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种植模式
一般300cm一带,种12行小麦、3行甘薯、两行夏玉米(见下图)。
二、主要栽培技术
(一)小麦
选用高产优质品种,半冬性品种于10月上中旬,春性品种于10月中下旬适期播种,行距20cm,隔三行留36cm宽垄。一般亩产400kg以上。
1.播种技术
(1)施足底肥:可亩施优质有机肥2000~3000kg,硫铵30kg,过磷酸钙50kg左右,有条件的还可亩施硫酸钾1.5kg。
(2)适期精量播种:一般亩播量6~10kg,根据品种和播期适当选择。
2.冬管技术
一般在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好冬水,待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以破锄板结,疏松土壤,除草保墒。浇水量不宜过大。
3.春管技术
(1)及时中耕:早春以中耕为主,消灭杂草,破除板结,增问保墒,促苗早发。
(2)及时追肥浇水:中强筋小麦品种 拔节后两级分化明显时,采取肥水齐攻,一般亩追施20~25kg硝铵,或15~20kg尿素。
4.中后期管理
(1)适时浇水与控水:拔节孕穗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此时土壤含水量,壤土在18%以下时应及时浇水,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种植中强筋小麦专用品种的田块,在开花后应注意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在浇好孕穗水或扬花水的基础上一般不在灌水,尤其要避免麦黄水。弱筋型小麦品种还可在灌浆高峰期浇好灌浆水,对提高粒重有明显的效果。
(2)因地制宜,搞好“一喷三防”和叶面喷肥:小麦生长后期,由于根系老化,吸收功能减弱,且土壤中营养元素减少,往往有些地块表现某种缺肥症状,根据情况叶面喷洒一些营养元素能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和抵御灾害能力,能明显地提高粒重。对于强筋型品种麦田应喷洒1~2%的尿素溶液;对贪青晚熟或缺磷钾田块喷洒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每亩用量150g左右,加水50kg;一般田块,可喷洒小麦多元复合肥,每亩用量100g左右,加水50kg。
5.适时收获
小麦适宜收获期是在蜡熟中期,此期子粒饱满,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最优,用手指掐麦粒,可以出现痕迹,叶片全部变黄,子粒含水量在20%左右。若采用联合收割机械收获可适当放晚。
(二)甘薯
选用高产、优质、脱毒种苗,3月10日育苗,4月底扦插,株距27cm,亩载2500株,一般亩产鲜薯3000kg左右。
1.选用脱毒良种,壮秧扦插
脱毒薯苗栽后成活快,一般可增产30%左右。应选用长23cm,有5~7个大叶,百株鲜重0.8~1kg的壮秧进行扦插。
2.适时栽植,合理密植
麦套甘薯在4月底扦插,采用秧苗平直浅插的方法较好,能够满足甘薯根部好气喜温的要求,因而结薯多,产量高。按株距27cm左右栽植,一次栽齐,确保全部成活。
3.合理施肥,及时浇水,中耕除草
一般田块可亩施尿素15~20kg、磷肥25kg、钾肥10~15kg;磷、钾肥底施或穴施,氮肥在团棵期追施。另外,中后期还应叶面喷施多元素复合微肥2~3次。
根据情况要浇好缓苗水、团棵水、甩蔓水和回秧水,特别是处暑前后注意及时浇水,防止茎叶早衰。
在甘薯封垄前,一般要中耕除草2~3次,通过中耕保持表土疏松无杂草。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化学除草,灭草效果好。
4.搞好秧蔓管理。
一般在栽后60~110d,正出于高温多雨季节,土壤中肥料分解快,水分供应充足,有利于茎叶生长,容易形成徒长,力促块根继续膨大是田间管理的重点。应克服翻蔓的不良习惯,坚持提蔓不翻秧,若茎叶有徒长趋势,可采取掐尖、扣毛根、剪老叶等措施进行调控。
5.适时收获、贮藏
适宜的收获期一般在15℃左右,块根停止膨大,在地温降到12℃以前收获完毕,晾晒贮藏。
(三)夏玉米
选用竖叶大穗型品种,5月下旬在畦埂两侧各播种1行,株距22cm,亩种植2000株左右,一般亩产玉米300kg。
1.适时播种
一般麦垄套种时间适时掌握在麦收6~8d。
2.科学管理,巧用肥水
(1)苗期管理:为使玉米苗期达到“苗齐、苗匀、苗壮”的目的,苗期管理要突出一个“早”字。麦套玉米在麦收后,要早灭茬、早治虫、早定苗,争主动,促壮苗早发。
(2)中期管理:中期是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决定玉米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在播种后25~30d,可见9~10片叶,一般亩追施碳铵15kg,过磷酸钙10kg。播种后45d,展开叶12~13片,可见17~18片叶,亩追施碳铵10kg。并根据土壤墒情重点浇好抽雄水。
(3)后期管理:玉米生长后期要以防止早衰为目的。对出现脱肥的地块,用2%的尿素加磷酸二氢钾150g加水50kg进行叶面喷施。此期应浇好灌浆水,并酌情浇好送老水。
3.适时收获
玉米果穗苞叶变黄,子粒变硬,果穗中部子粒乳腺消失,子粒尖端出现黑色层,含水量降到33%以下时,为收获标准。
