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盛宴滋味长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莹欣
  淄博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学生,在《文苑》《意林》《语文报》等报刊发表百余篇文章,曾获得《语文报》杯作文比賽国家级一等奖。热爱悠然恬适的乡村生活,享受拼搏奋斗的校园时光,喜欢一切美好事物以及文字编织的温馨世界。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温暖真诚,能在某一刻如冬夜的一盏灯火,点亮读者的心。
  过年一定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而在这期间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一定是那顿象征团圆的饕餮盛宴。
  我们小孩子最魂牵梦萦的还是那道“雪山飞虹”——糖拌西红柿。一整个西红柿从顶部均匀地切开来,像一朵绽放的牡丹花。再将它们一朵朵码在碎花瓷盘里,真可谓“百花齐放”,搭配上洁白的砂糖,红白分明,成了餐桌上令人垂涎欲滴的主角。这道平日也可以尝到的菜,因为在过年这天可以加更多的糖而拥有了新的意义。白糖由我们孩子来撒,鼓鼓囊囊地塞满一拳头,小手在瓷盘上空轻轻抖动,边呼喊“下雪了”边饶有趣味地看那白糖时而星星点点,时而如鹅毛大雪般飘落在一瓣瓣“番茄花”上。屋外大红灯笼的光映照其上,仿佛红泥小火炉般洋溢着温暖的光辉。它的意义,除了舌尖上甜蜜的滋味外,还有那饶有趣味的“下雪”过程。“番茄花上落点雪”,生活大概亦需要在平淡中添些诗意吧。
  同样记忆犹新的还有那黄澄澄的年糕。记得外祖母碾糕面时,将金灿灿的黄米缓缓倒在石碾上,再用手均匀摊开,然后推动石磨沿青色的碾盘转着。她推碾的步伐沉重迟缓,但宠溺的笑和被汗水打湿的衣衫却久久烙在我的心头。她碾的糕面金黄,吃起来有嚼劲,她蒸的糕蕴藉着草木五谷的清香,令人回味无穷。蒸年糕时,下面铺的是苍绿的荷叶,荷叶蒸腾着湿漉漉的雾气和清香,洇润中和黄米糕交织成一幅淋漓的水墨画。黄米糕使我常忆起那古老而又温馨的石碾,以及外祖母不辞劳苦的笑靥,还有我美丽的童年时光……
  茄盒和藕盒是后来才兴起的,自从小姑花心思做出的茄肉配肉糜让我们食指大动后,它们便又在大爷的“碧玉杂烩汤”里频频现身。杂烩汤一进嘴便似含了个火球,将舌头烫得乱跳。大爷的杂烩汤自然中透露着匠心,三四块炸得紧实的茄盒藕盒,几粒蓬松有韧劲的手打鱼丸,再配上一点菠菜,也算是集合了大鱼大肉、海里地上。“播财”讨个好彩头,鱼丸藕盒寓意“阖家团圆”,这搭配虽不华丽,但要的便是喧腾热闹。一家人人手一大碗汤,把头埋进碗里呼哧呼哧地狼吞虎咽,再灌下几口热汤,吃得那叫一个畅快淋漓。
  家乡的年夜饭,杂菜是必不可少的主角。富有北方特色的大白菜、冻豆腐、宽粉、木耳和肉热热闹闹地炖了一锅,每一样都有自己代表的独特味道。我曾在外地尝试过当地杂菜,第一反应却是“这不算杂菜”——那里面没有“硪子”。硪子本名松蘑,是家乡特有的称呼。后来离乡愈久,每每过年盼得那口杂菜便愈切。杂菜象征团圆,无论是洋溢着木柴香气的大锅灶还是鲜美细腻的“硪子”,哪一样都少不得。异乡的水土怎能满足得了一张吃刁了的嘴呢?又怎能安放“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故土情怀呢?
