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后囊撕除术的临床观察

来源 :眼视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er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对≤6岁患儿行后囊撕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4眼)儿童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对≤6岁患儿同时行后囊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情况。随访7-32个月。结果术后视力≥4.9者6眼(18.75%),4.6-4.8者19眼(59-38%),4.0-4.5者5眼(15.63%)。主要并发症为术中后囊不规则撕裂、术后虹膜炎性反应和后囊混浊。结论儿童白内障手术操作难度较成人大.需掌握手术技巧。对6岁以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压力对体外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牛眼角膜内皮细胞施以2.67kPa、5.33kPa及8.00kPa的压力各6、12、24、36、48h,以不加压
目的 评价非球面设计的折叠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Tecnis对提高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同期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7例(61眼),年龄50~75岁,平均(63.5±6.4)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30眼)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Tecnis Z9001 IOL(Pharmacia),对照组(29例,31眼)植入传统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和氟康唑(fluconazole)这两种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对眼科常见的致病真菌(镰刀菌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经刮片收集的眼部真菌感染58例.将标本接种于Sabouraud培养基中分离培养,阳性菌株42例.根据真菌培养的形态学特征和糖发酵、糖同化及硝酸盐还原试验,分离鉴定出镰刀菌属14例,念珠菌属14例,曲霉菌属9例,其他5例
患者,女性,50岁,2007年1月12 日因右眼干涩不适感7 d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双眼裸眼视力为右眼1.2.左眼1.0.右眼结膜充血+,睑结膜面见少许滤泡、乳头,余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睑位置正常,眼球大小和运动正常,结膜无充血,角膜上皮光滑、完整,基质层透明,后弹力层可见3处破裂纹,呈斜形条纹(见图1),其中2处后弹力层有脱离,其脱离处后弹力膜上附有少许虹膜色素(见图2),内皮无水肿,角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