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及应用考点小超市

来源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unlongal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知识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其中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应用辨析,题型以实验探究和选择题为主;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原理的考查,题型以实验探究、选择题和作图题为主.现将其考点归类例析如下.
  考点一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解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概括为:共面、异侧、等角.
  命题题型:对本考点的考查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作图题.
  解题规律: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时,法线要画成是通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虚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用实线表示.法线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没有具体的物体意义,但是确定入射角、反射角时法线却很关键,因为反射角和入射角都是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例1(2012年淮安中考)如图1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O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 绕ON前后转动板E
  (B) 绕ON前后转动板F
  (C) 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D) 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分析: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定义.
  解: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或增大,即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故选(C).
  点评:实验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图1图2例2(2012年中考河南卷)如图2所示,一束光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请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分析:首先知道入射光线要经过两次反射,然后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完成光路图.
  图3解:先过第一次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到达第二个反射面,同理先作法线,再作反射光线,注意第二次反射的反射光线与第一次反射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3所示:
  点评:本题利用了反射定律作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考点二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考点解读:镜面反射:平行的入射光线反射后,其反射光线仍然平行;漫反射:平行的入射光线反射后,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考查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解题规律: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发生镜面反射时,只有在特定的角度下才能看到很强的光,而在其他的角度几乎看不到反射光;发生漫反射时,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有部分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即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看到物体.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方法:镜面反射使人感觉光线刺眼、耀眼等,如黑板用久了,会出现“反光”现象;漫反射使人感觉光线比较柔和.也正是由于漫反射才能够使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如电影幕布用粗布、黑板面做得比较粗糙等,都是为了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
  例3(2012年达州中考)下列是一些关于光现象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 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C) 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D) 从不同的地方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彩虹是光的色散、倒影是平面镜成像;②光的折射的应用,以及漫反射使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解:(A)雨后初晴,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色散.故(A)错误.(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C)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而不是反射,故(C)错误.(D) 由于漫反射使我们能从不同的地方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故(D)正确.故选(D).
  例4(2012年天津中考)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A) 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 地面发生漫反射
  (C) 水面发生漫反射 (D) 水面不发生反射
  分析:(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3)人感觉物体的亮暗,关键是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多就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少就感觉暗.
  图4解:如图4,迎着月光走,月光经积水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积水面亮;而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所以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故选(B).
  点评:(1)掌握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不要误以为镜面反射就一定亮,漫反射就一定暗,感觉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   考点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考点解读: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是正立的虚像.
  考查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和实验探究题.
  解题规律:为了记忆的方便,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简单记为:“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是因为它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
  平时我们在平面镜前时,总是感觉:当走近平面镜时像就变大,当远离平面镜时像就变小.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平面镜中物体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是相等的,当人走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与人大小仍相等,人的大小没有变,像的大小也就不变;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像与人大小也不变.但当人走近平面镜时,由于人眼的视角变大,看到的像在人眼中感觉就大,当人远离平面镜时,人眼的视角变小,看到的像在人眼中感觉就小了.其实像的大小没有变.
  例5(2012年南充中考)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5 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 1.5 m (B) 2.0 m (C) 2.5 m (D) 3.0 m
  分析: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进行求解.
  解:一个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5 m,根据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同学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 m,所以该同学和他在镜中的像距离是3 m.故选(D).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经常用到,本题也属于比较基础的问题,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考点四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考点解读:平面镜前物体上的某点,我们可以看作是“发光点”,该点所发出的发散光束射向平面镜后,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人感觉是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这就是物体上的该点的虚像.物体放在平面镜前,物体上各点在镜中都有对应的像点,所有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所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
  考查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为主.
  解题规律:在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时,为了使画出的图更加规范,可以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综合作图.
  例6( 2012年丽水中考)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 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 .
  分析:(1)从光的反射角度看,挡风玻璃是透明的,但不是绝对没有反射,坐在驾驶员后面的乘客会由于反射成像在驾驶员的前方,小轿车较矮,坐在里面的乘客经挡风玻璃成像在前方,会造成司机视线模糊,容易发生事故.
  (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障碍物挡住,在障碍物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
  解:(1)司机座前的挡风玻璃就像平面镜一样,反射车内乘客投射来的光,在挡风玻璃里形成车内乘客的虚像;若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则所成的像与车前方行人的高度差不多,这就会干扰驾驶员的视觉判断,容易出事故;而当挡风玻璃为倾斜时,所成的像就会在车前的上方,驾驶员看不到车内人的像,就不会影响视觉判断.
  (2)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车灯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当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障碍物挡住,在障碍物后面光线照不到的暗区形成影子,更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
  答案:平面镜;沿直线传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和光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要多观察,多思考,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并不多,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认真分析,是一定可以做出正确解答的.
其他文献
二次函数章节在整个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和重要,通过对二次函数概念、图象性质、表达式的表示、抛物线的性质等方面内容以及相关问题案例
数学是21世纪的每一位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简单的消费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等能力将成为人们的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应用
近年以“改为或换成”类几何问题倍受命题人青睐,这类试题以问题串呈现,其特点是探究方法类似,结论的形式相同或相近.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对一个基本问题的解答,从中去体会,总结解题思想与方法,然后运用其思想方法去解答它的变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总结发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例1(1)操作发现:如图1,在矩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后得到△AFE,点F在矩形ABCD内部,延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EIAV)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同属反转录病毒科曼病毒属的成员,二者具有很多相似的特性,如遗传变异性、抗原性、细
数形结合思想是指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与形象直观的几何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的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想方法.主要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助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二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  纵观多年来的中考试题
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的主要病原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TGEV可导致仔猪发生呕吐、脱水与水样腹泻,TGE
2007年4月27日,上海展览中心,人声鼎沸.“2007年上海银行界小企业金融服务洽谈会”正在进行,这次“金洽会”由上海23家银行共同主办,中资银行悉数到场,内地首批完成本地注册
稻秸型畜牧业发展和畜产品质量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稻秸的品质。稻秸经过加工处理形成产品有利于其营养成分的保持和改善,从而能使稻秸更好地被反刍动物利用。目前,国内外对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也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要着力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自学、交流、探究、精讲、矫正、应用”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苏科版七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例,介绍这一模式使用
为保证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灯泡等用电器不致因电流、电压值过大超过其量程和允许值而损坏,常需对其加以限制,这类电路被称为限制型电路,其类型有多种,这类题目能较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