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碳困锁”的两个着力点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753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色发展是党的十九大着力强调的经济发展理念,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识。面对当前“高碳困锁”,我国应该以观念更新直面绿色发展的时代命题,以科技开发促成绿色发展实践的全面推进,敢于担当,砥砺前行,找准病灶,精准施策,实现观念更新与科技开发互融,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关键词】绿色发展 高碳困锁 观念更新 科技开发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绿色发展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关乎美丽中国建设,也是关乎人类存续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这为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宏观方向,具有重大纲领性和战略性意义。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同时依靠观念更新与科技开发之间的互融互助解决绿色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为社会经济的绿色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打下良好根基。
  以观念更新直面绿色发展的时代命题
  观念更新是生产生活实践的先导,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创新的重要前提。绿色发展之所以强调观念更新,就是因为过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以GDP为政绩标尺的观念大行其道,导致一定的错误认知和行为上的偏差。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寻找更具效能、更具可持续性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面对紧迫情形,有专家提出了“高碳困锁”这一概念试图对我国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进行解读和剖析,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探究和反思。所谓“高碳困锁”,就是一种在高碳科技体制下形成的复合式超稳定结构,也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甚至关乎经济和社会建设成败。我国学者提出的“高碳困锁”困境主要指出了两个问题:其一,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高碳模式并被锁定,生态同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其二,我国在世界低碳科技博弈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已经落后于时代诉求。在“高碳困锁”理念的拷问下,过去以高投入和高产出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凸显出其根本性弊端,同现代社会发展理念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无法相容,也凸显了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更新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低碳理念的持续推广深化,以及我国当前对“高碳困锁”问题的清醒认识、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与实践层面的矢志探索,我国政府主动提出自主减排承诺,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并以此为契机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过程中全面融入绿色理念,并以观念更新和科技开发的互融作为双生动力,调结构、促转型,全面践行美丽中国建设。
  以科技开发促成绿色发展的全面推进
  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新趋向和新课题,也是解决我国面临的“高碳困锁”困境的有效策略。从本质上看,绿色发展是建立在资源承载力和生态容量约束之上的发展模式,追求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理念下的经济和社会有序发展,其中科技开发将占有重要地位,体现巨大效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处理好科技开发同环境资源的关系,以科技开发为内生动力,将绿色发展理念纳入社会经济发展之中;二是绿色发展的目标,要体现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性和可持续性,通过科技开发着力解决产业结构转型问题;三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体现出“绿色化”“生态化”成果,实现绿色发展、科技开发和产业结构转型三位一体、融合互动。
  科学技术是人类生产实践和创新意识的结晶,表现为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能够推进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引领创新发展模式。绿色发展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在现代低碳理念下,科学技术应该体现出其“绿色”涵义,围绕绿色发展命题作出甄别和扬弃,要有意识地增加科学技术的“绿色元素”。科技开发服务于绿色发展应该成为新的中国特色,不仅应用于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高碳困锁”困境,也要作为“中国经验”指引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路径,进而解决世界性问题,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姿态保护生态环境,拯救人类命运。
  科学技术要应用于生产实践才能发挥效力,进而才能体现绿色理念,产出“绿色成果”,这也是科技开发推动绿色发展的内涵之一。因而要通过科技开发取向重新定位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引领社会资源向绿色发展模式聚集;要遵循生态文明和人类福祉的价值取向,展现出科技开发的“第一生产力”要义。为此,我国政府应该以“壮士断腕”的改革勇气摒除生态与发展对立的二元模式,构建科技开发同产业结构转型、绿色发展之间互融共生、相互嵌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实现观念更新与科技开发互融,推动绿色发展
  敢于担当,砥砺前行。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高碳困锁”主要表现在体制困锁、行为困锁、观念困锁和科技困锁四个对立统一的层面。过去我国长期施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也积累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和高耗能的制度体系和行为范式,进而嵌入到观念和科技之中,构成了一种表象稳定的复合发展机制。这种机制具有一定的自我固化性、垄断性和外溢性,迫使决策者为适应这种机制而不断投入社会资源来维持其运转。然而无论是世界发展大势还是中国发展实践需求,都已经不容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碳发展模式大行其道,全面绿化已然势在必行。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识,对于中国而言,也是我们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必要途径。这就需要决策者更新观念,敢于担当,依靠科技进步的助推作用和通过科学技术这一直接生产力激发创新变革勇气,由此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高碳困锁”的惯性束缚,摆脱对高碳发展模式的集体依赖,重新定位社会经济主体关系,重新构建发展机制,进而引领社会主义建设走向协调、绿色、可持续之路;倡导绿色发展,还要通过构建绿色制度体系强化、约束行为观念,养成生活的“绿色惯性”。总之,在解决“高碳困锁”问题上,决策者和实践者都要义无反顾,敢于担当,砥砺前行。
  找准病灶,精准施策。“高碳困锁”的病灶在于高污染、高能耗,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环保能源的开发和运用,这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的能动性,加大科研投入力度,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为环保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良性成长空间,以供给侧的能源投放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真正推动绿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绿色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为此政府部门要主动出击,精准施策:一是通过政策的加大扶持,全面推广绿色成果,通过绿色金融、绿色税收等制度让绿色经济主体愿意使用绿色成果,切实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实惠;二是设立专项资金对一些关乎国计民生、关乎未来长远的绿色发展项目给予扶持,对相关科研人员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充分的人文关怀,解决绿色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政府“搭台”,科技“唱戏”,要建立绿色科研成果推介平台,让科技成果更便捷地转化为效益和价值,让科研人员的智慧获得尊重和回报;四是政府部门要转变行政作风,树立绿色行政理念,积极主动地宣传推广绿色理念,从事绿色研究,推广绿色成果,投资绿色项目,招揽绿色人才,做好绿色发展的后勤保障工作。
  (作者均為湖南工学院讲师)
  责编/孙娜 美编/于珊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种类以及就业困难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采取有效帮扶措施,并探讨了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然成为全球性共识。文章通过对低碳经济的概述,分析了它与电子商务的关系,进而探索了如何利用电子商务促进廊坊市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动力源,在整合乡村优质发展资源、提升乡村发展层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情况下,我们需
分析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特点、教学现状,着重在教学内容模块化、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几个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随着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消费成为消费模式的新主角。同时,消费欺诈行为也在网络经济领域滋生蔓延,这些欺诈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而且在
要贯彻落实终身教育理念,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必须积极开展社会工作继续教育。开展社会工作继续教育是社会工作人员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重要途径,这首先是因为数量庞大
目前,部分大学生所表现的冷漠和忘思,令人担忧。文章剖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与原因,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提出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