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朝对外交往文书中的“禀正朔”现象

来源 :档案与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w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誓文书、国书等文书,是政权之间处理重大“国际”双边问题或“国家”之间往来或议定事项的文书,由于文书内容重要、形式特殊,历朝历代政权都高度重视,对文书的制作过程、文书格式乃至遣词造句等,从内容到形式的各个方面都极其仔细。在文书格式中的落款尤其是成文时间的标注上,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
国民参政会于1938年7月成立,至1948年3月结束。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政府成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内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国民参政会总共开
最低生活保障档案是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执行和落实国家惠民政策中发挥着重要凭证作用。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档案,既是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
随者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信息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核地质档案资料是核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源和组成部分,是核地质事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我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马遗”)的保护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近几年文化界广为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基于社会记忆和民族文化永存,对非遗建档谈几点浅见。
1990年,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党史办的工作人员曾北上京城,通过时任文化部新闻局局长的谢冰岩(1909--2007,淮阴城里官元坊人)穿针引线,得以拜访了中顾委常委、原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