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抗日战争最后一役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xia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邮城区熙和巷70号,一栋普通的民国建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一场辉煌胜利。1945年12月25日夜,新四军华中野战军攻克被日军盘踞的高邮城防,日军大佐岩崎见败局已定,遂放弃抵抗举起白旗,并于次日在高邮城区熙和巷70号“驻高邮日军司令部”向我军缴械投降,我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将军见证了新四军受降全过程。
  “驻高邮日军司令部”公园礼堂成了日军成建制向新四军投降的历史见证地,如今已被改建成由总后勤部原政委、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原会长周克玉上将题写馆名的“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盛夏时节,我们来到这里,重温那段历史。纪念馆内模拟重现了许多战争场景,让人不经意间便忆起那段峥嵘岁月。
  展览大厅的布局,是从新四军攻城大型浮雕开始的,该浮雕以对日最后一役——高邮战役为历史背景,主体展现了新四军部队攻城画面,勾勒出战士们勇往直前冲锋陷阵,老百姓肩抬担架、车送弹药等感人的支前场景,并以硝烟弥漫的高邮古城墙为背景,结合里下河水乡平原地区的芦苇、宝塔、运河水为衬托,运用象征艺术手法,表达新四军战士们破城后摇旗呼喊的欢胜场景和骁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浓厚感情。
  展馆分别展示了高邮战役的战前形势、运筹帷幄、战役过程、受降仪式、制胜法宝、战役意义等6个环节。展览通过100多件文物、200多幅图片和大量雕塑、模型,反映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程,讴歌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深刻揭示了高邮战役胜利的深远意义和历史启示。
  高邮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对日寇的最后一战,高邮也是我军从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县城。
  高邮战役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四个多月、日本政府及中国战区侵华日军签署投降书三个多月后,新四军通过激烈战斗全歼拒降之敌、收复被占地区的一次重大战役。它以新四军建军以来最大规模打援攻坚战的显赫声威、中国抗日军民对日作战最后一次战役的定鼎之功和人民解放军战略战术转变的开篇之作而彪炳史册,永昭后世!
  据《人民报》记者甄为民回忆,1945年12月19日至26日,粟裕将军亲自部署指挥高邮战役,向盘踞在高邮城内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起总攻,一举歼敌5000余人,其中日军1100余人,歼灭和俘虏日军之多,缴获枪炮弹药军械物资之多,在华中抗日战场上为数不多。中国共产党抗日武装第一场对日大规模战斗是八路军发起的平型关大捷,最后一役则是新四军发起的高邮战役。
  前不久,有谣言称共产党抗日八年仅歼灭日军851人,7月25日,《红旗文稿》对其进行了严正批驳。且不说其他战役,仅高邮一役就歼灭日军1100余人,这就是铁证,历史已经冻结了的事实,不是随意编造就可以改变的。70多年后,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至今不散,日本极右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纪念馆里,一张泛黄的旧报纸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岁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在中国战场上仍有部分日军负隅顽抗、拒不投降。华中解放区军民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指示,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全力向不投降的日伪军进攻。从8月16日至22日,新四军苏中一分区部队在2000多民兵配合下攻克三垛镇、界首镇、马棚湾等高邮城外围日伪军据点,将高邮城置于抗日军民的包围之中。
  自1939年10月2日高邮城沦陷后,日伪军一直派重兵把守。城头碉堡林立,城外工事密布,且有护城河环绕四周,形成了严密的外围防线;城内则利用众多的庙宇、公园、工厂构成防御据点。日本宣布投降后城内仍驻有日军一个大队和一个炮兵中队共1100余人、伪军5000余人。高邮城以南30多公里处的古镇邵伯,驻有日军一个中队、伪军一个团,共约1500人;高邮与邵伯之间的车逻镇,也驻有部分伪军。驻高邮日军自恃地形险要,重兵据守,妄图顽抗到底。
