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延安文学发展的承接,革命历史文学在建国初期发展到了高潮阶段,呈现出了“红色经典”的浪潮。杨沫的《青春之歌》作为“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历史小说的经典之一具有多重解读的开放性。“革命性”和“审美性”交杂在文本之中,具有鲜明的革命有余而审美不足的创作伤痕和时代印记。本文从革命和审美角度探索政治与文学的关系以及二元对立中作者的焦虑与无奈,进而探讨“红色经典”的当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