一般300cm一带,种12行小麦、3行甘薯、两行夏玉米(见下图)。
二、主要栽培技术
(一)小麦
选用高产优质品种,半冬性品种于10月上中旬,春性品种于10月中下旬适期播种,行距20cm,隔三行留36cm宽垄。一般亩产400kg以上。
1.播种技术
(1)施足底肥:可亩施优质有机肥2000~3000kg,硫铵30kg,过磷酸钙50kg左右,有条件的还可亩施硫酸钾1.5kg。
(2)适期精量播种:一般亩播量6~10kg,根据品种和播期适当选择。
2.冬管技术
一般在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好冬水,待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以破锄板结,疏松土壤,除草保墒。浇水量不宜过大。
3.春管技术
(1)及时中耕:早春以中耕为主,消灭杂草,破除板结,增问保墒,促苗早发。
(2)及时追肥浇水:中强筋小麦品种 拔节后两级分化明显时,采取肥水齐攻,一般亩追施20~25kg硝铵,或15~20kg尿素。
4.中后期管理
(1)适时浇水与控水:拔节孕穗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此时土壤含水量,壤土在18%以下时应及时浇水,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种植中强筋小麦专用品种的田块,在开花后应注意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在浇好孕穗水或扬花水的基础上一般不在灌水,尤其要避免麦黄水。弱筋型小麦品种还可在灌浆高峰期浇好灌浆水,对提高粒重有明显的效果。
(2)因地制宜,搞好“一喷三防”和叶面喷肥:小麦生长后期,由于根系老化,吸收功能减弱,且土壤中营养元素减少,往往有些地块表现某种缺肥症状,根据情况叶面喷洒一些营养元素能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和抵御灾害能力,能明显地提高粒重。对于强筋型品种麦田应喷洒1~2%的尿素溶液;对贪青晚熟或缺磷钾田块喷洒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每亩用量150g左右,加水50kg;一般田块,可喷洒小麦多元复合肥,每亩用量100g左右,加水50kg。
5.适时收获
小麦适宜收获期是在蜡熟中期,此期子粒饱满,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最优,用手指掐麦粒,可以出现痕迹,叶片全部变黄,子粒含水量在20%左右。若采用联合收割机械收获可适当放晚。
(二)甘薯
选用高产、优质、脱毒种苗,3月10日育苗,4月底扦插,株距27cm,亩载2500株,一般亩产鲜薯3000kg左右。
1.选用脱毒良种,壮秧扦插
脱毒薯苗栽后成活快,一般可增产30%左右。应选用长23cm,有5~7个大叶,百株鲜重0.8~1kg的壮秧进行扦插。
2.适时栽植,合理密植
麦套甘薯在4月底扦插,采用秧苗平直浅插的方法较好,能够满足甘薯根部好气喜温的要求,因而结薯多,产量高。按株距27cm左右栽植,一次栽齐,确保全部成活。
3.合理施肥,及时浇水,中耕除草
一般田块可亩施尿素15~20kg、磷肥25kg、钾肥10~15kg;磷、钾肥底施或穴施,氮肥在团棵期追施。另外,中后期还应叶面喷施多元素复合微肥2~3次。
根据情况要浇好缓苗水、团棵水、甩蔓水和回秧水,特别是处暑前后注意及时浇水,防止茎叶早衰。
在甘薯封垄前,一般要中耕除草2~3次,通过中耕保持表土疏松无杂草。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化学除草,灭草效果好。
4.搞好秧蔓管理。
一般在栽后60~110d,正出于高温多雨季节,土壤中肥料分解快,水分供应充足,有利于茎叶生长,容易形成徒长,力促块根继续膨大是田间管理的重点。应克服翻蔓的不良习惯,坚持提蔓不翻秧,若茎叶有徒长趋势,可采取掐尖、扣毛根、剪老叶等措施进行调控。
5.适时收获、贮藏
适宜的收获期一般在15℃左右,块根停止膨大,在地温降到12℃以前收获完毕,晾晒贮藏。
(三)夏玉米
选用竖叶大穗型品种,5月下旬在畦埂两侧各播种1行,株距22cm,亩种植2000株左右,一般亩产玉米300kg。
1.适时播种
一般麦垄套种时间适时掌握在麦收6~8d。
2.科学管理,巧用肥水
(1)苗期管理:为使玉米苗期达到“苗齐、苗匀、苗壮”的目的,苗期管理要突出一个“早”字。麦套玉米在麦收后,要早灭茬、早治虫、早定苗,争主动,促壮苗早发。
(2)中期管理:中期是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决定玉米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在播种后25~30d,可见9~10片叶,一般亩追施碳铵15kg,过磷酸钙10kg。播种后45d,展开叶12~13片,可见17~18片叶,亩追施碳铵10kg。并根据土壤墒情重点浇好抽雄水。
(3)后期管理:玉米生长后期要以防止早衰为目的。对出现脱肥的地块,用2%的尿素加磷酸二氢钾150g加水50kg进行叶面喷施。此期应浇好灌浆水,并酌情浇好送老水。
3.适时收获
玉米果穗苞叶变黄,子粒变硬,果穗中部子粒乳腺消失,子粒尖端出现黑色层,含水量降到33%以下时,为收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