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疾患,以骨关节损害为主,其特点为血清和体液中尿酸增高,急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和尿酸盐在软组织内的沉积。笔者现将收集的35例资料完整并经临床及线证实的通风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5例,其中男30例,女5例,年龄32~75岁,2/3在40岁以上,平均43岁。病程2~32年,平均7年。主要症状:35例均出现过不同程度局部关节红、肿、痛伴活动障碍,时有局部剧痛、甚至夜间可以痛醒,一般早期先由单个关节开始,多次发作后,逐渐累及多个关节。通常症状1~2天内达到高峰,持续1~2周后可自行缓解、关节性恢复正常。发病部位:第一跖趾关节21例,其中5例为双侧性,第二至四跖趾关节6例,第五跖趾关节1例,第一趾间关节1例,手部第一掌指关节5例,肘关节1例,多骨受累8例。实验室检查:急性发作期白细胞及中性白细胞均增多,界于(10 000~15 000)×109/L,中性0.75~0.8,血沉可升高达120mm/小时。血尿酸测定:650~1150μmol/L,尿酸450~750μmol/L。
检查方法:所有病例行X线平片检查,10例行CT扫描检查,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治疗随访证实。
结 果
早期:16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而无明显骨质破坏,全部见手足小关节,呈圆形或梭形密度增高影,其中21例最先始于第一跖趾关节。随病情进展,8例尿酸盐的沉积侵犯临近骨皮质表面,引起骨硬化,但未见骨质破坏或骨膜反应,4例于软组织肿胀的相应部位骨质缺损,似虫咬状,仅3mm直径,边缘清楚,无关节改变。
中期:35例中均不同程度出现关节软组织肿胀显著,首先在关节面附近,局限性的骨质稀疏逐渐发展形成边缘清晰锐利囊状透光区或虫蚀样改变,大小不一(3~5mm直径)。本组有18例显示局限骨质凹陷缺损,病变累及关节者,可致关节间隙变窄或关节的肥大性改变及错位。
晚期:软组织肿块仍存在且见增大增多、密度增高,20例见多个肿块相连呈哑铃状或山岭状,12例见不规则结节、片状钙化,15例关节间隙显著变窄或消失,边缘不规则或呈锯齿状,8例伴有关节半脱位或脱位,4例有关节纤维性强直表现,1例出现骨性强直。
讨 论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或慢性关节炎,以骨关节损害为主。基本病理改变为尿酸盐结晶沉积于骨、关节、皮下组织、肌腱、滑囊等组织中,形成结节称痛风石,引起局部组织的炎性与异物反应,可使组织破坏吸收。开始在关节软骨表面,特别是软骨边缘血管较多的区域有尿酸盐结晶沉着,继而关节软骨受侵变薄;软骨下骨和滑膜中也有尿酸盐沉积引起关节内纤维组织增生和关节面骨质破坏。久之有继发退行性变使骨端关节面硬化和骨赘增生。晚期关节破坏变形严重,可发生半脱位或纤维性、骨性强直。痛风石破除坏骨关节处并侵蚀皮肤,溃破后可见乳白色尿酸盐液体排出。
临床表现:本病95%以上男性,女性少见且为不规划的发作与不典型表现,有遗传性发病,年龄30~50岁,气候的转变及饮食常是诱发因素。本组患者35例男30例,女占5例,平均年龄43岁,与文献报告相符合。首发部位约半数是跖趾、拇指关节,其他尚可在两侧手足诸小关节、膝、肘、腕、踝关节。本组21例在跖趾关节首发,其中5例为双侧性。手部第一掌指关节5例,临床症状常按发作时症状不同而分潜伏期、急性关节炎发作期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本组21例出现急性发作,局部关节有红、肿、痛、活动障碍,偶有局部剧痛或夜间加重,可在1~2天内达高峰,持续1~2周后可自行缓解;常是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病程一般均为慢性过程,长短不一,本组病程2~32年,平均7年。早期发作后常无后遗症,一般首次临床症状出现至X线检查阳性者有5~10年得潜伏期。
X线表现:本病X线征象与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基本一致,能反映各期典型表现,是活的病理解剖,因此有些病例虽然临床上有多年发作病史,但假如病理上改变很轻微时X线表现为阴性。X线诊断分早期、中期及晚期,且较为特征,密切结合临床,一般能正确诊断。早期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或伴有轻微的骨硬化,但未见骨质破坏或骨膜反应。中晚期主要特点:病变常首发手足第一跖趾关节处,为偏心性或非对称性关节旁软组织结节状肿胀,或多个结节肿块相边至哑铃状、分叶状密度高,结节内有斑点片状钙化,相应的邻近关节内、关节旁及骨干出现不规则虫蚀状破坏、骨质缺损,典型者呈穿凿样,周边有线样硬化缘,其大小不一。晚期患部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可伴有关节半脱或脱位,甚至出现关节畸形强直。
鉴别诊断:主要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牛皮癣性关节炎。①类风湿性关节:中年女性多,占95%以上,好发于双手近端之间关节,受累关节软组织肿胀、普遍性骨质稀疏伴骨萎缩性改变,骨性关节面糜烂并有软骨下小囊变。类风湿因子大多阳性,血尿酸正常。②退行性骨关节病:本病为慢性进行性疾病,老年人多见,症状轻微,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骨质硬化和边缘性骨赘形成、无关节边缘和骨端的破坏缺损。偶而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与通风改变相似,但临床与化验室资料与通风截然不同。③牛皮癣关节炎:本病常见于手足关节指(趾)骨及远端指间关节,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模糊或消失,关节边缘处小囊状骨缺损。