医院无法收治病人的情况下找到居委会,情绪激动地让社区人员给他安排医院,妈妈与他耐心解释,可他硬是纠缠,在办公室里坐了一上午。后来妈妈描述这件事情的时候是轻描淡写的,可听者却胆战心惊,因为大家早已知道病毒的危险性,让妈妈与患者在同一空间待一上午是冒了多大的风险,而妈妈又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与他解释了一上午,最终让患者心平气和地回家自我隔离。
  有时妈妈能够幸运地提前下班,在家吃一顿晚饭,可这并没有像平时一样轻松。一通通家属电话打进来,着急的语气让媽妈无心吃饭,只得先解决好他们的问题,安抚好家属的心情后再重回饭桌,而这时候,饭菜早已凉了。
  因多种缘故,外婆曾几次劝过妈妈放弃,让她换个轻松点的工作,但妈妈每次都会干脆地拒绝。我也问过她原因,她只是告诉我,“这是我的责任,要是社区的人都辞职了。居民怎么办?他们怎么生活?”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无需多言,只需责任二字,就让我明白的妈妈的工作之重要性,以及她对居民的热情,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之后我与外婆达成一致,不再劝说妈妈放弃工作,而是加倍的支持她,为她做好后勤工作,让她回到家后可以安心、舒服地入睡。
  像妈妈所说的“责任”二字一样,这简单的词汇聚了不简单的力量。多少人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付出,他们可以是任何岗位、任何年龄,用任何种方式,只为战胜病毒,还生活一片祥和。
  鲁迅先生曾说过,“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妈妈正如萤火一般,在疫情中散着热,发着光。
  待硝烟散尽,等妈妈回家!
  指导老师点评:文章讲述了妈妈参与一线抗击疫情的故事,作为普通的社区工作者中的一份子,妈妈坚守岗位,忘我付出,承担了比任何时候都要繁重的工作,作者对此进行了深情地叙述,传达出逐渐懂事的女儿对妈妈的理解、支持与爱。如萤火一般的妈妈,既是一种精神,又正是这场疫情中英雄的平凡武汉人的真实写照。
其他文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居庙堂之高,它是昆曲京剧、诗词歌赋;处江湖之远,它是传统节日、生活习俗。博大精深如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究竟扎在哪里?我想,一束小巧而精致的中国结是对这一问题的最佳诠释。  红色,是中国结最显眼的特点,也是古往今来中国的国色。红色大气而端庄,体现的是华夏儿女之自信自强;红色热情而奔放,体现的是中国人民之热情好客;红色吉祥而喜庆,体现的是人民寄托于此的美好愿景。在如今,红色
葛洲潮文学社简介  葛洲潮文学社成立于1981年,至今出版社刊《葛洲潮》139期。社刊中的众多栏目已成为很有影响力的精品栏目,例如“激扬文字”“且行且歌”“菁菁校园”……社刊里的文章经常被省市校园文学刊物选登。社刊先后荣获“2016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年度成果奖”,第五届全国校园文学成果“社团报刊”一等奖。社团负责人毛群老师于2016年被授予“全国校园文学十佳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文学社早期毕业的社员
文 题 展 示  请以“未来的交通工具”为话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800。  命 题 分 析  “未来的交通工具”是一个话题,除题目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提示材料,所以,我们就要紧扣这个话题来写。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写作对象,“未来的”,是时间范围的限定词,它是指要写的东西是现在所没有的,不能和现有的东西重复,例如,已经投入生产的无人驾驶汽车、磁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你从《包身工》里的“芦柴棒”、《药》里面的夏瑜、《记念刘和珍君》里的刘和珍、《沁园春·长沙》里描述的某位革命进步学生这四个人物之中,选择一个人物,想象他通过时空隧道穿越到今天的中国,在对当前社会生活尤其是青年人的学习生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参加你所在学校2019年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请你为他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演讲内容切合原文人物形象
一  “见过紫外线消毒灯吗?”柳林问我。  “嗯,见过,我家碗柜里就有一个。”我回答道。  “对,就是那种灯。在餐具上照一小会儿,细菌的DNA被破坏了,然后成片死亡。当伽马射线暴来的时候,我们就会跟你家盘子上的脏东西一样,脏器停工,皮肤大面积脱落,甚至整个儿被烤焦!这样解释,你懂了吗?”  柳林转过身,将眼镜取下,缓缓说道:“我宁可你没把石牌带回来——那样的话,我们至少现在不会恐慌。细菌被消毒灯杀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是10套高考试卷中使用人数最多的一套,试卷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国Ⅰ卷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目标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  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
近代语言学家杨树达先生在其《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中通过举例指出了文言文省句现象。他说:“古人文中,常有省略一句者,其所以省略之故,有由于说者语急不及尽言,而记事者据其本真以达之者;有由于执笔者避繁而省去者。”这说明,古文中分句的省略虽然较句子成分省略要少,但它确实存在,而且会给我们阅读古文带来很大障碍。了解它,我们才能顺畅地阅读;掌握它,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文意。还原所省分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据上探下
他朝向虛无坠落。  冰冷的针头粗暴地插入脖颈,一双因布满血丝而赤红的眼睛猛然睁开。机师失去意识的时间不长——驾驶服自动注射的药物使他在昏迷后仅仅片刻便再度清醒。重新汇集的缕缕思绪将他的内心纠缠,带来一个个存在于脑海深处、并不断上浮的疑问。旋即,他吸了一口气,痛苦刺入了他的胸膛。他伸手扯下了面罩破碎的头盔,感到一丝夹杂着机油与臭氧气味的风拂过脸颊。  这肯定有什么问题。你正身处全密闭的驾驶舱,除非…
身处太平盛世如虹,勿忘军旅铁马秋风。安定环境当思来之不易,家国情怀当存于世人之心。  几千年漫漫征程,多少腥风血雨,先辈们曾走过绿茵花溪,也踏过枯骨万里。即使有那些凉薄甘苦,我们的祖国也依旧能披荆斩棘、行歌万里。千年之后,江河依然滚滚向东,民族意志永远向前,永远所向披靡。因为无数爱国志士舍小家顾大家,他们深知没有国家的太平盛世,哪来小家的幸福安宁?他们满腔壮志,以国之事做家之事,心系天下,兼济苍生
编者按  2019年起,部分地区的新高一学生将使用新教材。新教材“课内外读物建议”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还增加了《老子》《史记》,选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另外,新教材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二分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教育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