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兴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十二岁那年夏天,曾经在京都坶尾的寺院里避暑。寺下面有一道清流,一处积满流水的碧潭上突露着岩石。
   艳阳如火的一天,同两三个朋友一起到附近的村子买西瓜。说是要放在溪水里冰一冰,有的抱着西瓜从岩上跳下去,有的为了争夺西瓜打起水仗。潭里沸腾了,泛着雪白的浪花。正当三个人眼花缭乱之际,流水悄悄地把那翠绿的玉球夺走了,飘飘荡荡地冲走了。大家争相去捞,西瓜撞在岩角上,碎了。每人抢到一块,边吃边游。这样的西瓜多半都是水。

2


   故乡姐姐家,有清冷如冰的井水。水井旁边,绿叶翠蔓,弥天蔽日。南瓜地里处处开着黄花,下午两点,蝉声聒耳。当感到眼皮千钧重的时候,便光着脚走到井畔,汲一桶水置于高架上,砍去南瓜弯曲的蔓子,水桶上插一根导管,然后赤条条从头浇到脚。这样的事至今难以忘怀。

3


   下了富士山,和朋友各骑一匹马,从中怞向御殿场奔去。一路上,可以看到山丹、车轮百合、瞿麦、桔梗等夏秋花草,杂在浅茅丛中开放,仿佛走在图画之中。叫牵马的小姑娘折来一捆,载于马首,爱其色香,最后一边走,一边将一束束野花拍打着前面马背上带着海水浴帽的朋友的脊梁。
   离开中怞时,已近中午,日光赫然照下来,骑在马上汗流浃背。走了四里光景,传来殷殷的雷声,爱鹰山边涌现一团黑云,眼看向东南方扩散。风带着水汽,飒飒扑面而来。抬眼仰望,炽热的阳光已经消失,地上也没有了万物的影子,原野、森林,一片昏暗。马打着响鼻,快活地走着。
   “烟生原野草,雨降晚凉天。”
   我这时才懂得《西行》这首诗的妙趣。

4


   上文提到的姐姐家,位于不知火海滨,靠近天草,这里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水深而澄如碧玉,在岛屿之间回旋流动。或形成河流,或形成湖泊,悠悠然如游戏一般。陆地和岛屿、岛和岛之间狭小的地带,两边的人可以低声对话,相熟的孩子们可以借助水盆渡来渡去,真可谓“岛间海为涧,渡船小于瓜”。
   江村八月碧鲈肥。亲戚知友三四人,载着钓竿、锅釜、米、盆碗、酱油等物出海了。头顶艳阳照,水上微风吹。拣个岛影沉静的地方,泊下小舟,各人都垂下钓丝,船老大的钓钩上喜获尺把长的一条鲷鱼和两三条幼小的碧鲈,而我们这些外行人的钓钩上,只挂着一点可怜的杂鱼。真叫人气不过哩!日过中午,把对面的钓舟唤来,买一条更大的碧鲈,将船挽于岛旁的松树上,趁船老大做饭的当儿,曲肱躺下。阳光炫目,少女们用衣袖掩在脸上。身子下面,海水呱嗒呱嗒舔着船底,摇摇晃晃好像躺在摇篮之中。不知不觉间,梦绕魂游,早已出了三十里远。突然雷鸣贯耳,睁眼一看,船老大正高声呼喊:“客人,饭好啦!快起来吧!”
   竹箅上的碗里盛着米饭和汤汁,大碟子里装满了生鱼片,一只小钵里盛着酱油。用潮水煮的米饭略带咸味,却很香甜。船老大用生锈的菜刀大块大块切成的鲷鱼和鲈鱼,那鱼片比木匠用斧头砍下的木片还要大,但却是那般香甜可口。吃罢饭,借用岛上人家的井水润润喉咙,回去脱掉衣裳,从船上向海里一跃,游上一遭儿,再睡上一觉,太阳西斜了,微风鼓浪,这时再把小船换个地方,钓上一阵。太阳更加西斜,最后落山了。海岛一个接一个昏暗了,光闪闪的水面流着溶溶的紫霭,不久又变成了白色。
   返舟还家,每响起一阵咿呀的橹声,空中就增添一些星星。星光映在水里,小船行于天上。黑黢黢的海岛,灯火明灭,阒无人声,只是到处充满了虫鸣。走着走着,天空和大海都变得一片昏暗。橹声轧轧,溅起片片水花,犹如碧绿的磷火。小船两边的鲻鱼、鲈鱼等鱼类,倏忽远逝,水中泛起一道白光。夏夜易逝,归来后,但见江村寂寂,一片黑暗,只能听到喧嚣的虫声。