  再向里走,两份绝密电报原稿向我们展示了当时高邮对我军全局的重要性和粟裕将军对发动高邵战役的坚定决心。1945年12月3日,粟裕经过深思熟虑,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人联名致电中央军委建议发起高邮邵伯战役。12月5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部队马上投入紧张的战前准备。按照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即率第七、八两个纵队投入高邮邵伯战役的战前准备。12月15日,夺取高(邮)邵(伯)的作战准备一切就绪,突然又接到邓子恢等转来的陈毅等12月11日发出的电文,命令:调七、八两个纵队迅速北上,即返津浦路方向!然而,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先头部队一零八师已到达扬州及江都(仙女庙)一线,待其全军到达后,极有可能窜入高邮,进攻两淮。于是,粟裕亲自起草长达千言的电报,据实陈述,详析利弊,再次建议先组织高邵战役。新四军军部收到粟电后,终于收回命令,同意集中第七、八两个纵队先打高邮。
  12月19日晚7时,第八纵队及军区和地方武装共七个团在八纵司令员陶勇指挥下在南北40公里、东西20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向高邮城发起攻势。至20日中午,高邮城外围据点除净土寺塔外,均被扫除。日伪军龟缩在城里,处于我军的围困之中。21日,我军攻克了邵伯等日伪据点,切断了高邮城日伪军的退路。22日清晨,粟裕司令员从邵伯匆匆赶到高邮城外东北角的村子里见了陶勇,并一同视察了高邮城外地形,特别深入考察了东门外的地形,并作了详细的作战部署。
  高邮战役虽已过去70年,但那些细节至今听起来仍是惊心动魄。12月25日,陶勇亲临前线指挥,打响了进攻高邮城的总攻。我军炮兵首先对东门内的日军司令部实行集中射击,牵制敌军主力于东门。与此同时,第八纵队的第六十四、六十六、六十八团出敌不意地分别从城北、城东、城南三个方向,向高邮城发起了猛烈攻击,敌人腹背受敌,防不胜防。各团对困守之敌猛烈进攻,迫使敌人向碉堡林立的日军司令部收缩,新四军包围圈越缩越小。日伪军眼看大势已去,不得不逐渐停止抵抗。26日凌晨4时,跟随进攻部队突进且与敌接触的第六十六团政委姚力向指挥部报告:日方声称愿意投降,但坚持要同代表谈判。此役,共歼灭日军岩崎大佐以下官兵1100余人,生俘近900人;歼灭伪军第四十二师师长王和民以下官兵5000多人,生俘35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60余门、各种枪支4300余支,战绩居华中抗日战争之最。   位于纪念馆东的净土寺塔,建于明神宗(万历)时,距今近400年,高约30多米。塔身上的累累弹痕仿佛在述说当年惊心动魄的战斗。我们后人一定要牢牢记住日本帝国主义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牺牲、蹂躏和苦难,记住新四军等革命先辈英勇杀敌的不朽功勋,以史为鉴,面对未来,激励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振兴中华和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不息。
  这是一组重现我新四军接受日军投降的雕塑,仿佛将我们带回了当时的情景。
  这次日军投降仪式是我军史上对日最大规模受降仪式。1945年12月26日凌晨4时,新四军代表韩念龙(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八纵政治部主任)在熙和巷70号,也就是现在的公园礼堂内举行受降仪式,接受侵华日军驻高邮最高指挥官岩崎大佐的投降。粟裕司令员也轻装简从地在夜暗中来到日军司令部大院。受降仪式在灯光昏暗的日军司令部大厅里举行。那里已经围了一些民众和战士。看到粟裕来了,他们让出一个空间给粟裕。粟裕微笑着,同这些普通士兵一起观看了整个受降仪式。
  大厅内紧靠后墙处,摆着一排长桌子,一头靠北边墙,桌面上铺上黄军毯。在长桌后面正中落座的是韩念龙主任,他的左右是谈判助手和书记官,长桌的左边,站立我军干部战士;长桌右边立着两排日军军官,岩崎大佐在中间。
  受降仪式开始后,有一名日军军官出列,向岩崎大佐行军礼后,说了几句报告词之类的话,就双手捧着日军花名册和军械、军需登记册,呈交岩崎大佐,然后退回原位。
  岩崎大佐向韩念龙行军礼(其他日军军官行注目礼),然后,双手捧着日军花名册和军械、军需登记册,恭恭敬敬地呈交给韩念龙主任,之后他也退回,站立一边。
  韩念龙接过花名册,一一翻开,略加审阅后,即令日军大佐岩崎指定专人陪同我军人员去广场和仓库清点交接武器和物资,另派人随同我军到分散被围的各据点命令日伪军迅速缴械投降。
  展厅里的另一组雕塑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日军大佐战败投降后对粟裕将军诚服之至,献上家传宝刀紫云刀。
  受降仪式结束,粟裕微笑着,不声不响地离开大院。这一切,不仅日军指挥官不知道,连主持受降的韩念龙也没有发现。三天以后,粟裕接见缴械投降的日本军官,敌工部的陈超寰用日语向那些日本军官介绍:“这就是粟裕司令,他是这次战役的最高指挥官。”在场的日本军官都惶恐地站起来向粟裕敬礼,垂下了他们的头。
  粟裕打着手势请他们入座,重申了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说:“我们一定保证日军的生命安全,你们要安下心来,与我们合作。你们在过去为日本军国主义效力,犯下了侵略中国的罪行。我们共产党人一贯认为,日本侵略战争的责任,应由日本帝国主义去承担,不是一般日本军人的责任,中日两国人民都身受战争之害。”
  日本军官惊讶异常,连连表示:“不胜感激之至!不胜荣幸之至!”
  岩崎深受感动,并心悦诚服。他本来得到许可可以将祖传的宝刀带回日本。但他双手捧着宝刀,向粟裕一躬到底,说:“谨将这柄远祖相传的紫云刀,敬献给久已仰慕的中国将军。”
  走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当夕阳像先辈的背影一样投挂在我们的脸上,当夏日之风裹着刚烈传奇的故事扑面而至,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向英雄致敬,向老兵致敬,因为,这是不能忘却的记忆!
