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汉中市地处秦巴山区,生态条件优越,被认定为猕猴桃人工栽培最佳适生区,介绍汉中市猕猴桃产业发展优势,提出发展对策,以推动汉中市猕猴桃特色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猕猴桃;发展优势;对策;陕西汉中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329-01
汉中市是猕猴桃的原产地。20世纪90年代初在城固、洋县等地已有大面积人工栽培,总面积超过1 333.33 hm2,总产量6 000余t。实践证明,汉中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土壤属中性或微酸性,冬季无冻害,极有利于猕猴桃的生长发育,其生长量相当于秦岭以北地区的1.5倍,具有早成园、早投产、早见效等特点,所产果实质优、个大、味美,被专家认定为猕猴桃人工栽培最佳适生区。
1 汉中市猕猴桃产业发展优势
1.1 自然生态条件优越
汉中市地处秦岭巴山之间,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4.2~14.6 ℃,1月平均气温2.0~2.5 ℃,绝对最低温度-10.1~-8.0 ℃,最高温36~38 ℃,其中适宜猕猴桃生长的有效积温18~28 ℃之间的温度在全年中所占比重较大。全年无霜期240~250 d,终年流水不冻,有雪不积,大风较少,无霜期长。汉中市日照时数一般在1 822 h左右,基本满足了猕猴桃对光照的要求,年降雨量800~1 000 mm,多集中在7—9月,雨热同季是汉中市的气候特点,对猕猴桃的生长、发育、成熟都十分有利。沿江两岸多为砂壤土,山区则为黄棕壤土,pH值6.5~7.0,质地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较高。
1.2 种质资源丰富
汉中市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除各种野生猕猴桃资源外,还有不少优良的栽培品种,从而为猕猴的杂交育种、遗传转化、组织培养和嫁接等品种改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和基因库[1]。
1.3 区位资源优势明显
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的专家曾撰文指出:在秦岭、伏牛山以南及秦岭以北山区种植猕猴桃兼具扶贫、保护生态环境等多种效益,因为这些地区是猕猴桃生长的理想生态区,生产的果品含糖量和Vc含量高、果品耐贮藏、病虫危害轻。汉中市正是这一区域的中心地带,不仅是猕猴桃的适生区,而且是最佳适生区,城固县的生产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与陕西关中猕猴桃产业相比,汉中市具备以下4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温湿条件好,生长量大,因而成园快,见效早;二是土壤适宜,pH值以中性偏酸为主,无需使用大量硫酸亚铁改良土壤,生产成本较低;三是无冻害风险;四是区位特点明显,距南方市场相对较近,运距相对较短,运输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开拓南方市场。
2 汉中市猕猴桃产业发展对策
应按照“发展集约化、品种名优化、栽培规范化、管理标准化、配套服务一体化”的思路,以自然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优质、安全为核心,建设汉中市猕猴桃优势产业带,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1 培育优质品种,调整品种结构
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是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汉中市果业科技和种质资源优势,加快新优品种的选育、引进、示范、推广,调整优化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比例,逐步淘汰“秦美”系列品种,大力推广“海沃德”、“徐香”品种,积极稳妥发展“华优”、“西选二号”、“翠香”、“红阳”等新优品种,中早熟、晚熟品种比例达到3∶7,从品种上抢占发展制高点。
2.2 推广绿色无公害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无公害、健康、享受”成为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题,应根据绿色无公害果品的要求,慎用农药和化肥,尽量施用有机肥,杜绝使用膨大剂,进行规范化生产,以生产安全、健康、优质的猕猴桃果品,为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奠定良好基础。
2.3 重视猕猴桃的贮藏保鲜及加工
猕猴桃属多汁浆果,采收后如果贮藏不当,软化腐烂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其保鲜技术落后,导致物流损耗严重[2]。据调查,猕猴桃采收分选的损耗率为6%~10%,冷藏果实出库的损耗率为5%~10%,销售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为10%~15%。为缓解市场销售压力,延长产业链,增加果品的附加(下转第349页)
(上接第329页)
值,提高果农收入,采收后处理与精深加工已成为果品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3]。统计表明,果汁、果酒、果醋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加,果酱、果脯等相关加工技术的研发也日渐成熟,猕猴桃作为鲜食、加工兼用的水果进行深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其附加值。
2.4 加强技术培训
市上重点培训县、乡2级技术骨干,县上对果农进行全面普及培训,保证每户农户有一位技术明白人。
2.5 积极开展基地认证
要积极开展无公害和有机果品基地认证、中国GAP认证。组织开展出口果园注册,发展和培育以企业为主的認证主体,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提高产品质量效益[4-5]。
2.6 推进产业化经营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果品深加工企业和气调库建设。合理配置鲜果商品化生产线,提高商品化处理率。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协会和产业组织化程度。优化果业发展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保障[6-7]。
3 参考文献
[1] 袁云香.陕西省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开发及利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1):67-68.
[2] 马静,侯军歧.陕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5(1):50-51.
[3] 韩世明,周赛霞,宋满珍,等.猕猴桃产业的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2):101-106.
[4] 戴薇,张博.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升级的调查与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73-77.
[5] 雷玉山,王西锐,李永武,等.陕西秦岭北麓猕猴桃产业现状及技术需求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1):123-125.
