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皮鞋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脚上穿着那双布鞋,我昂首挺胸地站在人生新一轮的起跑线上。
  我是一个从单亲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拉扯大,她常用别人不穿的旧衣裳给我改成了一件件短衣,穿在身上既合身又舒适。我在喜悦的同时,一直为母亲那灵巧的双手深深自豪。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开始不再为母亲的巧手而自豪。母亲改制的衣服和鞋子都还是一样的舒适,我却觉得自己很寒碜。在学校我总是不敢和同学高声谈话,慢慢地,我习惯了弯着身子缩着脚走路,因为我怕同学注意到我身上的旧衣服和脚底那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穿的布鞋,这一切使我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我心中就像埋了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
  那一天,一向早到的同桌姗姗来迟。突然,大家都听到门口的走廊上传来一串清脆的响声。同学们都抬起头望向门口,原来是同桌穿了双时髦的皮鞋。女孩子们都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眼光,一时间,同桌成了班里的焦点。
  同桌在我身边坐下,抬起脚,用纸巾在一尘不染的皮鞋上拭了拭。前排的女生忙转过头来问:“你的皮鞋好漂亮,要多少钱啊?”
  “不贵不贵,”同桌得意地说,“才600多,其实穿上也没什么特别的,和一般的鞋子差不多,是我妈非得让我买的。”
  我心里难受极了,窘迫得把脚塞到椅子下面,眼泪却忍不住想往下落。我觉得仿佛每个人都用不屑的眼光看着我的布鞋,嘲笑着我的穷困。我如坐针毡,等到老师一来,谎称不舒服,用最快的速度跑出了那个让我难堪的教室。
  “没钱买皮鞋我宁愿待在家里哪里也不去,我丢不起这个人!”
  一到家,我就哭着冲正在缝补衣物的母亲大喊。我用力扯下脚上的布鞋,扔在母亲面前,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哭起来。
  母亲愣了一会,弯下腰小心地捡起了那双布鞋。她背过身去,颤动着肩膀说:“是妈妈不好……媽妈想办法给你买……乖,不哭……”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妈妈,是真的吗?”猛然间,我看见了母亲眼眶中满含的泪水,一时语塞了。母亲深吸了口气,把头抬向天空,过了一会儿,母亲强笑着对我说:“对,妈妈一定会给你买的。”看着努力不使自己眼泪掉下来的母亲,我的鼻子又发酸了。这一次,不是委屈,也不是怨愤,而是深深的自责与后悔。母亲此刻心里该是多么的无奈和伤心啊,她不愿指责我的自私和虚荣,她何尝不想和其他母亲一样,把最好的都给我呢?可是她已经尽力了……母亲虽然不能给我和同桌一样的皮鞋,但母亲给我的爱却丝毫不会比同桌母亲的少啊!甚至只会是更多、更多一些。
  我扑在母亲怀里,把我对她的感激和爱都毫无保留地哭了出来。我能感觉到母亲滑落在我脸上的泪,那是温暖的泪,母亲知道我没有再怪她,母亲的眼泪是欣慰的吧。
  现在我仍固执地穿着那双布鞋,母亲几次想帮我买双新鞋都被我拒绝了。因为我不再以它为耻,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妈妈,你不知道,这双布鞋已经成了我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它将陪伴我走在一条全新的道路上,这是一条追求精神富足的道路,我穿着这双布鞋,就知道你的爱一直陪在我左右。
  【评点】好的文章贵在情真意切,虽然这篇文章的语句朴实无华,却仍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围绕着一双布鞋,讴歌了母爱的伟大。特别是文章后半段对母亲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把母亲的尴尬、无奈与伤心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作者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是毫不造作,全然是真情流露,读来在心酸的同时也为小作者的懂事感到欣慰。
其他文献
“要像灯塔一样,为一切夜里不能航行的人,用火光把道路照亮。”  ——题记  前些日子,我的表总是不准。我想着还是拿去专柜修靠谱,可母亲执意要去老巷子里的一家钟表坊,还说她的表就是在那儿给修好的,我只得带着表前去拜访那位“民间高人”。  推开门,屋里藤椅上眯着眼的老人被吵醒,他揉揉眼睛,摸出口袋里的眼镜。我这不速之客很是歉疚,站在门口打了声招呼,不知说什么好。他快速地洗干净手,坐下调好灯光,平静地说
