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学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ai19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學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学,更是教师在教学中跨学科知识间的链接为学生指明方向;更是学生多学科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为自己开辟道路;更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呈现为彼此创造思维碰撞的火花。那么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学科点缀和知识的累加,而要切实发挥不同学科资源的效能和作用。其次,学科融合不能喧宾夺主,而在于增进目标学习的有效性。最后,学科融合是一种自然的介入和参与,而不是有意为之。
  关键词:学科融合;文化理解;美术欣赏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042-01
  时下,关于学科融合的话题已是教育教学中最为关注和谈论的热点之一。在我近两年的学习、实践、思考中,也有了一些浅显的理解:“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学,更是教师在教学中跨学科知识间的链接为学生指明方向;更是学生多学科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为自己开辟道路;更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呈现为彼此创造思维碰撞的火花。笔者将以美术欣赏课《画马名家韩幹》为例,谈谈对学科融合的认识和思考。
  众所周知知识的生成和产生,从来不是割裂的。人类的知识具备链条式、网状线的发展特点,新知识在旧知识基础上不断拓展和衍生,新知和旧知存在连接点,彼此间是有着很强的联结关联的,属于同一个系统而非零星分布。因为这个特点,人类的知识体系才会不断地完善和严谨。从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得出: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就成为了所有知识内在链接两条学习通道。自然科学常常以线性的方式发展和存在,缺少某个知识或概念常常影响整体的学科发展,并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影响后续的发展;而人文学科虽然不像自然科学那么严谨和系统,但是其蕴藏的生命和生活的价值、意义,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
  一“学科融合”教学内涵的构建
  学科融合是什么?在教育教学中我把它比喻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他山之石”是谁的石?是怎样的石?又攻的是谁家的玉?又譬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怎样的看?是从哪里看?这些思考,都源于学科融合是以多学科资源的参与和介入,但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学和跨学科相似知识的叠加。
  在有效地化解教学难题的同时,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科融合虽是不同学科元素的参与和认知,但有统整,有主次,有多门学科知识的融入,更要有主导学科的个性和特质。也就是说,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主导学科是认知的对象和目标,其他学科是方法和手段,这些作为方法和手段的学科是学习上的资源供给和智力支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好主导学科,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认知视野。为学生成长建立“学科融合”式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他山之石”就是多学科资源的参与和介入,是知识链内在联结解决问题之石,攻的是主导学科核心问题,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思维之玉。
  首先,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学科点缀和知识的累加,而要切实发挥不同学科资源的效能和作用。其次,学科融合不能喧宾夺主,而在于增进目标学习的有效性。最后,学科融合是一种自然的介入和参与,而不是有意为之。
  2.核心素养下的人文学科
  基于以上观点结合小学现阶段具备人文学科特质的“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有着相存相融的特点。通过这三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审美判断”有着鲜明的审美教育的特征,旨在通过学生对作品、现实活动、审美对象等,进行体验、欣赏、感知、评价、判断、表现、创造美的能力与表达。而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音乐文化理解”、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文化理解”不谋而合的都提到了“文化理解”一词,看来人文学科都十分注重体现人文素养的积淀和文化认同的角度,通过学生欣赏、借鉴、分析、理解、辨别各类作品、现象等确立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观念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3.“学科融合”下的美术欣赏
  在讲授欣赏课《画马名家韩幹》时,以学科融合式教学为依托,借助人文学科的特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共性,结合“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指出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课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从了解韩幹的生平开始,关注他的人生经历,体会他的艺术品质,欣赏他的艺术作品,体会他的艺术风格,感受他的艺术魅力。学会以中国古代绘画名家名作为专题进行欣赏的方法,借助古代艺术名家对“韩幹画马”的艺术评论和古代书画史的记载,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审美标准、艺术特色、传统文化等,通过这样的学习才能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真正含义。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能站在中国美术史的长河中以古代审美角度进行作品的赏析,去了解作品的艺术语言和文化情境;还要用当代的审美眼光去审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经典名作。通过这样学科融合式美术欣赏教学、联结多学科智慧,借古开今,以更专业的角度开展中国古典绘画欣赏教学的新方式。
  从美术教育的角度看人文素养的培养,笔者认为是分为两个层面的,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二是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学习美术史了解中国古代经典名作,有助于学生审美体验,有助于“图像识读”和“文化理解”也有助于美术创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3]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
  [4]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8
  [5]侯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拿破仑终结于滑铁卢,但其转折的决定点,是在莫斯科的失败。笔者认为,安倍解散众院大选,则标志其执政也走到这样一个由盛及衰的转折点。表面看来这次安倍是“未雨绸缪”,但实则也是形势所迫的被动之举。  安倍眼下面临三大压力。首先,“安倍经济学”出师不利,成效不彰。“量化宽松”等表层刺激未使“饱和萧条型”的日本经济焕发活力,反而导致贸易逆差屡创新高;增税则直接引爆物价上涨,令本已疲软的消费更受压抑。
摘 要: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能自我评价和反思,自我调整学习策略,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以环县曲子镇范家湾小学的3-5年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性别、学习成绩、教师接纳水平、智商水平评估、同伴接纳水平与自我评价的关系五个方面设计问卷,开展调查,分析与探究小学生自我评价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评价;现状;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
目的:观察为患者应用抗生素可导致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考查数据。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应用抗生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我所讲的是创新引领未来的主题。如果要谈论未来,我们可以先关心一下现状。  首先,当下,在一些西方国家,英特网的访问更为丰富、更为先进,在欧洲大约有30%的人口还没有机会获得英特网的访问机会。这个比例在美洲占到了39%的人口,而在亚洲要高得多,大约2/3的人口还在等着可以访问英特网。所以还有40亿的人口仍然没有机会访问英特网。  第二个问题,现在所有的人都在谈论大数据,大数据当然非常有用。但我们也知
金融危机表明,没有永远正确的国家,也就是说每个国家都会出错,每个国家都在面对挑战。  从经贸的角度看,中美两国之间相互的猜疑和不信任在加深。我认为,目前疑虑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美两国還没有完全适应彼此。对美国而言,中国意味着挑战。长久以来,双方在调解分歧上都面临很多困难。这种推拉现象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第二个原因是,当前中美双方都面临着领导层过渡。  从经济角度看,中国更趋向国有经济、国有单位
摘要:当今幼儿园对于游戏教学的开展非常重视,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发生,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还给孩子们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如何利用身边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游戏教学,是我们目前最需要思考的策略。针对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在游戏教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策略,顺应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使幼儿在游戏教学活动中获得快乐,茁壮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活动教学;不足;實践策略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