[6] 袁香丽,刘懿,乔振华,等.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12):113,142.
[7] 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 猕猴桃;发展优势;对策;陕西汉中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329-01
汉中市是猕猴桃的原产地。20世纪90年代初在城固、洋县等地已有大面积人工栽培,总面积超过1 333.33 hm2,总产量6 000余t。实践证明,汉中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土壤属中性或微酸性,冬季无冻害,极有利于猕猴桃的生长发育,其生长量相当于秦岭以北地区的1.5倍,具有早成园、早投产、早见效等特点,所产果实质优、个大、味美,被专家认定为猕猴桃人工栽培最佳适生区。
1 汉中市猕猴桃产业发展优势
1.1 自然生态条件优越
汉中市地处秦岭巴山之间,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4.2~14.6 ℃,1月平均气温2.0~2.5 ℃,绝对最低温度-10.1~-8.0 ℃,最高温36~38 ℃,其中适宜猕猴桃生长的有效积温18~28 ℃之间的温度在全年中所占比重较大。全年无霜期240~250 d,终年流水不冻,有雪不积,大风较少,无霜期长。汉中市日照时数一般在1 822 h左右,基本满足了猕猴桃对光照的要求,年降雨量800~1 000 mm,多集中在7—9月,雨热同季是汉中市的气候特点,对猕猴桃的生长、发育、成熟都十分有利。沿江两岸多为砂壤土,山区则为黄棕壤土,pH值6.5~7.0,质地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较高。
1.2 种质资源丰富
汉中市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除各种野生猕猴桃资源外,还有不少优良的栽培品种,从而为猕猴的杂交育种、遗传转化、组织培养和嫁接等品种改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和基因库[1]。
1.3 区位资源优势明显
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的专家曾撰文指出:在秦岭、伏牛山以南及秦岭以北山区种植猕猴桃兼具扶贫、保护生态环境等多种效益,因为这些地区是猕猴桃生长的理想生态区,生产的果品含糖量和Vc含量高、果品耐贮藏、病虫危害轻。汉中市正是这一区域的中心地带,不仅是猕猴桃的适生区,而且是最佳适生区,城固县的生产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与陕西关中猕猴桃产业相比,汉中市具备以下4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温湿条件好,生长量大,因而成园快,见效早;二是土壤适宜,pH值以中性偏酸为主,无需使用大量硫酸亚铁改良土壤,生产成本较低;三是无冻害风险;四是区位特点明显,距南方市场相对较近,运距相对较短,运输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开拓南方市场。
2 汉中市猕猴桃产业发展对策
应按照“发展集约化、品种名优化、栽培规范化、管理标准化、配套服务一体化”的思路,以自然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优质、安全为核心,建设汉中市猕猴桃优势产业带,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1 培育优质品种,调整品种结构
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是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汉中市果业科技和种质资源优势,加快新优品种的选育、引进、示范、推广,调整优化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比例,逐步淘汰“秦美”系列品种,大力推广“海沃德”、“徐香”品种,积极稳妥发展“华优”、“西选二号”、“翠香”、“红阳”等新优品种,中早熟、晚熟品种比例达到3∶7,从品种上抢占发展制高点。
2.2 推广绿色无公害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无公害、健康、享受”成为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题,应根据绿色无公害果品的要求,慎用农药和化肥,尽量施用有机肥,杜绝使用膨大剂,进行规范化生产,以生产安全、健康、优质的猕猴桃果品,为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奠定良好基础。
2.3 重视猕猴桃的贮藏保鲜及加工
猕猴桃属多汁浆果,采收后如果贮藏不当,软化腐烂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其保鲜技术落后,导致物流损耗严重[2]。据调查,猕猴桃采收分选的损耗率为6%~10%,冷藏果实出库的损耗率为5%~10%,销售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为10%~15%。为缓解市场销售压力,延长产业链,增加果品的附加(下转第349页)
(上接第329页)
值,提高果农收入,采收后处理与精深加工已成为果品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3]。统计表明,果汁、果酒、果醋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加,果酱、果脯等相关加工技术的研发也日渐成熟,猕猴桃作为鲜食、加工兼用的水果进行深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其附加值。
2.4 加强技术培训
市上重点培训县、乡2级技术骨干,县上对果农进行全面普及培训,保证每户农户有一位技术明白人。
2.5 积极开展基地认证
要积极开展无公害和有机果品基地认证、中国GAP认证。组织开展出口果园注册,发展和培育以企业为主的認证主体,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提高产品质量效益[4-5]。
2.6 推进产业化经营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果品深加工企业和气调库建设。合理配置鲜果商品化生产线,提高商品化处理率。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协会和产业组织化程度。优化果业发展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保障[6-7]。
3 参考文献
[1] 袁云香.陕西省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开发及利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1):67-68.
[2] 马静,侯军歧.陕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5(1):50-51.
[3] 韩世明,周赛霞,宋满珍,等.猕猴桃产业的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2):101-106.
[4] 戴薇,张博.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升级的调查与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73-77.
[5] 雷玉山,王西锐,李永武,等.陕西秦岭北麓猕猴桃产业现状及技术需求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1):123-125.
[6] 袁香丽,刘懿,乔振华,等.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12):113,142.
[7] 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