5


   一天晚上,頭疼发热,夜不成寐,遂起身漫步于庭院之中。黑树森森,月光下漏,青碧如雨。院里蟲声四塞。行至井畔,放下井绳汲水,月光在水桶里摇曳闪烁。掬水入口,吸几片月光,随将余下的倾覆于地,月影也跟着滴滴嗒嗒掉落下来。真是太美了!于是,打一桶,又打一桶,我把三桶水洒落在地面上,然后,在虫声与树影之中伫立良久。

6


   住在逗子的时候,有一天,酷热甚剧,头戴着麦秸海水帽,赤条条地摇着小船,独自驶向前川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这里是御最前川的两股支流汇合之处,水藻间有深水潭,是鱼的巢穴。把小船停在这里一看,有的坐在船上垂钓,有的读书,也有的摆下钓丝躺在舱板上睡午觉,等醒来一看,钓竿早已被鱼拖走了。有时也能钓到七寸长的虾虎鱼。
   右边的支流相会处,有一块青芦洲。洲上遍生松树。松下草丛里的红百合、瞿麦、日扇等,都开着花,白天也能听到虫声。洲的四周尽是软沙。有时,把小舟泊于此处,登洲采摘一些红百合回来。有时,朝阳流紫,浅水的地方宛如没有水一般,仿佛日影一片,坠落水中,似有若无,似动非动。审视之,是青虾在巡游。它们通体透明,群聚一处,青如水色,遽难辨认。它们一旦巡游,如黑影在水底移动,这时方可知晓。仔细一瞧,芦根上,浅水沙滩上,也有它们在游动,伸手捉来,须臾便可捡到一篮子青虾。
   水越浑浊,所钓收获越多。多雨的日子,穿一件衬衫,立于河中,将钓竿插入水里,同水面保持四十度的斜角,静待鱼来。河水混成灰黄色,如膏油一般,钓竿和钓丝倒映水里,物和影形成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站在水中久了,双腿像木桩一般,有时有螃蟹什么的爬到腿上,倒也觉得好玩。
   忽然,天空蓦地昏黑下来,一滴雨点落在水面上,画了一圈蛇眼纹。接着噼噼啪啪落得紧了,一圈圈水纹交织在一起。最后,大雨哗然有声,水面顿时荡起叠叠细浪。抬眼一望,空中的水晶帘一直垂到河面之上,小坪一带的山峦,薄暮冥冥,附近的松林若隐若现。不久,雨住了,河水越来越浑浊。松林吸饱了雨水,浓绿的树影映在河里。水珠顺着鱼竿和钓丝滴落,河面上荡起一圈波纹,不断向外扩大开去。
   归来时,鱼篮里装满了鳗鱼和虾虎。

