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精神病 祸根原是低血糖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年初,病房里来了一位63岁的糖尿病患者。住院的第二天,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狂怒、大吵大闹、打人骂人和毁物(撕被套、摔茶杯)等精神症状。给予镇静剂后逐渐安静。此间,曾请院外的精神科医生会诊。入院第五日,患者进入昏迷状态,颅脑CT检查正常,急查血糖为1.63毫摩尔/升。立即停用降糖药优降糖,按低血糖昏迷处理,静滴10%葡萄糖后血糖升至11.1毫摩尔/升,但患者一直未清醒。 3个月后患者因并发左下肺炎,应用抗感染治疗无效,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查阅病史发现,患者1989年查空腹、餐后2小时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偏高,诊为糖尿病。一直口服优降糖2.5毫克,3次/日,已1年有余,血糖控制在5.2毫摩尔/升,偶有“痴呆”和“答非所问”现象,个人及家族史无特殊。患者自1990年8月偶感右上腹隐痛,未重视。1991年10月腹痛加重,进食后尤为明显。曾因右上腹痛于1992年1月入院。
  此次入院一般检查正常,但右上腹可扪到一个4厘米×3厘米大小的包块,有压痛。B超也提示右上腹包块影像,提示有结肠病变。入院时患者仍口服优降糖2.5毫克,3次/日,拟待血糖回稳后再调整降糖药物,不料却出现前文的悲剧。
  因死因不十分明确,医院与家属沟通后作了尸检。后来,病理诊断是:1.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脑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符合低血糖性脑组织损害特点;2.十二指肠降部腺癌,局限无转移;3.左下肺大叶性肺炎。
  4大因素致低血糖
  本例患者的死亡原因显然与低血糖有直接关系,而低血糖又是如何发生的呢?病因很可能不止一个,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糖尿病性低血糖 不稳定性(亦称脆性)糖尿病,血糖可忽高忽低,应用降糖药物量稍大,易致低血糖。另外,部分早期糖尿病患者,可间歇出现血糖和尿糖增高现象,而在进食后3~5小时常有自发性低血糖症状发生。此种现象被认为是由于胰腺释放胰岛素失调所致,即进食后不久血糖增高,数小时后则血糖过低。本例患者本身已有糖尿病,上述因素不能除外。
  2.服用降糖药物 患糖尿病时,若过量服用磺脲类(尤其是优降糖或氯磺丙脲)药物,极易发生外源性低血糖。特别是老年患者肾功能较差,更容易使降糖药在体内蓄积而致低血糖。本例患者为老年人,服用优降糖(格列本脲)量相对偏大,用药时间较长,故上述因素也不能除外。
  3.十二指肠腺癌 肿瘤可发生自发性低血糖,原因为:①肿瘤组织可产生胰岛素样物质;②肿瘤可使血糖对内生性胰岛素敏感度增高;③肿瘤组织可大量消耗葡萄糖,而致血糖降低。动物实验证明,肿瘤引起低血糖的病例,当切除肿瘤后,低血糖现象可消失。
  4.肺部感染 由于患者长期昏迷卧床,身体免疫力降低,致肺部发生感染,全身衰竭,这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教训:糖尿病患者也要警惕低血糖
  从这例医案中可以总结出如下经验教训,笔者现将它们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也为了将来能尽量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1) 精神症状可以是低血糖的首发或主要表现
  据文献报告,如血糖缓慢下降并历时较久,则主要表现为精神失常,最后进入昏迷状态。本例患者精神症状开始出现时却被错认为是精神分裂症,还请精神科医生会诊,虽不能算误诊,但无疑延误了确诊时间,这一教训要认真吸取。
  事实上,如临床上突发不明原因的精神症状,要首先想到糖尿病性低血糖的可能。特别是患者入本院前已有偶发“痴呆”和“答非所问”现象,应细问根源,这很可能是低血糖的一个提醒。
  (2) 对糖尿病患者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血糖含量
  患者此次入院前1年余,一直服用优降糖,时间很久。入院后当日虽开了血糖检测单,但到入院后第4日精神症状发作以后,还不知道血糖情况。出现精神症状时急查血糖发现血糖极低,此时方查找入院后的首次血糖结果,发现首次血糖报告也很低(2.6毫摩尔∕升)。
  而如当时即采取相应措施,病情突变可能防止,症状定能改观。因脑组织缺血时间越长,受损害越重,动物实验证实,脑组织只要完全断绝血液供应几分钟,就可导致不可逆转的脑细胞变性坏死,造成永久性昏迷(植物人)。可见医生及时准确地掌握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是何等重要,这一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3) 磺脲类降糖药物不能长期应用
  磺脲类降糖药物(尤其是优降糖)容易引发低血糖,不能长期使用,本例患者本身为老年人,用该药超过1年,又未经常测血糖,这是十分危险的。
  (4) 治疗糖尿病要准确掌握血糖
  糖尿病血糖高对各种脏器的损害呈慢性过程,而糖尿病导致的低血糖,对身体(尤其是脑)的损害呈急性过程。医生和患者不仅控制糖尿病时的血糖过高,更要防止糖尿病时的血糖过低。
  (5) 十二指肠肿瘤易误诊
  本例中,除了糖尿病相关因素引发的低血糖外,肠道肿瘤也不得不提。不过,患者生前在其他医院住院时,作胃镜和全消化道钡剂造影,并未发现肠道肿瘤,看似矛盾,但这可能因十二指肠腺癌罕见,加之检查者经验不足,对本病警惕性不高有关,这一教训同样值得认真吸取。
其他文献
“吃一口,痛一口”,这是很多口腔溃疡患者的深切体会。对于口腔溃疡,一般都认为是上火所致,而治疗方法就是清热、去火。但事实上,口腔溃疡病因复杂,目前研究认为与饮食、精神压力、创伤因素、全身因素等都有关系。  4招辨良恶  人的一生中,发生口腔溃疡的概率几乎为100%。口腔溃疡又确确实实有癌变的可能,因此,鉴别溃疡的良、恶性实在是人人关心的问题。良性口腔溃疡是指不会癌变的口腔溃疡,恶性则相反。那么如何
在门诊患者中,眩晕是高居第三位的常见症状。相当多的人在其一生中都会有眩晕的体验,感觉外界环境或者自己身体在旋转移动或摇晃,但却是一种并不真实的运动性幻觉,这就是眩晕。引起眩晕的原因多种多样,根据产生症状的原因不同,有人将眩晕分成两大类:“真的”和“假的”。  真性眩晕(前庭系统性眩晕)  表现为阵发性的外物或本身的旋转、倾倒、摇摆、堕落感、浮动感,患者可以描述为天旋地转、坐电木马等感觉。患者感受较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或体位改变时发生的不自主漏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盆底肌肉筋膜组织松弛,膀胱和尿道解剖位置改变及尿道阻力降低,致使排尿自禁功能障碍。其特点是在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在腹压突然增高时则尿液自动流出。  压力性尿失禁根据病情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中,盆底肌肉锻炼法是患者的主动锻炼法,对于轻微的压力性尿失禁有一定的疗效。方法是做缩紧肛门的动作,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