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思考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T_S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图书馆的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因其藏书种类多、数量大,使用者众多,在其建设过程中更应受到关注。目前高校图书馆建设设计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并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是整个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作出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信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人类文明已进入到知识经济的时代,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图书馆在功能方面实现了更大化。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逐渐由原来单一、固定、封闭、相对落后的形式转变为现代化更加灵活的多样性、开放式空间形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同时对图书馆建筑设计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传统高校图书馆在对文献进行管理时,借、藏、阅都是分开的,主要是以管理为中心而不是以使用者为中心,并且有的图书馆还存在分割房间的现象,造成了管理人员的浪费,在管理方面造成了困扰。
  2.图书馆建设布线设计不合理,在设计时没有全面考虑网络、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在最后实际应用中只能靠线槽布明线来实现网络环境中工作的具体需要,影响了整个图书馆的美观。另外,传统图书馆都没有配备现代化相关设施,比如现代化视听室、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室以及网络室,对于很多现代化技术的应用都无法实现。
  3.传统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一般书库楼层比较低而阅览室楼层却相对偏高,往往为保证阅览室的正常使用,室内配备了大量的照明工具,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二、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原则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带动下,现代高校图书馆已不单单只是为人们提供图书的阅览以及借还,使用过程变得更加多样化,图书馆已经成为信息服务中心、文献收藏存贮中心、教育培训枢纽、学术交流中心,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功能,提供更多的服务来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在建设设计过程中要按照开放式设计原则、人文原则、智能原则、灵活性原则等来进行设计。
  1.开放式原则
  高校图书馆是整个学校文献的收藏中心,其主要的功能就是为教学以及科研提供服务,是学校达到信息化程度以及社会进入信息化知识的重要基础。学校对图书馆的要求就奠定了图书馆在建设设计过程中的开放式原则,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两个方面。馆内文献的全开架借阅模式是现代图书馆进行管理的新要求、新理念。传统图书馆的分隔式、小面积借阅形式造成了文献藏、阅、借等分开管理的模式,不能满足于现代开放式管理理念,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在设计上应符合人书合一“人在书中,书在人旁”要求,借阅者在馆中可以直接和文献进行接触,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开放式原则。
  2.人文性原则
  人文性原则是图书馆建设设计中最基础的要求,因为从古至今,图书馆的存在都不是什么技术的产物,它的存在是为了进行人类文明的传播,任何使用技术都只是实现其主要功能和作用的手段。在本质上来说,图书馆是人文的,本身充满着人文气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给使用者带来亲切感,让使用对象更愿意去靠近、去使用,而不是让人产生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图书馆建设人文性原则主要就是体现在人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在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选择在图书馆的大厅、走廊等安置一些沙发、桌椅等,在馆内摆放一些花草盆景,以求达到更好的人文效果。
  3.智能化原则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图书馆智能化原则的产生。智能建筑的实现是在建筑平台的基础上同时具备建筑设备、网络通信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图书馆在结构、服务、管理、系统等各方面形成了最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舒适、便捷、高校、安全的建筑环境。高校图书馆建设智能化原则的实现是综合了电子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通过其来实现对图书馆内设备的自动化监控与管理,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的现代化建筑。
  4.灵活性原则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所有东西都在快速的进行变化和更替,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为图书馆的管理以及建设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开放式、灵活性的应用空间,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空间进行合理改变重组,对于同一空间可以拥有多种不同的使用方式,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合理运用,真正达到人可以掌控房子,而不是受房子支配的效果。在图书馆内相同载体、同等高度、相同柱网的大开闸模式图书馆体现出了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原则。
  三、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建设地址的选择
  建设地址的选择是高校图书馆建设最基础的问题,主要体现建设用地节约、方便,主要包括位置、环境、交通、地貌、地质、地势、地形等多方面的选择,要求以图书馆为中心,交通便于读者前来为目的。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一般都是选在其所提供服务使用者的中心位置,大概方位在学生公寓、教师职工宿舍以及教学区的中心位置,与各个服务区的联系都要方便。另外,周围环境还要保持安静、舒适、优雅,这样可以为馆内读者的阅读提供良好的使用条件,尽量避免车辆较多的街道、尘土飞扬的公路以及靠近锅炉房的地方,避免选择在会散发有害气体和煤烟的工厂下风处。最后,图书馆建设地质、地形、地势要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土质好、位置高、土壤承重能力比较好的地段,避免建设在积水、潮湿、低洼的地段。图书馆的建设要选择潮南向北,避免阳光对建筑的暴晒,以保护众多文献为基本原则。
  2.功能区分配
  图书馆功能区的划分主要是以图书馆实际业务需求来决定的,必须符合整个业务长期发展需求,有助于教育职能的实现,有利于文献资源的添加和共享。另外,要合理利用馆内空间,打破传统的阅、藏分离的分开方式,以有机复合动态的空间为主,与单一封闭的静态空间相结合,综合藏、管、借、阅为一体。图书馆功能区可以分为网络服务区、藏阅区、公共活动区、学术交流区以及业务管理区等几区域,实现能更好的为使用者提供服务。
  3.模数式建设模式
  高校图书馆管理与功能方式的转变,必然会对图书馆建筑结构设置造成影响,对传统藏、管、借、阅四大功能提出新的要求,对于藏阅空间必须要进深以及加大空间,对层高、柱网、荷载进行统一,采用通畅式大平面、大开间的模数式现代化图书馆结构模式,使图书馆增加灵活性、可变性、适应性以及可扩展性。模数式图书馆主要针对于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选择统一的柱网尺寸,使借阅区域更加便于管理。建筑模数一般要求柱网尺寸和阅览室书桌尺寸、书架高度以及排列方式相适应,在长度上应满足书架档长度的倍数,或者是在满足倍数的基础上增加半个书架档长,要选择用方形柱,以便于书架的两端可以和柱边对齐,进而保证馆内通道美观。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其职能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图书馆的建设也越来越成熟、完善。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为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一个建设高峰期,怎样建设一个图书馆,建设一个怎样的图书馆,是现在社会热点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曲锋,徐丽维.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4).