7


   大人小孩三四人到远海钓鱼。不一会儿,富士这面山麓紫铜色的云层底下,传来了殷殷雷鸣。然而,海上却静悄悄的,风平浪静。
   向大岛方向眺望,听船老大说,骤雨就要来了。可我们眼里什么也没有发现。再向远海眺望。“来啦,来啦,到底来了呀!”船老大正说着,洋面上立时暗了下来。八里远之外,一只渔船下了帆狼狈驶来,周围的水面上荡起了粼粼细浪。骤雨掠过大海迅速降临。还未来得及调转舵向,只见黑压压的云雾席卷而去。冷风飒飒扑面。小船四周蓦然腾起无数水波,银白的雨滴砸在竹箅上,一点、两点、千万点。须臾之间,我们的一叶扁舟陷入黑风白雨的重围之中。
   没有雨伞,即使有也无法撑开。三四个人扯着草席顶在头上,大人小孩一同在席子底下谈笑。蹲在舱底,电光雷鸣,绕舟而至,雨水打湿了袖子和前襟,随后再把衣服绞干。
其他文献
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诗《长安雪后》描写了当时长安的雪景:“秦陵汉苑参差雪,北阙南山次第春。车马满城原上去,岂知惆怅有闲人。”唐代画家李思训的《京畿瑞雪图》纨扇则更加直观、形象地描绘了长安的瑰丽雪景。纨扇,又称团扇、宫扇,因形似圆月,且在宫中多用而得名。这幅画是画在纨扇上的。在唐朝,将长安城周边地区分为京县(赤县)和畿县,京城所管辖的县为赤县,京城的旁邑为畿县,统称京畿。这幅画所绘的地区是长安城及周边
有一次,朋友們群聚并“各言尔志”,其中有一位说的我至今记得。他说:“要是我有钱,我想开一家‘食堂’,不是‘餐厅’,就是那种简单的可以吃饭的食堂。”  他说时,眼底流动着施舍者的大度与祥和。  事隔四年,我有一天在南部某医院的饮食部用餐,觉得这情境和那位朋友说的很接近,不禁呆了。  来客多是老人,他们来吃饭,动机很简单——就是为吃饭,不为应酬,不为交谊,就只为肚子饿了,要吃饭。他们和食物之间因而有一
人长得好看,到大学来,更是以为每个男孩对自己有意思。跟自个儿订了不少原则,只准和女同学看电影,团体郊游可以,单独约会不可以,这个那个一大堆,原来都是沾沾自喜。所以才开学,就跟海东青逛淡水镇,龙山寺吃茶,兴尽到夜晚回住处,那天下着细雨,登窄窄的楼梯上来,忽然想到衣物晒在阳台没收,赶紧收下,已经湿了半边。他问了几次有没有关系,当然他不是真的关心,我其实也不在意。  那时节初秋,盖着新制的被子睡,夜真是
若讲中国文化,讲思想与哲学,有些时候不如讲文学更好些。  在中国文学中也已包括了儒道佛诸派思想,而且连作家的全人格都在里边了。  某一作家,或崇儒,或尚道,或信佛,他把他的学问和性情,真实融入人生,然后在他作品里,把他全部人生琐细详尽地写出来。  这样便使我们读一个作家的全集,等于读一部传记或小说,或是一部活的电影或戏剧。他的一生,一幕幕地表现在诗里。我们能这样地读他们的诗,才是最有趣味的。  文
夜气稍退,天色依旧混沌。茶花树的叶子又被打落了不少,顶着的花苞终究没有开成,几株盆景似乎抬不起头,隔壁出墙来的红杏也收敛了几分,整个院落零乱、凝重。下意识拾起扫帚,清理一地的红绿黄。竹枝滑过,瓷砖的苋红顿时鲜亮。查遗补漏之际,咦?这一点绿怎么也带不出来。再用力试两次,仍然纹丝不动。被卡住了?还是侥幸进入了扫帚的盲区?随意拽了两下,竟巍然坚挺。定睛一看,这两株绿青翠青翠的,像茶树的毛尖,像襁褓中的婴
苏迈《题郑天觉画帖》  北宋的文化星空群星璀璨,苏轼是最亮的那一颗。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人们称为“三苏”,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一段佳話。苏轼的两个儿子苏迈、苏过也不同寻常,都有很高的书法艺术造诣。  苏迈(1059-1119年),字维康,苏轼长子,官驾部员外郎。善文辞,工书,书法得其父苏轼法,神清势竣。宋人李之仪在《姑溪集》中写道:“《东坡帖》乃其子迈所作,亦自可喜。苏轼诸子,源同派异,种种皆
六月的午后,刚下过一场急雨,暑气散去几分,村庄里漂浮着淡淡的茉莉香气。   刚满六岁的小姑娘吴羡可顾不上这些,她急匆匆地走到家门口,推开朱红大门,气冲冲地冲进院里,向正与李大伯说话的外公嘟囔一句:“那些修路的太烦人了。”她希望得到一句安慰的话,一向对她百依百顺的外公今天只是看了她一眼,淡淡地说:“我和你李大伯有事要商量,你去找外婆。”   见外公不理睬自己,吴羡更生气了,她跺了跺脚,憋红着脸,
高峰期或者下雨天乘坐出租车,总有陌生人拼车的传统,如果顺路,我也会接受这种模式——好像是为了给自己下次高峰期拼车积攒一点好运。   那天下着大雨,我从医院出来刚刚打上一辆车,正低头回微信,只听见一个女孩的声音:“师傅,去不去广场?”   声音有些耳熟,我抬头看向窗外,是她。   我们的相识是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   那时候刚刚分完文理科,所有的班级都被打乱然后重新排序,成绩优异者就可以在排
如今出门,除手机外,最能给人以安全感的要数口罩了。有人说,出门扔垃圾发现自己没戴口罩,一时胸闷气短伴随面红耳赤,回家戴上口罩再出门,顿觉宛若新生。  口罩掩盖了很多微表情,所以我的朋友阿猫说自从戴上口罩,她的社交恐惧症减轻了。走在公司走廊上可以目中无人保持高冷,不用眯着近视眼使劲辨认熟人,以免别人跟她打招呼,而她自己却视而不见。不用假装厚道地用“嗯、啊、哦”和同事尬聊了。也不用心里默默丈量和擦肩而
有的时候,闭上眼睛把头晃一晃,就可以感觉到生命的速度是飞——我的二十岁,分明就在一刻之前。  然而,今天我已经三十岁了。  “三十”这个音节被我咬着舌尖轻吟出来的那一刻,心底忽生了一种奇异的颤动。我三十了,还没有结过婚,还没有生过小孩。这对三十岁的女人来说,都是很值得羞愧的事儿。  同时我又按捺不住地有点欣然自喜。不能再被称为少女的我,靠着那张日渐成熟的脸,在听到男同事讲笑话时,终于不必再红着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