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入学年龄不宜一刀切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63951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通知,其中一条格外引人瞩目,“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由此引发人们猜想,有关小学入学年龄可能“松绑”的消息不胫而走。
  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义务教育法执行细则》明确规定,儿童要在新学期开学之前达到法定入学年龄周岁才可入学。9月1日是全国新学期的开学日,故全国通用的做法是以8月31日作为截止时间。这意味着出生在9月1日到12月31日的孩子即便达到6周岁法定入学年龄,要推迟到下一年方可入学。
  对此,很多家长极为纠结,为了让孩子能够准时入学,千方百计计算生育时间,每年8月剖腹产盛行,被称为“处女座的纠结”。同时,不少家长希望孩子早一点入学,常常采取“走后门”的办法。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都是各具特点的生命个体,适不适合入学也不能一概而论。
  当然,家长和社会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国外有研究发现,经历来得越早越好:如果是有益的经历,越早经历,个人受益的时间越长;如果是不利的经历,若早经历便能够早结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改变和扭转其负面影响。根据这一视角,孩子早上学有一定优势,能在较小的年龄完成学业,继而能早就业;孩子较早结束学业,也可以早做其人生选择,晚读书则要承受更大的机会成本。
  然而,有研究表明:入学年龄截止日期之后出生的儿童可能发展的更加科学健康。西方研究发现:出生月在入学年龄截止日期以前的学生在学业表现上不及出生月在截止日期以后的学生,并将这一“截止日期现象”归因于入学年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北京大学学者研究发现:7月至8月出生的青少年在自我建构、日常学习层面与其他年龄段出生的青少年相比,存在明显的相对年龄劣势与适应性危机。7月至8月出生组青少年升入重点中学的可能性最低,升入职业学校的可能性最高,该现象被称为一种难以逾越的“七八月陷阱”。
  近年来,不管对于义务教育入学年龄截止日期的争论有多激烈,有一条始终是非常明确的:即家长迫切希望时间上有所调整,不再实行一刀切。《南方日报》曾经调查网民最关心的教育问题,近一半参与调查的网民特别关注“能否实现小学弹性入学制”,呼吁打破8月31日作为6岁适龄儿童出生日期门槛的硬性条件。
  回顾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可以看到,义务教育虽然是一项具有强制性的全国性制度,但其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省级政府的具体政策就是成为这项制度落地的关键,故而在现实执行中存在千差万别。由于惯性思维和担心麻烦,绝大多数省级政府并未发挥教育统筹权,根据本省義务教育资源情况、学位供给能力、受教育者需求等因素制定适合的政策,而是简单执行上级政策,将入学截止日前一刀切定为8月31日。此举固然方便操作,有利于保证形式上的公平和政令的一致,但是缺乏灵活性、适切性和人性化。
  可喜的是,目前已经有部分省市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四川省取消了“九月一日前年满六周岁”的明确日期限制,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河南郑州2016年要求各区结合各自实际,根据适龄儿童人数、学校分布,教育资源最大承载量等情况研究确定各小学的入学年龄,除了郑州航空港区是保证6周岁入学外,其他市内8区均保证6周岁4个月入学,与往年相比,郑州市内入学年龄放宽了2个月。
  事实上,在国外,对于儿童入学,法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根据儿童发育早的情况,将儿童入学年龄定为5岁,而美国则规定为5岁至7岁。在美国不少地区,小学入学时间比较灵活,公办小学规定入学年龄为6岁至8岁,如果不满6岁,可能需要参加一些素质测试。美国这种灵活安排不仅能让适龄的孩子及时接受教育,也能更好地让有能力的孩子得到及时的教育,使得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坚实。
  教育综合改革应坚持问题导向,人民的需求就是政府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面对受教育者的期盼,是时候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一项政策的颁布实施直接影响的是当事者,不能及时解决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入学难题,不仅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对于家庭子女看护、家庭成员就业、社会和谐稳定等都有着一连串影响。对此,地方政府应该通过深入的调研、充分的听证,确定各地符合地方实情的义务教育入学年龄截止日期,可以采取“学生个人情况 专家评估”等方式来建立完整的适龄儿童入学方案,及时回应百姓期待,争取最大公约数。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以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连续3年(2013年—2015年)的体质健康测试内容为研究样本,首先分析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总体概况,然后依次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肺活量)、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也为改善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质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健词:职业学校;学生;体质;剖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相当
