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通义》与东汉礼制之反思——以《愆礼》《过誉》中所载事例为基础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f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劭在《风俗通义》之《愆礼》《过誉》两卷中以17个事例刻画了东汉时期士大夫阶层在践行礼制规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服丧违礼、扭曲亲情、因私废公、恃才蔑礼四类,主要表现在政治关系与伦理关系两个方面。通过对这些事例的考察,不难发现东汉后期礼制的混乱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实与汉代一贯重视儒家经典并将之与仕途晋升相关联的政策导向有密切关系。
其他文献
2006年杪琱生鍑自陕西扶风出土,与传世的召伯虎簋、琱生鍑恰好拼成一个连贯事件。由于铭文解读难度较高,学界至今尚未提出一有说服力之解读。宗法制度为西周最基本之规范,经由其
为初步研究激光对蝗虫的诱变杀灭效应,将中华剑角蝗成虫、东亚飞蝗成虫和东亚飞蝗幼虫按种群分为照射试验组和对照组,选择采用波长808nm、功率2W的半导体连续单管激光器进行
摘要:智能和自我意识是不同的概念,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并不意味着其会具有自我意识。然而,不能排除二者之间的联系,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机器某一天可能会具有自我意识。智能包括,感觉、思维、记忆、反思等。从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以来,人工智能发展至今日,基本已达到超越人类智能的智能化程度,并在某些方面将人类远远甩在后面。然而,从智能机器发展的现状来看,它不具有无论哲学意义上的,还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
《诗·周南·关雎》“寤寐”之“寐”,安大简写作“■”。此字形当分析为从“丬”,“帚”声,系“寝”字异体。“寝”古训“寐”。《诗经》早期版本作“寝”,因“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