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系统警觉性与安全性的非线性演化研究

来源 :工业工程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系统人员警觉性与系统安全性两大指标的非线性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根据人机系统警觉性和安全性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函数关系,提出了相应的非线性动态演化模型。通过将警觉性与安全性相图分为四个区域:安全有保障区、安全形势恶化区、安全形势振荡区和安全水平提升区,分析了人机系统的警觉与安全相互作用的演化模式,论述了在不同系统参数条件下,安全形势振荡区表现出的三种不同振荡类型:渐进稳定、周期振荡和振荡恶化。同时对相图的演化趋势进行了定性分析,运用警觉性与安全性离散化量表进行了演化特征的模糊推断。
其他文献
讨论分析了可靠性试验中样本大小决策的方法,提出了基于仿真的样本大小决策方法,初探了评估样本大小合理性的策略方案。针对对数正态(lognormal)可靠性分布函数,给出了仿真算法
根据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针对元器件厂家进行工序能力指数Cpk计算时,在不能获得全部数据的情况下无法使用传统方法完成Cpk的正确评估,采用Levenberg-Marquarat算法解决Gauss
介绍了装配线平衡问题的传统模型,分析了传统启发式算法与遗传算法在解决现今生产中的大规模带复杂任务约束问题时的弊端。针对传统模型的局限性,给出了修正模型,然后集合数种组
将现有营业网点选址所考虑的经济、文化、法律、客户等因素综合反映在时间满意度函数的选取及其参数的选择上,利用以往学者时间满意度的模型,结合对电信行业的实证调查,找到客户
<正>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历史的分期问题,在国内外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到五十年代中期,是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初步形成的阶段;第二阶段,从五十年代中期到目前,是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