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霾”伏的警示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741852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环保部2013年2月18日介绍,我国74个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城市,春节期间(2013年2月9日至15日)平均超标天数占比45.3%。PM2.5平均超标率为42.7%,最大超标4.7倍。环保部称,不利气象条件及烟花爆竹燃放,共同导致春节空气质量下降。十面“霾”伏,“毒雾”锁城,给了我们怎样的警示和反思?
  污染是怎样形成的?
  大雾天气推波助澜——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雾天是我国每年秋末到初春这段时间极易出现的天气现象,由于春节这些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回升,为大雾天气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雾的出现使空气中的污染物很难扩散,加重了空气污染。
  排放污染是问题根本——据央视报道,造成近期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是燃煤、机动车、工业等污染物排放量大。而近期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则是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
  企业生产方式应怎样调整?
  专家认为,PM2.5数值创“新高”与生产方式的改变、生产结构的调整不到位、能源结构过度依赖煤炭有很大关系。“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燃煤机组装机容量还将增长,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仍将增加。”北京大学教授潘小川说,火电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另据数据显示,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投资正在不断加快。因此,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是降低PM2.5的必由之路。
  环境治理模式如何适应新要求?
  此次大范围雾霾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区域性污染”,一地很难“独善其身”。尽管北京、广州等城市已成为煤炭总量绝对削减的先行者,但一个城市的单打独斗已不足以应对区域空气污染扩散的严峻现实。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以华北地区为例,需要京津冀以及山西、河南、山东、内蒙古、辽宁等省区市协作,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控制。
  我们的生活方式需要哪些改变?
  据北京市公布的数据显示,1/4的PM2.5是“输入性”的,3/4则是北京地区“自产”的汽车尾气、燃煤排放、工业企业排放、工地扬尘、农业焚烧秸秆等。其中,汽车尾气大概“贡献”了22%以上的份额。《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当前中国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每公里约为160克,欧洲的目标为95克,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环境破坏容易,恢复却需漫长时日。“毒雾”面前,付出了代价的我们都应该反省,哪些生活习惯增加了“环境负荷”:乱扔垃圾,无视垃圾分类,贪图方便使用塑料袋、一次性物品,焚烧树叶、秸秆,无节制购物……我们需要改变的还有很多。
  “毒雾”锁城,如何突围?
  提升对雾霾的灾害认同意识。雾霾不是一般的污染,已经对公共生活、大众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灰霾很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头号致病“杀手”。专家说,PM2.5与人体健康最密切相关。PM2.5的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到达一定数值,会增加死亡风险。
  多学习国际先进做法。发达国家在阴霾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美国是在空气净化法中,做到了控制空气质量不计成本;日本的做法是兴建屋顶花园和墙上“草坪”,吸附空中粉尘,如《城市规划法》规定,从东京市内的任何一点向东西南北方向延伸250米的范围内,必须见到公园,否则就属违法,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英国则早在1956年就颁布了“净化空气条例”,禁止在首都地区燃用烟煤,并加强了城市绿化工作。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效果显而易见,到20世纪70年代,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多服膺和尊重科学治理规律。专家认为,从欧洲和北美治理的过程看,他们都经历了50年,我们至少要打个对折,要二三十年。按世卫组织公布的三个过渡时期目标值阶段,通常每跨越一个阶段,都得付出至少3—5年时间的艰苦治理。环境污染、空气污染一旦形成,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生态圈。生态圈的改善涉及各种生物、微生物、人类活动、经济活动等,绝非有钱就能改变和改善的。
  《广州日报》:防治雾霾当像防治非典
  目前,对雾霾天气的关注明显呈波浪线:雾霾突然加重了,新的研究抛出了,关注度就会迅速上升;反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种“像雾像雨又像风,来来去去只留下一场空”的关注,对于治理雾霾天气,可谓大忌。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表示,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谁都跑不掉。既然如此,那就应该学习借鉴当初防治非典的经验,持之以恒地关注,拿出切实的举措,从公权和公众两方面入手,牺牲一点GDP,牺牲一点发展速度,确保空气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人民日报》: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
