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过滤假说实施英语课堂互动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0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情感过滤假设及课堂互动的基本概念,讨论了情感因素对课堂互动的影响,提出了实施互动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励学生情感因素,达到帮助外语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情感过滤假说;课堂互动;情感因素
  语言学界发现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有助于语言学习和发展,因为课堂互动为二语学习者提供类似母语的教学环境,增加学习者的可理解输入。学习者是语言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了达到互动目的创造的一系列活动任务能否顺利进行,学习者能否真正习得语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兴趣和情绪,因此可以看出课堂互动时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一、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一般把注意力只放在认知系统上,而Amonld指出:“学习的情感观点并不与认知观点违背,相反,当两者并用时,学习过程就能有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这两者的关系在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中得到更进一步的证实。他指出,可理解性输入对于语言习得来说是必要的,但不是足够的。在二语习得中情感对语言的输入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着习得者输入和吸收的语言量,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内化。表示如下:输入→过滤→语言习得机制→语言习得的能力。
  从上所示,学习者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起着重大作用,大量的语言输入不等于语言被吸收内化。“情感过滤就像一堵墙,使语言输入的一部分不能进入学习者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相反,如果没有这堵墙,那么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就会顺利地进入语言习得机制,经过‘内化’成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因而被吸收内化的多少取决于情感过滤的强弱,情感过滤强时,语言吸入就小;情感过滤弱时,语言的吸入就大。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只有在情感过滤低时才有效。”
  故而焦虑感较强者,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少;反之,则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因此,为了减少学习者的“情感焦虑”,教师“应注意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因为这种课堂气氛是克服学生心理障碍、降低焦虑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互动合作活动、创造真实有效的交际氛围,即要进行课堂互动。
  二、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首先是指一种社会互动。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掌握语言主要通过互动,或者说交流。对外语学习的研究也表明,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通过有目的的交流活动发展起来的。于是就产生了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有利于创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气氛,培养同学与同学间互助学习,团体协作的精神。在和谐的气氛中,师生间和生生间不仅在知识方面得到交流,在心灵上和情感上也得到沟通。
  三、情感因素对课堂互动的影响
  根據Brown所说,“学习者能最终成功参与活动至少部分是由于他们有着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念。”也就是说课堂互动能否顺得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大部分取决于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除学习者的自信心外,动机和兴趣也是影响课堂互动的重要情感因素。
  (一)动机是内在驱动力
  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并不直接决定个体的学业成就水平,但是它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任务坚持性等,间接影响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被有效地激发,将直接影响到师生言语互动,情感互动能否顺利开展。
  (二)兴趣在互动中的重要作用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英语教学中的言语活动需要学生以广泛的热情和兴趣,积极主动地运用智力进行操练。兴趣会产生求知欲。如果我们能把兴趣培养成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如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课堂活动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并且体验英语交际时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互动的实施
  从情感因素对课堂互动的影响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实施课堂互动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激发学习动机,降低学习焦虑感,增强学习自信心。课堂氛围要求教师由权威型向民主,融洽的朋友式转变,将知识的传播融入亲情氛围之中,并自始至终保持真实、信任和移情性理解、指导学生对学习态度和结果的正确认识,促进其学习动机的内化。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在追求学习目标与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使用多种认知工具及学习资源,学习一起工作并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3]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课堂学习的情境的创设,使课堂教学形象、真实、生动,更具生活化、活动化,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角色的扮演者,成为学习主体。在这样的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降低学习焦虑感,增强学习自信心,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英语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每一次心灵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通过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为孩子们创设情意融融的情感氛围,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是学生和教师情感互动的最佳时期。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应该合理,使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促进师生的良好互动。
  五、结语
  近年来,课堂互动已经成为国内外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情感过滤假设表明在课堂互动中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情感激发和情感控制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Brown,H.Douglas.Teaching by Principle: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Stephen D.Kras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3]廖晓青.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1).
  [4]岑海兵.外语教学中的情感过滤与情感输入[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6):117-119.
  作者简介:
  易毅娟(1983—),女,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09届在职研究生,任教于泉州市城东中学,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学中,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可以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發展,提高教学质量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教学;情境;激发;竞争;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情景创设更不能忽视,情景创设的好坏,往往导致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中注协举办的第三期远程教育培训班(大力拓展非审计业务),在培训班上,中国注册会计协会秘书长陈毓圭作了“拓展注册会计师行
大约在1770年,威廉·阿迪斯因煽动骚乱被关押在英国监狱里。一天早晨他洗过脸后,用一小块布擦牙,根据传说,这种洗牙的方法是由亚里士多德建议,并由亚历山大大帝最先使用的。
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女真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民族,即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是女真族不同时期的称呼。二十世纪下半叶,学术界把女真民族的形成时期定位于辽末金初,本文主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及流程的颠覆,其强调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再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积极意义,并结合实例对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数学;应用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应运而生。翻转课堂在初中数
目的:探讨应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方式对口腔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4例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口腔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维生
论述了我国城市生活废弃物来源、现实危害以及回收现状,深入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废弃物回收管理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我国城市生活废弃物回收管理之对策.
中国戏曲的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强调以歌舞演故事.经过历史的积淀,前辈艺术家呕心沥血总结提炼出了戏曲独有的表现形式:程式化、虚拟化的舞台表演.对于舞台上的内心外化表现方
摘 要:高职英语作为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學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法,将其应用于高职英语听力课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英语听力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对高职英语听力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英语;听力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