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9年榆神府矿区不同地貌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力探究

来源 :林业资源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nail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矿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榆神府矿区黄土丘陵和覆沙地两种不同地貌类型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基于1990—2019年Landsat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偏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研究榆神府矿区黄土丘陵和覆沙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在时间分布上,1990—2019年榆神府矿区平均植被覆盖度由33%上升至45%,植被改善面积约为退化面积的3倍,且2005年后植被覆盖度提升幅度增加,但1990—1995年黄土丘陵区和2000—2005年覆沙地区植被覆盖度呈现下降趋势;2)在空间分布上,榆神府矿区黄土丘陵区和覆沙地区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等级分别为30%~60%和15%~45%,1990—2019年黄土丘陵区植被覆盖度平均增速约为覆沙地区植被覆盖度的2倍;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榆神府矿区1990—2019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45.48%和54.52%,在1990—2000年、2000—2019年引起黄土丘陵区和覆沙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分别为人为因素和气候因素.
其他文献
探究常绿阔叶林郁闭度和树冠重叠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可以揭示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为其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以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00m×100m大型固定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采用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常绿阔叶林郁闭度、树种郁闭度和树冠重叠度及其与林分因子、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1)天目山常绿阔叶林1 hm2标准地内的树种共有36科83种2625株胸径(DBH)≥5cm的树木,以壳斗科、山茶科、樟科等常绿树种为主;优势树种共有8科13种共计1755株.2)天
为探索城市非金属管道泄漏流场参数变化规律,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应用COMSOL软件对城市非金属管道泄漏和无泄漏状态,以及不同压力、不同流速、不同泄漏孔径以及不同介质等条件下管道压力、流量参数的变化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比分析流场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进口压力,进口流速和泄漏孔径的增加,管道内压力、流速参数的下降梯度越大,介质为气体的管道流体参数变化幅度受泄漏孔径影响更为明显.
为探究袋控缓释肥和不同施肥量的生物肥对桉树和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试验设置常规施肥(G1)、袋控缓释肥(G2)、生物肥(G3-1,G3-2,G3-3)和不施肥(CK)6种施肥处理,测定林木生长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在施肥16个月后,G2处理的桉树的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增长率比G1处理分别提高了2.97%,5.14%和1.89%,杉木分别提高了-2.33%,0.82%和15.79%.2)对桉树材积生长量的影响效果依次为G3-3>G3-2>G2>G1>G3-1>CK,对
玉米是额敏县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5%左右.随着滴灌模式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生产在额敏县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治理农田“白色污染”要求的提高,减少地膜应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根据近几年田间调查、多点试验和生产实践,结合本区域气候条件,以无膜栽培、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为重点总结了无膜滴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玉米种植户参考.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与大田管理相结合,依据甜糯玉米黑甜糯631品种特性及五家渠垦区的气候特点,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鲜食玉米黑甜糯631在五家渠垦区的栽培关键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膜下滴灌是实现水肥一体化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水肥利用率,促进节水减肥;机械化栽培可有效降低人工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种植成本,利于规模化种植.本文从整地、种薯处理、机械化种植、水肥管理等方面总结奇台县膜下滴灌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为实现对不同压力容器更具针对性的声发射检测,本文详细阐述基于声发射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检测要求,对每类压力容器检测过程中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填料类压力容器由于内部有填料,声发射干扰信号多,信号衰减大,在检测过程中传感器距离不宜过大;换热器类可以采用整体检测或并行检测,由于法兰的阻隔,只有对筒体进行检测的效果最佳;球罐根据容积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传感器数量,检测时注意传感器的排布和最大衰减距离的选择;卧罐容器传感器布置应避开罐体接管集中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位置.
通过研究卵叶桂种群的生态位特征,为其种群的恢复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尖峰岭山地雨林5个群落的卵叶桂与优势种的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群落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越大,物种对生态因子的适应幅度就越大,在群落内有广泛的分布且较为均匀;而重要值大的优势种其生态位宽度值不一定大.2)卵叶桂的生态位宽度处于中等以上,表明其在山地雨林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对环境资源有较充分的利用.3)在更新林群落,卵叶桂与阳性优势种的竞争较为激烈,随着演替的进展,竞争激烈程度也逐渐降低;在原始林群落,卵叶桂与耐阴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景观斑块日益破碎化,生态网络构建能改善斑块间的景观连通性,对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腾冲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和景观连通性指数识别生态源地,基于ArcGIS软件最小成本距离模型(MCR)构建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利用重力模型判断廊道的重要性.1)结合MSPA与景观连通性分析,将得到的斑块重要性(dPC)值>1排序前12的斑块作为重要生态源地,增强了源斑块选择的科学性,避免以往人为选择的主观性;2)基于ArcGIS软件MCR模型
在国内外没有施工实例可供参考,标准规范可供查阅的前提下,应用厚壁储罐承压环焊缝焊后热处理技术对10万立低温储罐56mm厚承压环焊缝进行焊后热处理施工,有效解决厚壁储罐承压环焊缝进行热处理时热处理难度大、温差控制难、热变形极难控制的难题.经过硬度检查和数据分析,热处理效果良好,完全符合工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