末节指骨近端骨增生,基底部加宽,且粗隆吸收、消失以至变长,典型者呈特殊的“笔套”改变。往往先有多年牛皮癣的皮损及指甲表现然后才出现骨关节改变。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5例,其中男30例,女5例,年龄32~75岁,2/3在40岁以上,平均43岁。病程2~32年,平均7年。主要症状:35例均出现过不同程度局部关节红、肿、痛伴活动障碍,时有局部剧痛、甚至夜间可以痛醒,一般早期先由单个关节开始,多次发作后,逐渐累及多个关节。通常症状1~2天内达到高峰,持续1~2周后可自行缓解、关节性恢复正常。发病部位:第一跖趾关节21例,其中5例为双侧性,第二至四跖趾关节6例,第五跖趾关节1例,第一趾间关节1例,手部第一掌指关节5例,肘关节1例,多骨受累8例。实验室检查:急性发作期白细胞及中性白细胞均增多,界于(10 000~15 000)×109/L,中性0.75~0.8,血沉可升高达120mm/小时。血尿酸测定:650~1150μmol/L,尿酸450~750μmol/L。
检查方法:所有病例行X线平片检查,10例行CT扫描检查,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治疗随访证实。
结 果
早期:16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而无明显骨质破坏,全部见手足小关节,呈圆形或梭形密度增高影,其中21例最先始于第一跖趾关节。随病情进展,8例尿酸盐的沉积侵犯临近骨皮质表面,引起骨硬化,但未见骨质破坏或骨膜反应,4例于软组织肿胀的相应部位骨质缺损,似虫咬状,仅3mm直径,边缘清楚,无关节改变。
中期:35例中均不同程度出现关节软组织肿胀显著,首先在关节面附近,局限性的骨质稀疏逐渐发展形成边缘清晰锐利囊状透光区或虫蚀样改变,大小不一(3~5mm直径)。本组有18例显示局限骨质凹陷缺损,病变累及关节者,可致关节间隙变窄或关节的肥大性改变及错位。
晚期:软组织肿块仍存在且见增大增多、密度增高,20例见多个肿块相连呈哑铃状或山岭状,12例见不规则结节、片状钙化,15例关节间隙显著变窄或消失,边缘不规则或呈锯齿状,8例伴有关节半脱位或脱位,4例有关节纤维性强直表现,1例出现骨性强直。
讨 论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或慢性关节炎,以骨关节损害为主。基本病理改变为尿酸盐结晶沉积于骨、关节、皮下组织、肌腱、滑囊等组织中,形成结节称痛风石,引起局部组织的炎性与异物反应,可使组织破坏吸收。开始在关节软骨表面,特别是软骨边缘血管较多的区域有尿酸盐结晶沉着,继而关节软骨受侵变薄;软骨下骨和滑膜中也有尿酸盐沉积引起关节内纤维组织增生和关节面骨质破坏。久之有继发退行性变使骨端关节面硬化和骨赘增生。晚期关节破坏变形严重,可发生半脱位或纤维性、骨性强直。痛风石破除坏骨关节处并侵蚀皮肤,溃破后可见乳白色尿酸盐液体排出。
临床表现:本病95%以上男性,女性少见且为不规划的发作与不典型表现,有遗传性发病,年龄30~50岁,气候的转变及饮食常是诱发因素。本组患者35例男30例,女占5例,平均年龄43岁,与文献报告相符合。首发部位约半数是跖趾、拇指关节,其他尚可在两侧手足诸小关节、膝、肘、腕、踝关节。本组21例在跖趾关节首发,其中5例为双侧性。手部第一掌指关节5例,临床症状常按发作时症状不同而分潜伏期、急性关节炎发作期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本组21例出现急性发作,局部关节有红、肿、痛、活动障碍,偶有局部剧痛或夜间加重,可在1~2天内达高峰,持续1~2周后可自行缓解;常是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病程一般均为慢性过程,长短不一,本组病程2~32年,平均7年。早期发作后常无后遗症,一般首次临床症状出现至X线检查阳性者有5~10年得潜伏期。
X线表现:本病X线征象与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基本一致,能反映各期典型表现,是活的病理解剖,因此有些病例虽然临床上有多年发作病史,但假如病理上改变很轻微时X线表现为阴性。X线诊断分早期、中期及晚期,且较为特征,密切结合临床,一般能正确诊断。早期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或伴有轻微的骨硬化,但未见骨质破坏或骨膜反应。中晚期主要特点:病变常首发手足第一跖趾关节处,为偏心性或非对称性关节旁软组织结节状肿胀,或多个结节肿块相边至哑铃状、分叶状密度高,结节内有斑点片状钙化,相应的邻近关节内、关节旁及骨干出现不规则虫蚀状破坏、骨质缺损,典型者呈穿凿样,周边有线样硬化缘,其大小不一。晚期患部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可伴有关节半脱或脱位,甚至出现关节畸形强直。
鉴别诊断:主要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牛皮癣性关节炎。①类风湿性关节:中年女性多,占95%以上,好发于双手近端之间关节,受累关节软组织肿胀、普遍性骨质稀疏伴骨萎缩性改变,骨性关节面糜烂并有软骨下小囊变。类风湿因子大多阳性,血尿酸正常。②退行性骨关节病:本病为慢性进行性疾病,老年人多见,症状轻微,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骨质硬化和边缘性骨赘形成、无关节边缘和骨端的破坏缺损。偶而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与通风改变相似,但临床与化验室资料与通风截然不同。③牛皮癣关节炎:本病常见于手足关节指(趾)骨及远端指间关节,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模糊或消失,关节边缘处小囊状骨缺损。末节指骨近端骨增生,基底部加宽,且粗隆吸收、消失以至变长,典型者呈特殊的“笔套”改变。往往先有多年牛皮癣的皮损及指甲表现然后才出现骨关节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