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001-01
近一、二年以来,我校通过学习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和 “友善用脑”等先进理念,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我校领导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从这个意义上说“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关系到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之成败。
本人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发现有这样和那样的课改困惑,最突出的问题是“导学案”与教材联系不紧密,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预习时不看教材,直接在“导学案”上做题,看书的过程缺失。2.学生为了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从教材中简单的从书中摘抄到“导学案”上,深度思考的过程缺失。3.重点、难点在“导学案”上都有了,学生书上干净如新,缺少了相应的勾勾划划、圈圈点点等批注,记笔记的过程缺失。4.在实际课堂中,“导学案”中内容安排紧凑,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处理课本中的内容,解读课本的过程缺失等。
一、对“导学案”的再认识和再理解
“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简言之,“导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展示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正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的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因。
二、“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
通过对“导学案”的再认识和再理解,我们不难看出:导学案源于教材、根植于教材。“导学案”是一种载体,通过这种载体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教材内容。“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但实际使用中,少数学生出现依赖导学案而忽视教材的现象。特别是概念部分,即使老师强调了,也不能做到依据“导学案”结合教材理解知识。也有抄书填写导学案内容的现象。
三、“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与教材的关系及其应对策略
1、“导学案”的编写与设计和教材的关系
1)整体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层次性
A.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B.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导学案”的使用与教材的关系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将要所学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A.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B.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C.完善评价机制,实现学科组长日常检查和教师抽查相结合。并及时反馈,通过加分等方法,督促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2)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
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并形成共识。
值得我注意的是:A.让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展示所学知识,尽可能暴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认真纠错,找出错因并更正答案。B.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才能给与讲解和点拨。
3)“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材中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值得我注意的是:A.学生对学生的展示和讲解可进行点评和补充。B.教师的讲解点评要简练准确规范。C.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说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清楚可能出现的错误及出错的原因,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并揭示规律,指导学生正确应用。
以上是本人在实际操作时的一点不成熟的做法。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我有理由相信:随着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不断探讨,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也会日趋完善。在这里我衷心的希望“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在完善各个环节的同时,更注重其内在的东西,真正能够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校课堂的功效。
近一、二年以来,我校通过学习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和 “友善用脑”等先进理念,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我校领导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从这个意义上说“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关系到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之成败。
本人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发现有这样和那样的课改困惑,最突出的问题是“导学案”与教材联系不紧密,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预习时不看教材,直接在“导学案”上做题,看书的过程缺失。2.学生为了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从教材中简单的从书中摘抄到“导学案”上,深度思考的过程缺失。3.重点、难点在“导学案”上都有了,学生书上干净如新,缺少了相应的勾勾划划、圈圈点点等批注,记笔记的过程缺失。4.在实际课堂中,“导学案”中内容安排紧凑,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处理课本中的内容,解读课本的过程缺失等。
一、对“导学案”的再认识和再理解
“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简言之,“导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展示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正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的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因。
二、“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
通过对“导学案”的再认识和再理解,我们不难看出:导学案源于教材、根植于教材。“导学案”是一种载体,通过这种载体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教材内容。“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但实际使用中,少数学生出现依赖导学案而忽视教材的现象。特别是概念部分,即使老师强调了,也不能做到依据“导学案”结合教材理解知识。也有抄书填写导学案内容的现象。
三、“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与教材的关系及其应对策略
1、“导学案”的编写与设计和教材的关系
1)整体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层次性
A.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B.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导学案”的使用与教材的关系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将要所学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A.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B.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C.完善评价机制,实现学科组长日常检查和教师抽查相结合。并及时反馈,通过加分等方法,督促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2)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
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并形成共识。
值得我注意的是:A.让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展示所学知识,尽可能暴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认真纠错,找出错因并更正答案。B.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才能给与讲解和点拨。
3)“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材中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值得我注意的是:A.学生对学生的展示和讲解可进行点评和补充。B.教师的讲解点评要简练准确规范。C.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说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清楚可能出现的错误及出错的原因,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并揭示规律,指导学生正确应用。
以上是本人在实际操作时的一点不成熟的做法。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我有理由相信:随着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不断探讨,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也会日趋完善。在这里我衷心的希望“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在完善各个环节的同时,更注重其内在的东西,真正能够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校课堂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