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体制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作为企业基层力量的一线员工,其经济和劳动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他们对幸福感的感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幸福企业的建设成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加强服务能力,更好得维护员工权益,建设幸福企业,已成为包括电力企业在内的很多企业的新课题。本文正以此为背景,在分析幸福企业定义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创建路径,以期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行业;幸福企业;基层员工;幸福感
当前,电力企业财富不断积累增值,如何能够持续满足电力行业员工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成为部分先进电企关注的焦点。建设幸福企业的价值观,已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企业内的员工是否幸福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并间接影响企业效益。幸福感缺失,员工劳动效率就会降低,整体员工队伍纪律涣散,缺乏凝聚力和团队意识,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建设幸福企业势在必行。
一、幸福企业的本质及特征
幸福企业的本质就是在企业内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氛围,让员工爱自己、爱家庭、爱企业、爱社会。幸福企业的建设要注重员工幸福指数的提升,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合理的薪酬待遇、人性化的企业关怀和温馨和谐的企业氛围。纵观优秀幸福企业,可发现其大都具备以下五大特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正直良好的企业形象,轻松快乐的工作氛围,企业员工较高的幸福满意度。
二、创建幸福企业的必要性
就微观角度来看,创建幸福企业,是每位员工的核心需要,因为员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过上幸福生活,提高幸福指数,这与企业目标相重合;此外,创建幸福企业也是包括电力行业在内的诸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振奋企业精神的迫切需要,安全生产、效益良好、和谐工作、健康生活,这不仅是员工个人追求的幸福状态,也是企业想要达到的目标状态;当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提升基层员工幸福感,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避免人才流失,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从宏观角度来看,创建幸福企业是电力行业顺应进一步深化改革趋势的具体行动。幸福企业的内在深意是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制定决策时优先考虑人的因素,把关心人、依靠人、培养人和造就人作为行动目标,这样才可激发基层员工工作热情和进取心,从而使企业、社会、国家生产力大大提高,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创建幸福企业的实践措施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笔者认为,建设幸福企业也可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满足员工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一要努力提高员工收入,企业要在规模扩张、效益增长的同时,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员工,保持员工工资收入的同步增长;二要保证员工休息休假的权利,根据企业生产任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安排的保证休假时间并做好相应的后勤工作;三要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电力生产环境往往条件艰苦,这就要求为员工提供较好的后勤保障,让员工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感受到企业给予的关怀。
其次,要满足员工的安全需求。一要做好安全保障,电力生产往往伴随着很大的风险,发电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二要做好社会保障,企业要足额并按时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三要做好工作保障,努力保障一线员工的工作权力,并积极引导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做到一专多能,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再有,要满足员工的社交需求。员工在企业中不仅只是一个工作个体,更是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独立人,有着情感和社交的需求。作为电力企业,特别是地处偏远的发电企业更要关注职工的情感需求。一要关注职工感受,及时掌握职工思想状况,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五必谈、五必访”制度;二要积极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使员工在工作之余能够參与到各种文体活动中,交流感情,沟通思想,凝聚意志,以达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还有,是要满足员工受尊重的需求。电力企业要为员工提供成长成才的条件,打通由基层向管理层晋升的途径,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选拔机制;还要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建立合理评选表彰程序,加强评选表彰过程的指导和调控,调动每位员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对工作积极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对员工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基于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最后,要满足员工实现自我的需求。对于企业来说,一要帮助员工搞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职业心理、知识技能等方面根据员工个人条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做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要交付给员工适当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通过改变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方式和工作难度,让员工在变化和压力中激发潜力,超越自我,推动个人的成长,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
四、总结
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对于实现“中国梦”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个有责任的企业,都应把创建幸福企业提高员工幸福指数,作为孜孜追求的“企业梦”。把“企业梦”融入“中国梦”,是企业工作的一小步,却是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一大步。
关键词:电力行业;幸福企业;基层员工;幸福感
当前,电力企业财富不断积累增值,如何能够持续满足电力行业员工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成为部分先进电企关注的焦点。建设幸福企业的价值观,已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企业内的员工是否幸福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并间接影响企业效益。幸福感缺失,员工劳动效率就会降低,整体员工队伍纪律涣散,缺乏凝聚力和团队意识,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建设幸福企业势在必行。
一、幸福企业的本质及特征
幸福企业的本质就是在企业内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氛围,让员工爱自己、爱家庭、爱企业、爱社会。幸福企业的建设要注重员工幸福指数的提升,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合理的薪酬待遇、人性化的企业关怀和温馨和谐的企业氛围。纵观优秀幸福企业,可发现其大都具备以下五大特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正直良好的企业形象,轻松快乐的工作氛围,企业员工较高的幸福满意度。
二、创建幸福企业的必要性
就微观角度来看,创建幸福企业,是每位员工的核心需要,因为员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过上幸福生活,提高幸福指数,这与企业目标相重合;此外,创建幸福企业也是包括电力行业在内的诸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振奋企业精神的迫切需要,安全生产、效益良好、和谐工作、健康生活,这不仅是员工个人追求的幸福状态,也是企业想要达到的目标状态;当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提升基层员工幸福感,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避免人才流失,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从宏观角度来看,创建幸福企业是电力行业顺应进一步深化改革趋势的具体行动。幸福企业的内在深意是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制定决策时优先考虑人的因素,把关心人、依靠人、培养人和造就人作为行动目标,这样才可激发基层员工工作热情和进取心,从而使企业、社会、国家生产力大大提高,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创建幸福企业的实践措施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笔者认为,建设幸福企业也可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满足员工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一要努力提高员工收入,企业要在规模扩张、效益增长的同时,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员工,保持员工工资收入的同步增长;二要保证员工休息休假的权利,根据企业生产任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安排的保证休假时间并做好相应的后勤工作;三要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电力生产环境往往条件艰苦,这就要求为员工提供较好的后勤保障,让员工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感受到企业给予的关怀。
其次,要满足员工的安全需求。一要做好安全保障,电力生产往往伴随着很大的风险,发电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二要做好社会保障,企业要足额并按时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三要做好工作保障,努力保障一线员工的工作权力,并积极引导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做到一专多能,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再有,要满足员工的社交需求。员工在企业中不仅只是一个工作个体,更是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独立人,有着情感和社交的需求。作为电力企业,特别是地处偏远的发电企业更要关注职工的情感需求。一要关注职工感受,及时掌握职工思想状况,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五必谈、五必访”制度;二要积极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使员工在工作之余能够參与到各种文体活动中,交流感情,沟通思想,凝聚意志,以达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还有,是要满足员工受尊重的需求。电力企业要为员工提供成长成才的条件,打通由基层向管理层晋升的途径,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选拔机制;还要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建立合理评选表彰程序,加强评选表彰过程的指导和调控,调动每位员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对工作积极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对员工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基于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最后,要满足员工实现自我的需求。对于企业来说,一要帮助员工搞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职业心理、知识技能等方面根据员工个人条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做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要交付给员工适当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通过改变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方式和工作难度,让员工在变化和压力中激发潜力,超越自我,推动个人的成长,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
四、总结
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对于实现“中国梦”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个有责任的企业,都应把创建幸福企业提高员工幸福指数,作为孜孜追求的“企业梦”。把“企业梦”融入“中国梦”,是企业工作的一小步,却是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