  也许,我们念念不忘的不是哪一种美食的滋味,而是享受美食背后的欢欣时光,正像是那一锅看似乱炖的杂菜,历经时光的洗涤,不变的是洋溢着的暖意。最心安的,莫过于我们珍惜的一切都在身边,有那么一桌年夜饭在殷切地等待你与团聚,等待你把回忆装进背包,满怀憧憬地踏上明天的行程。
其他文献
摘 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承担着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青少年培养和教育中,食育的促进作用逐渐得到认识。日本利用多种食育方式来促进青少年对和食文化的理解,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后代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华饮食文化闻名于世,在悠久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重视青少年的文化认知和文化亲近感,通过潜移默化的食育方式来培养青少年作为民族文化传承人的自觉性
不知霆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余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 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  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冻草。  ——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六花时时飘,集我车上毡。  ——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收尽盈盈舞絮飘,点点轻鸥咒。  —
那时我看夜空,  不知流云亦是时光;  看星挪辰移,  不知山河瞬间消逝。  今日晨光覆地,  于我心却如夕阳沙漏;  即便晚霞臨窗,  身体又如风吹稻米谷壳。  我羡慕你,  你在清澈露水里,  在旭日朝花中,  在万顷彩云下。
伦敦风  有些城市永远不乏新意,比如伦敦,奥运会的举办让它更加耀眼。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信仰的人聚于一个城市,穿着或国际化、或民族风的衣服站于同一个街头,像是受到了女神的祝福,“不同”却依然和谐。  他们的身影,竟与背后的古堡融于一体。那古堡,最年轻的也有两三百岁。伦敦的建筑可谓刚柔并济,哥特式的尖顶与拜占庭式的穹顶巧妙地结合,内部又是实在的伦敦风――维多利亚风格。英国人注重历史保护,强调人与自
欧阳应霁,香港资深跨媒体创作人,饮食文化策展人。长期从事中国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观察和研究,活跃于平面及电子媒体,撰写和出版专著二十多本,主持各种生活文化艺术广播及电视节目。近十多年把工作聚焦在全球及本土饮食及旅游文化内容的整理和探索上,出版私家食谱、城市饮食文化指南。策划饮食实体空间如香港元创方“味道图书馆”、北京“应霁半饱厨房”,积极促成新一代对本地和国际的当代生活方式、态度的觉悟与追求。  去
尽管时间是稳定之物,已经可靠地流淌了亿万年,度量时间却一直是个难题。  每天早晨,尖厉的闹钟铃声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我们从暖和的枕头上抬起头,湿乎乎的口水淤积在枕头褶子里。费劲地睁开双眼,眼皮还粘在一起,眯着眼看了看时间,满心希望是闹钟出了什么问题,那就至少还能再睡上两小时。我们瞄了一眼手机想验证一下,令人难过的是,真的该起床了。  為什么时钟的证明如此重要?我们为什么不能回过身去倒头就睡直到自然
春天一到,父母在田地里就弯成了一张弓,不停地挖着草。  玉米已经没过人的大腿,于是那把锄头便像是满蓄着力量、随时准备射向深蓝色天空的利箭。我总怀疑泥土是聚宝盆,上面可以生生不息地孕育着庄稼和野草。在肥沃的土地上,野草和庄稼几乎像是在进行一场生命的争夺战,你拥我挤,疯狂蔓延。马蜂菜、苋菜、灰灰菜,是野草中的蚂蚁,以数量庞大占据田间地头,多少锄头都锄不干净。好在它们是牛羊猪们的最爱,就是人,也喜欢吃马
张金凤 山东省胶州市第七中学优秀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文联签约作家。近二百万字作品散见于 《人民文学》 《中国作家》 《诗刊》《北京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杂志。获得教育界最高文学荣誉“叶圣陶教师文学奖”以及孙犁散文奖、老舍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等奖项,出版散文集《空碗朝天》《岁月流歌》、诗集《山坡羊》,作品多次入选考试试题和各种年度选本。近年来着力研究学生作文写作,举办多场阅读
一个优秀的作家,总是喜欢变换地球的重心。胡弦就是这样的优秀者,本该写博物馆之重,他却写了博物馆上空的云。从云再到风,再到博物馆里的植物以及浆果,还有乌鸦。好像是在写博物馆的众生,其实是写他自己的一颗悲悯之心。那些空缺、那些残缺,还有那些暗黑的权力、狂妄的梦想,全是博物馆里没有呈现的部分,却在作者的心中渐渐生长,无比生动,又无比清凉而悠远。《博物馆》,举重若轻的好作品,我们读者的福分。  在博物馆的
让过尾寒  风以柔糜的抚摸  催开积攒下来的桃花  朵朵呈现复瓣  出水的葦芽  与夕阳亲昵地磨蹭着,痒痒的  借势伸出水面  月亮修复好伤口  杨树将嫩芽舒展成同心圆  是时候了  我挥别沧海,由布谷鸟引路  一步一步,深入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