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概念是抽象的,这和小学生的思维相矛盾,这就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值得数学教师认真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数学概念;小学;问题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传统教学模式逐步被高效课堂替代。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被大量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过,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概念的引入太过简单粗暴
数学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直接给出一个新的概念,先让学生背会,然后用练习题检测其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过于仓促,记得快忘得也快。
2.不重视概念的应用
部分教师觉得学生只要把概念背会了,也就会用了。实际上学生只是记住了概念,而不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在引入数学概念之后,部分教师没有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概念的本质,没有让学生认识概念的原型,没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的欲望,学生自然不会在生活中应用。如果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其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学生吃的永远是“夹生饭”,这会影响其以后的学习。
二、如何有效进行概念教学
1.注重新概念的有效引入
数学概念是很抽象的,所以教师在引入新概念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顺其自然,不能直接给出。教师还要让学生觉得概念的引入合情合理,易于理解,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良好开端。
概念的引入,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入手,一种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小数”一课时,先创设给某位学生测量身高和体重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小数的产生过程,从而引出课题。接着出示超市里用小数标示的商品的价格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认清概念本质
认清概念本质,就是要认清包含在定义中的关键词。所以在概念教学中,只阐明概念的实际意义是不够的,还应挖掘其本质和内在联系,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理解“同时乘或除以”的含义,提醒学生不要忽略“零除外”这个特殊的条件。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或让学生举例验证,从而发现问题。从引入概念到明确概念,再到举出验证的实例,这样一个完整的概念认知的过程就形成了。
3.强化应用概念
强化应用是巩固和内化概念的主要方法。学生在接触到数学概念以后,一定要通过具体例子,认清概念的本质。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强化应用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运用概念去认识同类事物,能使学生对概念本质有一定的理解。而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能使他们很快地投入对新概念的探索,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提升其创造力。另外,教师通过学生的错解和反例等来进行展示辨析,有助于学生巩固概念。例如“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教师在引入概念后,可以给出几个数,让学生判断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让学生总结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或合数的方法。学生通过用概念判断某一事物是否属于其所反映的具体对象,就能更扎实地掌握这一概念。
综上所述,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法,千万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要在思想上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有足够的认识,明确概念教学的目的,准确把握教学过程,加强练习检测,及时反馈问题,概念教学将会更上一层楼,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概念;小学;问题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传统教学模式逐步被高效课堂替代。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被大量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过,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概念的引入太过简单粗暴
数学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直接给出一个新的概念,先让学生背会,然后用练习题检测其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过于仓促,记得快忘得也快。
2.不重视概念的应用
部分教师觉得学生只要把概念背会了,也就会用了。实际上学生只是记住了概念,而不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在引入数学概念之后,部分教师没有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概念的本质,没有让学生认识概念的原型,没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的欲望,学生自然不会在生活中应用。如果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其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学生吃的永远是“夹生饭”,这会影响其以后的学习。
二、如何有效进行概念教学
1.注重新概念的有效引入
数学概念是很抽象的,所以教师在引入新概念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顺其自然,不能直接给出。教师还要让学生觉得概念的引入合情合理,易于理解,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良好开端。
概念的引入,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入手,一种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小数”一课时,先创设给某位学生测量身高和体重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小数的产生过程,从而引出课题。接着出示超市里用小数标示的商品的价格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认清概念本质
认清概念本质,就是要认清包含在定义中的关键词。所以在概念教学中,只阐明概念的实际意义是不够的,还应挖掘其本质和内在联系,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理解“同时乘或除以”的含义,提醒学生不要忽略“零除外”这个特殊的条件。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或让学生举例验证,从而发现问题。从引入概念到明确概念,再到举出验证的实例,这样一个完整的概念认知的过程就形成了。
3.强化应用概念
强化应用是巩固和内化概念的主要方法。学生在接触到数学概念以后,一定要通过具体例子,认清概念的本质。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强化应用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运用概念去认识同类事物,能使学生对概念本质有一定的理解。而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能使他们很快地投入对新概念的探索,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提升其创造力。另外,教师通过学生的错解和反例等来进行展示辨析,有助于学生巩固概念。例如“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教师在引入概念后,可以给出几个数,让学生判断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让学生总结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或合数的方法。学生通过用概念判断某一事物是否属于其所反映的具体对象,就能更扎实地掌握这一概念。
综上所述,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法,千万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要在思想上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有足够的认识,明确概念教学的目的,准确把握教学过程,加强练习检测,及时反馈问题,概念教学将会更上一层楼,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