坐在窗边,看着那熟悉的路,却等不来那记忆中的人。  曾经,他将我高高抱起,一圈圈地转,再带我到窗边,指着那片蔚蓝的天,对我说: “你知道吗?这就是大海的颜色,等你长大了,爸爸一定带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如星星般耀眼,那时,这双眼睛带给我一场灿烂的梦。  再亮的星星也會落下。  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他不再走上楼梯给我拥抱,不再给我准备糖果——他变得疲惫不堪。家的温馨消失了,父
在网上看到一小说:一高中生常半夜翻墙出校上网。某夜爬到墙头却狂奔而归,從此戒了网瘾,用功读书。同学问及此事,他沉默良久,说:“那天父亲来送生活费,舍不得住旅馆,在墙下坐了一夜。”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它沉沉稳稳的驻在那块土地上,像一方纸镇。美丽凝重,并且深情地压住这张纸,使我们可以在这张纸上写属于我们的历史。  有时是在市声沸天、市尘弥地的台北街头,有时是在拥挤而又落寞的公共汽车站,有时是在异国旅舍中凭窗而望,有时是在扼腕奋臂、抚胸欲狂的大痛之际,我总会想起那座山。  或者在眼中,或者在胸中,是中国人,就从心里想要一座山。  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让他发现天下之小。  李白
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容博大精深,包括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等。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尤为关注传统美德,既巧妙传承了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又在落实社会主义核
36年来,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刘晓芬坚持用全板书形式授课,获得学生们的热情追捧。一节课下来,要写8块板书,硕大的黑板写得满满当当。这让刘教授在以PPT为主,已经基本见不到多少板书的大学校园里,显得很另类。  无独有偶,浙大也有一位坚持传统教学方式的老师。浙大老教授蒋克铸已经85岁高龄了,但仍然“倔强”地站在三尺讲台前,跟财大的刘老师一样,蒋老用的也是全板书,在黑板上画非常复杂的构造图。在
我眼前是一碗内容丰富的八宝粥,花生、核桃、薏米、葡萄干、桂圆、莲子……各种食材浸在微呈红色、半透明的汤汁中,一副糯香可口的样子。这,是今天的早饭。  升入初三以来,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卷子,时间总不够用。所以,我的早饭也被压缩成了可以快速吃掉的煮鸡蛋,就像初三的生活,平平淡淡,索然无味,虽说有营养,但天天吃,不免有些腻。为此,我经常不想吃早饭就走,看得妈妈很着急。  一天放学回家,看见妈妈在厨房中,手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陈忠实  2016年4月29日,黄土地作家陈忠实悄然疾终,享年74岁。在其众多作品当中,最广为人知的是1992年诞生的巨作《白鹿原》,斩获中国文学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西安市白鹿原南坡的一个小村子里。1962年,高考落榜粉碎了他从大学中文系学生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将他抛回黄土高原。然而,正是40年的农村生活,为《白鹿原》的诞生提供了丰富
门前的那株银杏,已经二十多岁了。它静静地守在老屋门前,成了父亲年轻时的回忆。树,是父亲年少时种下的。“它当时才到我这儿,”父亲比划着这棵树幼苗时的样子,定了定神,长叹了一口气,“一晃这么多年,它都长这么高了。”  如今,这棵银杏高出父亲许多。过去,父亲俯着身子为它浇水、松土;现在,它给予他一片乘凉的绿荫,而他只能抬起头,仰视着这棵曾经伴他成长的树。父亲说,这棵树是他的起源,他从这里出发,兜兜转转,
我的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虽然是乡下,很多人会觉得那里很土,很落后,但在一派繁华的车水马龙和幢幢楼房中生活久了,真正去到那儿,体会到的是朴实,是自然。  当第一棵枣树晃入我的视线,第一条羊肠小道出现在不远处,第一个包头巾的老人缓缓走来……我知道,那是我的老家。当第一颗冬枣被摘下,第一个枣摊已摆好,第一缕枣的清香钻进我鼻息……我知道,那是我的故乡——沾化。  我喜欢老家的春天,它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