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16排螺旋CT在脑组织腔隙性梗塞检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大家健康(下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8251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GE16排螺旋CT在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临床诊断作用。方法:选取从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170例脑卒中病例,对本组患者进行GE16排螺旋CT头颅扫面,观察诊断情况结果:通过GE16排螺旋CT共检测119例脑组织腔隙性梗塞患者,其中发现腔隙病灶165例,单发病灶82例,两个病灶患者31例,三病灶3个,四病灶3个。经由腔隙病灶线测量结果显示,最短直径为2mm,最长为20mm,平均(10.2±4.8)mm,中以5-15mm比例最高,占76.6%,左侧75例,右侧77例,双侧13例,分布频率为基底节区(尾状核17例,内囊56例,丘脑33例)、顶叶3例,脑干5例、小脑2例,额颞1例。形态大多呈类圆形的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晰,但因病灶较小,占位较轻,通常仅存在相邻脑室的局部受压,大多未见中线结构移位。结论:GE16排螺旋CT对于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诊断价值显著,具特异性,在临床诊断与疗效观察中均具有一定价值,可发现基底节区、额叶及脑干等各处的20mm以下的微小型病灶,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周围浅表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40例浅表血管瘤行彩超检查,结合手术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管瘤的彩超声像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混合回声型、低回声
目的:探究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尿路感染患者,其中段尿路培养中分离出细菌98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41株,将患者随机均分
目的:探讨X射线和CT诊断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三年收治的5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对比分析X线与CT断在膝关节损伤
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常见问题,总结临床免疫检验控制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00份酶联免疫检验临床资料,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免疫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结
目的:观察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贫血患者,将其中的6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设为 A组,将剩余的40例地中海贫血设为B组,另选取50例健康成人设为C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