  [2] 刘爱华.试论当前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实基础、问题与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0).
  [3] 朱茗.当前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亟待解决的几个细节问题[J].图书馆论坛,2010(02).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建筑行业中,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结构,而混凝土裂缝现象也是工程施工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混凝土裂缝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程度,还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施工单位要重视混凝土裂缝问题,充分考虑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裂缝,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
【摘要】长期以来,工业建筑设计往往只注重满足生产的工艺流程、结构荷载等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和空间要求,所以工业建筑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总是千篇一律、单调和乏味,本文就工业建筑的这些特点,分析了当代工业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关键词】工业 建筑 空间 环境 设计  一、前言  当前,人类已进入以信息为中心的新时代,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敞开了方便之门,一些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
摘要:本文探讨了人防结构设计的特点、原则、关键点、体会等内容,仅供与同仁交流。  关键词:人防结构设计,特点,原则,关键点,体会  人防工程结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防空地下室防护类别及抗力等级的确定、防空地下室荷载取值、组合及内力分析、防空地下室主体结构的计算设计、防空地下室口部设计、防空地下临战转换设计、防空地下室构造设计等内容。其他的要点,还有:  1.人防结构设计:特点  1.1人防地下室水
【摘 要】随着我过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建筑业也随着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在建筑施工的的过程中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就形式之一的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做一下详细的阐述,对比先前和现在的多层混凝土,由于在设计框架结构上的理念不同,设计规范不一致而造成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出现,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作进一步的改进,这样,在施工中将会出现越来越好的方案并且会广泛的运用,促进建筑行
【摘要】笔者详细的阐述了地域自然因素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提出在设计高层建筑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地域性原则,并对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地域性相结合的关键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高层建筑设计;地域性;原则  一、地域的自然环境要素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1、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对高层建筑风格进行影响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因素,其和人类的生存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条件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就不同,当其对高层建筑的形态空
摘要:对于高层建筑来讲,扭转效应是建筑物遭受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一定要重视建筑结构的扭转问题,加强结构构件的抗扭刚度,运用有效的抗扭措施合理布置各个构件,尤其对薄弱部位构件的设计。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扭转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抗扭转措施,为今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扭转效应;控制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也随之在城市中不断涌现出来。而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其在结构设计上的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对于高层建筑工程来说,它本身的结构设计问题是整体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结构设计上。笔者也将在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关于其对策的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摘要: 在审美判断视野下来讨论建筑形式美的评价。由审美判断具有主观性、普遍性入手,探讨建筑形式美评价的主体和大众性,得出建筑形式美评价的权威主体应是艺术家的结论。  关键词: 建筑评价 审美判断 建筑形式 建筑美学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审美的判断是在特定的审美关系中判断事物的审美价值,对人的审美意义,事物是否适应人的精神的需要,从而形成特定的审美态度。  审美判断既受审美情感、情绪的策动,又包含
摘要: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因此节水节能是建筑给排水设计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建筑给排水设计对于保障我国居民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建筑给排水设计人员只有不断的增强节能意识,将节能、节水任务放在设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才能保证高效的能源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一些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节水节能措施设计心得。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应用  1、设计中节水技术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建筑物的骨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本文针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进行的具体的分析,进而使读者能够全面的了解有关于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做出自己的努力。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建筑架构设计  本文针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主要进行2个方面的分析和探讨。一是,我们分析了在进行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