  (责任编辑 王浩钟)
其他文献
现住江苏省大丰市育红路育红小区的古稀老人单广保,是一名海军部队转业干部,忙了一辈子的他本来可以选择待在家中安享晚年,但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令他选择了退休后迈上以关心下一代事业为工作内容的新征程。  角色的转换  单广保今年75岁,出生在苏北革命老区大丰市万盈镇万盈村,从小对共产党、新四军有着深厚的革命感情。1958年底,他报名来到海军舟山某部当了一名水兵。由于为人坦诚厚道,工作踏实苦干,参军
期刊
遵照中国新四军研究会要求,灵璧县新研会在摸清底数,核准登记的基础上,从2014年11月16日起,由会长王德兴同志带队,与县委党史办、县委老干部局、县电视台配合,携带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器材,深入到全县19位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家中,抢救征集老兵史料。为了使工作顺利开展,他们提前一个月发出“致新四军老战士一封信”,明确史料抢救征集范围、内容、重点和要求。老兵接信后积极配合,大多数同志做了认真准备。
期刊
乔南村友读《岛屿战争论》并赋诗记略,令我感动,遂吟哦一首,聊表心志。  老夫伏案斗城东,  肝胆少年五郡雄。  不慕空名留汗竹,  但图白羽射天龙。  三编武学传寰宇,  百国书评赞大同。  八极和平天下唱,  九州共享慰苍穹。  注:  老夫两句:我在华东饭店东楼,怀着青少年时的豪情壮志,用七年时间,撰写《岛屿战争论》。目的是为国家未来打赢岛屿战争,建设海洋强国,使之雄居五洲强国之列。老夫:作者
期刊
朱文泉将军在任时戎马倥偬,孜孜不倦于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素以雄才大略、学识深湛、作风严谨、工作细致而赢得广大官兵的赞誉,被外军称为两栖作战专家、难以应付的对手;离任后依然夙夜在公,念念不忘国家安全、军队强大和人民安宁,毅然决然地做起了“研究员”,潜心研究岛屿战争,为深入探索打赢岛屿战争乃至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而殚思不止、苦耕不辍,出版了一百多万字的巨著《岛屿战争论》。  仔细品读《岛屿战争论
期刊
本刊讯5月28日,“铁军杂志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报告会”暨年度发行会议在南京举行。  上午会议一开始,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清葆作主题报告:《从国共两党抗战之比较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他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否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的丰功伟绩,盲目崇拜国民党抗战的错误思潮,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先后之比:共产党最早号召和组织抗日,
期刊
城市:福州  时间:2015年2月9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薛瑞芝  在福建省军区第一干休所老干部党支部副书记朱国钧推荐下,我们幸遇薛瑞芝。  在干休所院里,93岁的薛瑞芝,拄一根拐杖,散步时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他是江苏涟水人,1941年5月,进了新四军华中盐城抗大五分校学习。抗大学习,过的是战斗生活。日伪来扫荡,要转移地方开课学习。反扫荡,白天隐蔽,夜间行军,每到宿营地,都要站岗放哨,有时还
期刊
本刊讯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同志,因病于2015年9月3日17时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张震,原名张见生,别名张祖寿,又名张中天。1914年10月5日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1928年参加少年先锋队,1930年4月加入共青团,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起任红三
期刊
七月流火。天气闷热难耐。坐在我们面前的庄玉坤,看他的精气神儿,你一定猜不到已经是88岁高龄的老人了。只是他耳朵有点背,给彼此的交流放慢了速度。但三个多小时的采访,庄老没显一丝的疲劳,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抗日的战场上一样。谈笑之间,一幕幕当年硝烟烽火的情景,感染了我们,我们的情绪随着他的讲述跌宕起伏。  “最得意的是乡长让我进了抗日游击队”  庄玉坤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通十总乡(现通州区十总镇)。据庄
期刊
为期六天的江苏省无锡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共和国将军大型书画展,于8月29日上午在无锡市运河公园苏珈美术馆隆重开幕。  此次活动由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无锡军分区、无锡市文广新局、无锡日报报业集团、解放军101医院联合主办,东美鑫文化传媒无锡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仇学富少将前来祝贺,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院长刘纯华、东美鑫文化传媒无锡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蔚
期刊
每当我见到中华健儿夺冠奏响庄严的国歌时,每当我看到归国华侨手捧家乡的泥土失声痛哭时,每当我感觉到拥抱香港的喜悦仍在血液里流淌时,我的心总被震撼着,涌起一种不可抑制的情感,是什么让我如此震撼,如此地不能平静——那是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啊!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不想去过多地讴歌祖国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名在香港继续深造的青年大学生,我更喜欢思考:现在将赋予我们大学生怎样的使命与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