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推动资源管理方式向“多资源”协同转变,保障水资源、能源和粮食关系的协同优化,是应对资源供需矛盾和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基于构建的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指标体系,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测度了 2003-2017年各省份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进而借助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均值在0.65~0.95之间波动,未达到生产前沿,仍然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②总体时序变化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资源管理方式向“多资源”协同转变,保障水资源、能源和粮食关系的协同优化,是应对资源供需矛盾和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基于构建的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指标体系,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测度了 2003-2017年各省份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进而借助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均值在0.65~0.95之间波动,未达到生产前沿,仍然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②总体时序变化呈现为“下降—上升—下降”波动特征,且各省份呈现一定差异,2010年之后江西、湖南、贵州和云南呈现下降趋势,上海、浙江、安徽和四川趋于平稳,江苏、湖北和重庆呈现较大波动;③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有所增强,两极分化现象初显,高值地区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和川渝地区,而低值地区则不断向长江经济带上中游转移;④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提升的重要正向因素,而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正向作用尚未显现;此外,空间计量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邻近地区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优化对本地区也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因此,除了要根据各省份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性的政策,还要加快创建“多资源”协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域间的正向溢出效应,实现区域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近年随着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降低,但肿瘤本身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均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评估乳腺癌及乳房重建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了解治疗的预期结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帮助.但目前关于我国乳腺癌及乳房重建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研究仍较少,且评估量表大多是对国外量表的引用和翻译,缺乏适用于我国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因此,未来不仅要积极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还应加快研发适合我国乳腺癌人群的生活质量量表.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5是BMP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机体细胞增殖、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MP5基因广泛表达于人体的脑、肾、眼等器官组织,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骨骼和软骨的形成、人类干细胞的分化诱导、肿瘤的发生和预后.BMP5参与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以及成熟生物个体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复杂.肿瘤威胁着人类健康与生命,了解BMP5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其可能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孰能更有效地提升造林面积从而更好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这一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生态转移支付政策这一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6年1372个县级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这两类环境规制对造林面积影响的因果效应及政策相对有效性.研究结论如下:①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相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造林面积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具有长期效果.表现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使造林面积提升了6.7%,但该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下降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区域一体化中的要素流动方向和产业发展态势,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是驱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协调长三角一体化和土地利用的良性关系,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基于区域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协同机理分析,构建区域一体化与土地利用效率效率评价体系,解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验证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面板VAR模型探究交互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长三角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核心-外围”极化特征显著;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上升明显,与一体化的演化趋势吻合.受区位条件、经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