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远端肌萎缩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b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 or SPG)是一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缓慢进展的双下肢痉挛性截瘫和无力为主要临床特点,病理特点为皮质脊髓束及后索的轴突纤维退行性变.根据是否伴有脊髓外损害,又可将HSP分为复杂型和单纯型.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HSP伴有远端肌萎缩症状,其致病基因到目前为止已定位16型,其中13型已被克隆.随着越来越多的基因被克隆,本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将逐渐被揭示。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基因组测序技术在诊断缺失型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100例SMA临床确诊患儿和110名对照样本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N),基因组测序技术通过识别扩增片段中SMN1和SMN2的4个差异位点用来诊断SMN1的纯合缺失,并以多重连接探针扩增进行验证.结果 100例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 )在肺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EGFR-TKIs的耐药也成为了肺癌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蛋白激酶2(CK2)的表达及激活失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且CK2抑制剂已被多次证实具有抗肿瘤疗效。文章中阐述了EGFR-TKIs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以及可能的耐药机制,结合CK2的作用机制及目前CK2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领域的表
1病例报告  男,47岁,矿工.于1987年初感冒后发热,T 38~39℃,继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纳差恶心.当地医院予抗结核治疗,同时发现黄染、肝脾肿大,疑诊肝脾结核。
目的探讨bufalin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90核糖体S6激酶2(RSK2)通路对裸鼠移植瘤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食管癌细胞移植瘤模型,并分为模型组、bufalin低剂量组、bufalin中剂量组、bufalin高剂量组、PD98059组和联合用药组,观察bufalin对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移植瘤的组织学表现。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