  近些年来,我们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但是这一成绩远不足以令人乐观。连日来浓雾重锁的城市污染再次警醒我们: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向前,工业化、城镇化还将持续,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空气污染防治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市管理再也不能以“空气不好是小事”的心态来应对突发情况,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管环境负担。只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我们才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好家园。“同呼吸,共责任”,这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
其他文献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地贴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把平时收集到的资料按不同门类放到各自的陶罐中。等资料积累到可以写作时,便将陶罐倒空,将资料整理成文。  革命导师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在书中引用了十几个学科、数百个作者的观点,留下了一百多本读书笔记。列宁在《列宁全集》中引用自己看过的书竟达1.6万多册。他在研究帝国主义专题
期刊
陈毅小时候是个“书痴”,他无论到什么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找书看,只要一本书在手,就会忘记周围的一切。  一天,陈毅到一位亲戚家去过中秋节。主人家里有许多藏书。进门后,他意外地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书。于是他喜出望外,高兴得把步行几十里的疲劳忘得一干二净,拿起书就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一边读还一边用毛笔做笔记。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亲戚催了一次又一次,让他快去吃饭,但他总舍不得把书放下。亲戚知道他是一个书迷
期刊
在一次战役中,拿破仑·波拿巴的4名军官立下了军功,拿破仑决定好好奖赏他们:“你们有什么愿望尽管提,我会无条件地满足你们。”  “我想拥有巴黎的一栋大房子。”来自德国的军官说。“行!”拿破仑回答,“你会得到巴黎的一栋大房子。”  “我一直渴望能开一家旅馆。”来自法国的军官说。“好!”拿破仑立马拍板,“你会得到一家高级旅馆。”  “我一直想开一家酿酒厂。”第三位来自波兰的军官请求。“批准!”拿破仑立刻
期刊
1997年,著名天文学家泰森博士在看完电影《泰坦尼克号》之后,特意给该片的导演卡梅隆去信,指出在影片结尾,男女主角生离死别之时,女主角Rose抬起泪眼,仰望星空,看到的背景是错的。当时,为了体现主人公悲凉的心境,天空中展示的是一片阴云包裹之下的惨淡星光。泰森博士经过仔细考察,给出的答案是:1912年4月15日凌晨4:20左右,泰克尼克号沉没位置的海域,夜空很晴朗,没有云,也没有月亮,天上亮晶晶一片
期刊
泰戈尔曾说:“只有经历过地狱的磨炼,才能弹出惊世的绝唱。”逆水而游的鱼虽然在逆流中费尽了全身的力气,但在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体验到了一种属于奋斗者的快乐。小小的几尾鱼尚知如此,我们在人生前行的路上,即使遭遇挫折,也应当勇敢逆流而上,去体验生命在奋斗中的快乐,让生命绽放光芒。  纵然前路荆棘丛生,唯有不懈奋斗,生命才不会在暗淡中沉寂。面对残缺的身体与祸不单行的曲折经历,也许很多人会向命运求饶,然而陈
期刊
生活中有很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人们很少去注意它们。比如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滴、滴……开大点,滴滴、滴滴……再开大点,滴滴滴滴、滴滴滴滴……可是,一位数学家通过细心观察和推算,发现这里隐藏着近年来非线性科学中的一项重要发现——“倍周期现象”。  人们都看惯了云影、山峰、闪电、树枝、根须……原来这里暗含着一门新兴的科学——分形几何学。静听池边细浪拍打石岸那略有节奏的声音,俯瞰大河那蜿蜒曲折如舞素练的流畅曲
期刊
如果你把6只蜜蜂和6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下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以及它们的智力,才使它们走向死亡。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
期刊
凡·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里,他陷入巨大的恐惧之中。颤巍巍的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凡·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有些生
期刊
一位鸟类研究专家说,苍鹰是自然界中最长寿的鸟,它们通常可以活到70岁。然而,在活到40岁的时候,鹰的爪子开始老化,以致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同时,它们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难以进食。它们的羽毛也长得又长又厚,翅膀异常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这时候,苍鹰面对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再获新生。通常情况下,苍鹰都会选择后者,并从此走上了非常艰难的蜕变之路。  首先,它们必须
期刊
除了家庭,在四川,茶馆,恐怕就是人们唯一寄身的所在了。我见过很多的人,对于这个慢慢酸化着一个人的生命和精力的地方,几乎成了一种嗜好,一种分解不开的宠幸,好像鸦片烟瘾一样。  一从铺盖窝里爬出来,他们便纽扣也不扣,披了衣衫,趿着鞋子,一路呛咳着,上茶馆去了。有时候,甚至早到茶炉刚刚发火。这种过早的原因,有时是为了在夜里发现了一点值得告诉人的新闻,一张开眼,便觉得不从肚子里掏出来,实在熬不住了。有时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