为了能让孩子上一个热门学校,家长们可谓绞尽脑汁,招数也五花八门:有的不惜假离婚;还有的父母宁愿蜗居省钱、贷款购买学区房,在让自己背负沉重经济负担的同时,也让孩子背负上了不小的精神负担。
《华夏教师》2018年第18期刊登陈冬梅的文章指出:“网络研讨”也称为“在线研讨”,即利用互联网这个庞大的网络实现跨区域的研讨,不受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多年来,团队充分发挥网络这一優势,用QQ群、微信群这些便捷的方式进行网络研讨,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研讨人员召集、场地、时间、费用等一系列问题。比如,“好课推介”“好文共读”“相聚星期三”“想约就约”等,共生团队除了有自己个性化的网络研讨活动,还充分利用共
男儿不展青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对于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中学校长武长亭来说,从教30余载,从教坛新兵,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其中付出的辛苦努力或许不为人所知,但从武长亭校长所做的工作来看,那一直没有改变的育人情怀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  坚持德育为先,促进习惯养成  成才必先成人,树人必先立德。管理学校多年,武长亭校长始终坚持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认真贯彻《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整体化纲要》,做到德育工作
暑期家长带孩子去农村“吃苦”成时尚。农民家里怎么烧饭?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那里的生活条件真的很苦吗?对于城里的孩子而言,农村的生活非常陌生。今年暑假,不少南京的爸爸妈妈把孩子送到农村“吃苦”,体验与平时不一样的生活。(2018年8月15日《南京日报》)  吃苦教育不是身体上的惩罚,而是精神上的“补给”,应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教育的要义是成长教育、幸福人生,因此,應该设计各种科学的吃苦教育的方法。这既
随着社会信息全球化、知识更新化和技术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互联网可以看到,有关谈论学校办学、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等新闻报道不可胜数。作为教师,如何适应形势、把握方向、准确定位、保持状态、提升能力,努力实现自我升级,而不被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淘汰呢?笔者愿与同仁探讨助推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五项修炼。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叶澜教授曾说:“如果一个教
日前,在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路小学,琅琊区医护人员在为学生讲解H7N9禽流感预防常识。据悉,安徽省滁州市启动预防流感流行应急预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普及禽流感预防常识”,预防H7N9禽流感发生。同时各学校通过班会、黑板报和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做好甲型H7N9流感基本常识普及,讓学生了解流感病毒特征、感染途径及个人预防措施等知识。  摄影报道/宋卫星
今年暑期,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一行,深入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星源阳光儿童托管家园,開展为期一个月的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开展梦想课堂、亲情陪护,让留守儿童感受着他们带来的幸福。图为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互动。  零距离接触文物修复  8月1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在西安举行“文物修复季——三维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展览公众体验活动。图为一名小朋友在文物修复室观看3
近年来,媒体和网络上不断爆出的校园欺凌事件,有些施暴者竟然是小学生。有向同学勒索钱物的,有因考试作弊被发现而殴打同学的;有初中生在宿舍虐待侮辱同学,招引社会人员进校施暴的;还多次发生成群女生虐打同学,拍视频传播,手法残忍,令人发指。  校园欺凌事件远远不止是破坏了学习环境,让学生失去安全感。更大的威胁在于这些学生日后进入社会,其暴力倾向有可能形成更大的危害。一般而言,校园欺凌事件往往不是孤立的,学
近日,330名来自湖南12个贫困县市的乡村教师,将在长沙参加首期“快乐学堂‘百千万’工程”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届时,音樂、美术、体育三个学科的专家、教授等,将对这批老师进行封闭式训练。  这标志着长沙银行首期“快乐学堂‘百千万’工程”慈善项目的启动。与此同时,湖南12个贫困县市12所小学的改造修缮工程也将开始。“快乐学堂‘百千万’工程”慈善项目由湖南省民政厅、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慈善总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