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法学的国际话语权:缺失、原因和对策

来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fe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话语权是一种软实力,主要是指学术话语的影响力、判准力、引领力和应用力。当代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提高,已是中国的重大问题。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学,曾有过“中华法系”的辉煌时代。但随着清朝政府的衰落、西方法学话语的全球化运动、“西法东进”和中国晚清时期的各种要素的助力,导致中华法系话语体系解体。自此,中国法学话语即便没有在国际上销声匿迹,但也成了西方视域下的法学现代化的反面教材。尽管当代中国法学学术研究已呈硕果累累的繁盛景观,对域外法学的研究亦已成炙盛之势,但其在国际上依然处于失语或无语的境况。中国法学在国际上话语权的缺失之因包括:中国法学话语主体意识的缺失,导致中国法学学术研究主体缺乏自信和对中国古代和近代法的几乎全盘否定;中国学术研究的重复性生产和创新性不足,导致中国法学话语的学术质量不高;与域外法学的交流和对话沦为了单向度的学徒式的学习;西方法学话语的全球化运动仍在进行,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法学和法治建设已取得重大进步,需要中国学术话语反应这些进步和成绩,并在国际上传播其声音。因此,当代的中国法学必须提升学术话语权。但法学学术话语的国际话语权的有无,与法学研究成果的数量及不断的重复性生产并无直接关系,通过对域外法学的“提线木偶”式的研究亦无法获得。法学话语权的提升应当针对前述原因寻找对策,做到“对症下药”。因此,中国法学学术研究必须首先重塑中国法学话语的主体性意识,从而祛除“他者异化”和“自我异化”的话语倾向;其次,在与域外法学进行交流的时候,应有对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自信,以改变学徒式的交流样貌;再次,更应以独立自主的研究姿态,进行创新性学术生产以解决学术话语的质量问题,从而让中国成为法学学术话语的生产者而非消费者;最后,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国际社会的法学问题,以高质量的“中国方案”突破域外法学话语的霸权壁垒,推动国际法学事业的发展。在域外法学话语依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国还应当采取措施主动把其学术成果推向国际。
其他文献
学位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和省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阶段特征和重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黄陂实际,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力打造“1223”品牌创建亮点工程,推进民族工作上台阶。
期刊
我国是世界第一幕墙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幕墙建筑存量多、管理工作复杂,将信息技术与建筑幕墙管理结合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任务。本文介绍了部分信息技术在建筑幕墙管理及深圳市幕墙实景3D信息管理平台中的应用情况。
推荐书目:《忏悔录》卢梭著推荐理由:《忏悔录》这部作品、是卢梭的自传,他在这本书里全面地剖析了自身,对一生进行了反思。根据创作背景来看,卢梭创作这部作品是为了阐释自己的思想,是对自己的辩白。在本书开篇,便透露出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卢梭在《忏悔录》中,真实地讲述了
期刊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比能、长循环寿命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并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是目前国内外新能源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隔膜起隔离电池正负电极的作用,它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耐酸碱性、机械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另外,在电池温度高的情况下,为了安全起见,必须能够使用闭孔的功能来隔离电流。隔膜的研究对于改善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以及电池的开发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主要从隔膜特性及特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金融消费日渐成为居民生活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兴业银行郑州分行始终将宣传普及金融知识作为应尽的社会责任,持续深化金融宣教工作。该行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事关百姓的根本利益,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消费者保护是金融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的最强音,
期刊
目的 探讨轻度雄激素性秃发患者毛囊超声图像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及评价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临床诊断轻度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及23例正常对照组颞区头皮毛囊超声二维图像、真皮层超声弹性及毛囊周围彩色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颞区头皮表、真皮厚度,感兴趣区毛囊数目,最大毛囊的面积,平均毛囊面积,真皮层弹性变化及毛囊周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动脉的阻力指数之间的差异,均
为积极响应国家“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意见”的相关文件精神,推动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进行,不断探索打造优质体育课的路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文件进行解读,深入探讨影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因素。研究发现:体育课的边缘化发展、体育课程定位偏差、体育教师职业归属感不强、体育教师教学理念偏离新时代要求等是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鉴于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